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金川区人民法院牢固树立“如为我执”理念,将“抓前端、治未病”融入执行工作全链条,通过“前端预防”减诉于源、“事务集约”聚力于中、“攻坚克难”化解于末,构建起“源头预防为先、快速行动挺前、处置财产终局”的立体化执行工作格局,尽最大努力兑现胜诉权益,预防
今年以来,金川区人民法院牢固树立“如为我执”理念,将“抓前端、治未病”融入执行工作全链条,通过“前端预防”减诉于源、“事务集约”聚力于中、“攻坚克难”化解于末,构建起“源头预防为先、快速行动挺前、处置财产终局”的立体化执行工作格局,尽最大努力兑现胜诉权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推动执行工作从办案向治理转变。
源头减量
把纠纷拦在执行前
“法官你好,我们申请保全的车辆已到达车站,请你们快来扣押!”6月12日,金川区法院接到申请人的申请,执行干警迅速行动,成功保全6辆涉案车辆,为一起合伙经营纠纷案件顺利执行上了一道“安全锁”。
金川区法院将案件治理关口前移,积极探索建立“以保促调”“以保促执”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财产保全措施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预防债务人逃避债务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深化“立审执”协调联动,及时引导当事人行使诉前、诉中财产保全权利,促使部分案件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推动执行案件实现源头预防、前端化解。
同时,拓展“执行和解前置”路径,在申请执行立案前,依托诉讼服务中心和执行事务中心,配备经验丰富的法官或法官助理,对具备和解基础的案件,积极引导当事人进行诉前、执前和解。通过释法明理、阐明诉讼执行风险、提供阶梯式履行方案等方式,促使当事人在进入执行程序前达成和解并主动缴纳费用,极大地节约了司法资源。
流程缩时
让执行跑在时效里
8月5日,金川区法院执行事务中心收到某公司的执行申请后,立即启动快速立案机制,于当日完成立案审查并移送执行。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到执行通知后,向执行干警说:“当天立案,当天就能查控,这效率真高!”
为解决执行案件办理环节多、事务性工作分散低效问题,金川区法院认真贯彻落实执行改革举措,充分整合执行各环节流程,设立集案件查询、材料收转、线索受理、初次接待、案款发放、信访接待等功能于一体的执行事务中心,实现“一窗通办、一次告知”。同时,对财产查控、文书制作送达、节点信息录入、案款管理等事务性工作,实行标准化清单管理、集约化流水作业。组建专门的集约事务团队,按流程分工协作,统一通过“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快速对被执行人名下银行存款、不动产等进行首轮查询和控制,极大压缩了财产查控周期,平均耗时缩短超40%。
硬案清零
让胜诉权益不落空
对于长期未结的“骨头案”及涉民生、涉金融等疑难复杂案件,金川区法院执行庭集中优势力量,组建4个繁案攻坚组和1个“专家型”团队协作组,根据案件类型和难易程度,实现对每一起执行案件的科学分流、集中研判、分类施策。
在执行申请人张某与被执行人李某借款纠纷一案中,因被执行人李某长期规避法院执行,加之双方当事人争议大、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产权不明晰等因素,致使涉案本金350万元及逾期利息600余万元执行一度陷入僵局。
为尽快妥善化解该案,金川区法院执行庭指定经验丰富的执行法官包案负责,刚柔并济推进执行:通过多次分阶段探索议价、定向询价、网络拍卖等方式,成功执回竞拍款项260万余元;同时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名单、拘留等强制措施,历经十几轮背靠背调解和释法明理,历时5年,终于在6月25日促使双方就偿还方案达成一致意见,案件顺利执结。
在提升执行效率方面,金川区法院摒弃“单打独斗”“零敲碎打”的常规模式,开展“硬核式”攻坚行动,通过制定周密方案、集中调配精锐力量、强化多部门协同、营造强大执行声势等,形成“拳头效应”,精准高效攻克了一批积案难案,有力维护了法律权威和当事人胜诉权益。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鲜晓苏)
来源:法治甘肃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