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会上出现3个反常现象,可惜被很多人忽视,释放重要信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8 09:24 1

摘要:第一个就是白酒“不香”了。前几天成都糖酒会开幕,作为国内酒行业的风向标,往年这个时候,成都街头人声鼎沸,酒店一房难求,地铁里挤得水泄不通。可今年情况不太一样人气明显不如往年,甚至去年一个展位的价格,今年能订两个。

最近社会上出现了3个反常现象,可惜被很多人忽视了,其实这反映了社会的新趋势。

第一个就是白酒“不香”了。前几天成都糖酒会开幕,作为国内酒行业的风向标,往年这个时候,成都街头人声鼎沸,酒店一房难求,地铁里挤得水泄不通。可今年情况不太一样人气明显不如往年,甚至去年一个展位的价格,今年能订两个。

再看看贵州茅台镇,情况更明显。北京商报记者前段时间走访了一趟,发现一条街上50%的酱酒店铺关门了,其中30%还贴着转让信息。过去几年,酱酒热的时候,全国各地的老板都跑去开厂、囤酒,恨不得把每瓶酒都卖出天价,可现在,门可罗雀,店铺关了一半,连转让都没人接手。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不难理解,过去几年,白酒尤其是高端白酒,价格被炒得太高,动辄几千块一瓶,甚至还有人拿它当投资品囤着。可现在经济大环境变了,大家捂紧了钱包,不再轻易为“面子”买单。加上年轻人对白酒的兴趣越来越低,白酒的市场自然就缩水了。

除此之外,行业内部的库存积压也挺严重,那些前几年疯狂扩产的酒企,现在卖不出去,只能降价清库存,结果价格一跌再跌,利润也没了,行业也自然跟着紧缩,所以白酒曾经的辉煌,可能真的回不去了。

第二个现象就是合资车卖不动了。据相关数据显示,随着国产车的不断崛起,如今已经占据了中国市场6成以上的份额,日系、德系、美系车,全都出现了销量下滑。

要知道,过去几十年,合资车一直是国内市场的“香饽饽”,大众、丰田、本田,哪个不是家喻户晓?可如今不一样了,去年,比亚迪的营收达到7771亿,同比增长30%,第一次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龙头企业。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是合资车不行了吗?其实主要是大家醒悟了,更多的人都会选择更有性价比的车,合资车以前靠品牌溢价,贵点也能卖出去,可现在国产车配置高、价格低,开起来还舒服。而且以前买合资车多少有点“面子”因素,觉得开个洋品牌有排面,但现在的观念转变了,大部分更希望支持国产车。

还有一点,合资车企在面对电动化浪潮时,它们还在犹豫,推出的新能源车型要么贵得离谱,要么功能跟不上,结果就被国产车狠狠抢了风头。所以说合资车卖不动,其实是市场的一次洗牌,过去那种靠品牌吃饭的日子,可能真的结束了。

最后一个现象就是折扣零售店突然爆火。这两年,不管是城市还是小镇,总能看到新的折扣店冒出来,有卖零食的,10块钱能买一大堆,有卖酒水的,几十块就能拿下一瓶,还有做生鲜的,蔬菜水果比超市便宜不少。

最典型的就是奥莱(Outlet),2023年全国奥莱的销售规模大概是2300亿,到了2024年,直接涨到2512亿,而且还在各地不停开新店。

记得以前,大家买东西都讲究个“品质”,宁可多花点钱,也要买牌子货。可现在呢,折扣店成了香饽饽,大家想的是能省一点是一点,反正质量过得去就行。

观念发生转变的重要原因可能还是跟这几年的经济环境有关系,生意难做,收入增长慢,大家自然就更在意性价比了,买东西不再是为了显摆,而是实实在在过日子。再加上电商的冲击,传统零售商为了活下去,只能打折促销,久而久之,消费者也习惯了这种“捡便宜”的感觉。

还有一点,折扣店的模式挺聪明,它们不追求花哨的装修,也不堆太多库存,直接把成本压到最低,价格自然就下来了,但对老百姓来说,这不就是最好的选择吗?你们认为呢?

信息来源:

齐鲁壹点:《直击全国糖酒会:白酒市场产能过剩之下,酱酒如何突围》

经济观察报:《合资车企的2024年:关厂、裁员、妥协》

新浪财经:《遍地开花的零食折扣店靠什么赚钱?》

来源:鉴史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