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邹城:打好治水组合拳 改善水生态环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3 22:19 2

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3日讯近年来,邹城市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数字赋能、以人为本,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构建人水和谐新局面。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3日讯近年来,邹城市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数字赋能、以人为本,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构建人水和谐新局面。

坚持生态优先,擘画和谐共生“新图景”。投入9亿余元,组织煤炭、电力、制药、造纸等7家企业开展外排水全盐量治理工程,新建反渗透、蒸发、结晶等大型除盐设施,有效降低河流入湖全盐量。综合应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扩大河道水体巡查监管范围,强化河道垃圾清理、菹草打捞。规划实施城郭河流域(城前镇段)水质改善工程,通过“河道走廊人工湿地”工艺,可每年减少化学需氧量43.80吨、氨氮2.91吨、总磷0.29吨,有效恢复河流生态功能。

坚持数字赋能,打通智慧管水“新通道”。明确市级河湖长8名、镇级河湖长232名、村级河湖长499名,三级河湖长覆盖全市所有河流湖泊,并录入管理系统,使用专业APP开展日常巡查监管,做到“发现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闭环管理。加快建设智慧河湖,在重要河段、敏感水域设立视频监控点313处,在15个工业企业及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处安装视频监控,实现“日常巡查、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落实”一体化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共治共享“新路径”。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核心,加快水循环技术推广应用,邹城市供水能力提升工程累计投资10亿元,实现中水回用3200余万方,减少了新鲜水取水量和废水排放量。积极探索以水兴村、以水惠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引进生物链治水靶向珍珠养殖项目,利用800余亩塌陷坑塘挂养珍珠蚌130余万只,实现每天滤水5万立方米,年产珍珠2000公斤,让塌陷地成为“聚宝盆”。

闪电新闻记者 张瑛玮 通讯员 谢雨欣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