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要的奶茶标签,成了年轻人的“新型手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3 22:23 2

摘要:但有细心网友发现,奶茶标签自带背胶、尺寸适中、文字清晰,还自带消费日期、饮品名称,自带记录属性。

当咖啡、奶茶早已成为你我日常标配,关于它们讨论就都自带热度。

当大家还在苦苦寻觅、、还能干什么的时候。

有人已经把目光瞄准了奶茶杯的标签上。

和奶茶杯、纸托、手提袋相比,奶茶标签只能算“鸡肋本肋”。

直到有人突发奇想,把标签撕下来,贴到了手账本上。

图/小红书用户@Chilly

奶茶标签除了备注多奶少糖,也增添了更多用途。

为什么大家会用奶茶标签做手账?

什么人今天还在坚持用手账记录生活?

奶茶标签是奶茶的身份证,基础功能就是用于饮品。

最常见的结局是连着杯子一起丢弃。

但有细心网友发现,奶茶标签自带背胶、尺寸适中、文字清晰,还自带消费日期、饮品名称,自带记录属性。

于是,很多人开始尝试把奶茶标签撕下,贴在手账本里记录生活。

第一个这么尝试的人已经无从考证,但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发现:把标签贴本子上,竟然有点上头。

图/小红书用户@小雅呀

几厘米见方的奶茶标签被陆续开发出很多新的功能。

有的人会像集邮一样收集每一张喝过的奶茶标签,通过它来建立属于自己的“奶茶评价体系”。

手账爱好者小容告诉我们:“最开始做奶茶手账是为记录口味,奶茶店经常出新品,我想通过手账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奶茶评价体系。”

随着标签越贴越多,她又有了新的发现,奶茶手账可以用来对抗遗忘。

“时间一长,奶茶标签就变成一种时间标记,比如出差加班深夜点的咖啡、和好友相聚时喝的同一款奶茶,全都贴进本子里,附两三句当时的心情,就成了独家的记忆存档。”

很多网友会把奶茶手账当作某段生活的一份实体证据。

比如,把它做成“备考日历”。

“每张奶茶标签都代表一天的努力,每一杯奶茶、咖啡都是坚持的见证。”

在各种技术足够便利,甚至AI都能帮你整理日记的今天。

为什么还有人坚持用最原始的方式去记录生活?

答案或许在于“实体感”。

手账爱好者阿川向我们介绍:

用手机记录当然便捷,但看着相册堆积成山的照片、视频很难回想起当时的故事,实体的手账是有重量的,翻阅过程本身就很有意义。

在他看来,手账可以大致分为自用型和展示型两种。

自用型手账是给自己看,主要用来记录日常。

它不像社交平台上的内容需要表演和修饰,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整理。

在焦虑和混乱的日子里,坐下来安安静静贴一页标签、写几行字,本身就是一种情绪治疗。

“记下生活中焦虑的事情,最后发现也不过只是一页纸的重量。”

而展示型手账可以在社交媒体中的某个话题下引发讨论

自带日期和备注的奶茶、咖啡标签就意外成为很好的手账素材。

在社交媒体,手账爱好者已经发展出了一套“怎么撕标签更完整”、“如何让字迹不褪色”的民间讨论。

尽管现在工具和技术都极其丰富,但是依旧有人喜欢这种“慢下来”的记录方式。

就像上一代人会收集邮票、火车票一样,奶茶票顺理成章成为一种新的载体。

曾经的“纸质票根”情怀,如今正在被“奶茶标签”代替。

尤其是随着电子票务的普及,你很难再留下一张自带日期的实体的生活票据。

电子登机牌已经实行很久,就连纸质火车票都在前几天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一方面,手账这样的手写记录方式依旧有自己的受众。

比如,近些年旅游景点的盖章活动也是来自手账文化。

另一方面,在外卖大战火热的今天,每天一杯咖啡喝奶茶已经成了日常。

在办公室美滋滋点杯奶茶、精挑细选比价这件事本身也自带情绪价值。

奶茶标签便宜、易得、自带信息量。

而奶茶的附带品标签意外变成一种很轻巧、适合保存的“记录载体”。

奶茶标签在你点击收货后使命结束,但这种奇怪废物利用却被大家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烂收藏”,大家用奶茶标签做手账的意义是想记录生活的冲动。

也是为了提醒自己:“这段日子,我没白过。”

撰文:杨一凡

校对:柳宝庆

本文由硬壳INK出品,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分享

每周一、三、五更新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使用

一起聊聊

来源:每日旅游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