AI辅助、动态跟踪病程……疼痛管理进入精细化时代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8 09:26 1

摘要:疼痛管理如何实现精细化?AI技术如何赋能?3月27日,在2025年中国麻醉周学术活动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中国女医师协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会长冯艺,围绕精细化镇痛策略、医生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以及AI在麻醉领域的应用展开探讨。

疼痛管理如何实现精细化?AI技术如何赋能?3月27日,在2025年中国麻醉周学术活动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中国女医师协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会长冯艺,围绕精细化镇痛策略、医生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以及AI在麻醉领域的应用展开探讨。

3月27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中国女医师协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会长冯艺在2025年中国麻醉周学术活动上作分享

冯艺表示,精细化并非新概念,任何行业的成功都离不开精细化管理。就术后镇痛而言,可以根据不同手术的疼痛发生机制,选择抗伤害药物、抗炎药物等不同的镇痛药。另外,借助超声技术可以看到以前看不到的神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避免了用‘大炮打蚊子’或‘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尴尬局面。

她进一步解释,这种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动态跟踪病程”。例如,术后急性疼痛初期可能需强效药物干预,而恢复期则逐步调整为温和方案。由此,患者不仅镇痛效果显著提升,副作用发生率降低,治疗成本也更趋合理。“精细的本质,是让技术服务于病程规律,而非盲目用药。”

冯艺强调,医学是终身学习的行业。“医生需兼具快速学习能力与强健体魄。”

她特别提到AI技术带来的冲击:“AI无法替代医生,但懒于学习的医生会被淘汰。例如,AI可辅助分析病例、提供诊疗建议,但若医生丧失独立判断力,盲目依赖机器,反而可能被错误信息误导。”在她看来,AI能提升效率,但最终决策权应掌握在“善于辨别真伪、活用工具”的医生手中。

冯艺强调,AI的核心价值在于辅助而非取代。以“麻醉机器人”为例,“它能在夜班时充当‘助手’,根据临床指南提示风险或建议方案,但具体决策仍需医生把控。”

“技术终需回归人性。精细化镇痛是科学,更是对患者需求的洞察;AI是助力,但医生的经验与温度永远不可替代。”冯艺总结道,“这份理性与敬畏,或许正是医学进步的核心动力。”

责编:陈龙飞

主编:杨小明

校对:谷雨微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