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知道,如今的全球经济普遍躺平,大家日子都不好过,越南却突然来了场力度惊人的行政改革,他们一口气撤掉了一半的省级行政单位,和70%的地方机构,等于10万个公务员的铁饭碗,说没就没了。
如果最近你有关注东南亚,一定会发现越南的动作有点反常。
要知道,如今的全球经济普遍躺平,大家日子都不好过,越南却突然来了场力度惊人的行政改革,他们一口气撤掉了一半的省级行政单位,和70%的地方机构,等于10万个公务员的铁饭碗,说没就没了。
而省下来的财政支出将用于基建和教育,从今年9月开始,越南将推行15年免费教育,覆盖幼儿园到高中的所有学段。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越南还把202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从原来的6.5%-7%直接拉升到了8%,目标是在2045年冲进高收入国家,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二十年,每年都要保持6%-8%的高速增长。
可以说,越南的这波操作堪称对东南亚的降维打击、即猛又狠,当其他国家还在摸鱼找出路的时候,越南已经抢跑先走一步了。
所以大家可能有个疑问,越南的国土面积和咱们的云南省差不多,人口刚过亿,经济总量还不到广东的1/3。
那为什么在全球经济高度不确定的时候,它却要开启一场四十年未有的大变革?越南的底气在哪?对咱们又意味着什么呢?
01
其实回顾越南的成长历程就能发现,中国是摸着石头过河,它是摸着中国过河,越南的发展路径基本就是重复了一遍中国的改革开放。
但这次越南的路子有点野,表面上,它砍掉摸鱼机构是为了省钱,但实际上是不能不做的国家效率革命。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二十年前的中国也做了同样的事儿。
当时咱们的情况和现在的越南差不多,各地方都有一堆靠盖章混日子的行政机构,公务员们日常摸鱼效率拉垮,企业想要盖个章,通常要跑好几个部门,光是领导签字就得等上好几个月,更不要说招商引资吸引外企了,根本没有私企发光发热的机会。
后来咱们下狠手裁员,倒不是财政不够、发不出工资,而是决策层敏锐意识到,全球化的竞争马上就要来,尤其是97年亚洲金融风暴刚刚过去,中国即将加入WTO,如果再不把行政效率提上去,那未来参与国际竞争就会非常被动。
结果就不用展开讲了,几乎90%的家庭都经历过。一场社会大裁员过后,政府机构精简了47%,省级以下单位少了一半多,光是公务员被下岗的人数就超过了400万。
当然,改革的短期阵痛很明显,一些地方部门瞬间消失,一大批公务员丢了饭碗,很多地方财政受到了明显冲击。
但长期来看,改革释放了巨大的市场活力。
2000年,中国吸引外资400多亿美元,2002年突破了500亿美元,之后一路狂飙,大量的工业园、科技园在苏州和广东冒了出来,后来又成为中国制造和科技产业的核心地区,这些都得益于行政审批简化和营商环境的大幅提升。
回头再看越南,几乎和当年的中国一毛一样。
大家都知道,越南这几年的势头很猛,外企扎堆儿,GDP增速都在6%以上,但营商环境一言难尽,政府效率就更谈不上了。
咱们就拿越南北部的北宁省来说,这是三星手机在海外最大的生产基地,年产量约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但即便是三星这样的国际巨头,建厂手续也是一个都不能少。
根据2023年越南国家竞争力调查报告显示,外资企业办手续的时间成本,要比中国东南沿海高出30%以上。三星当年办一个生产基地审批,从规划到建厂花了近两年时间,而同样的项目放在深圳,可能一年不到就开始投产了。
大家可别小看这么一套流程简化,如果越南不革自己的命,那未来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资金流向印度、印尼甚至其他东南亚国家。
因为今天的产业链竞争,早就不是卷生产成本、卷劳动力价格,而是卷配套、卷效率,谁的补贴力度大,政策执行稳,谁就能获得更多的产业资本红利。
过去几十年,越南搞的是典型的集体领导、分权制衡,政治生态的四根柱子分别是总书记、国家主席、总理和国会主席。
这么做的好处是防止一个人当家作主,但坏处也十分明显,机构臃肿、协调困难,利益集团相互掣肘,国家想干的事是一件也干不成。尤其是省一级,他们拥有大量审批、招商和财政权利,还和当地国企利益捆绑,几乎不受中央政府的经济调控。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从2016年阮富仲连任总书记开始,越南的反腐运动就开启了无限火力输出模式,不仅副总理、部长、大公司CEO连续落马,就连两任国家主席都因为腐败或者连带责任被迫辞职。
这波反腐绝不只是道德清洗,更像是一场权利的重新排列组合,说简单点,过去的越南是大家一起管理,现在是统一思想,很多政策和改革也就能贯彻下去了。
咱们也可以把越南的行政改革当成政府的效率工程,因为在全球供应链重构、制造业不断外溢的大环境下,如果继续维持以前的那套管理模式,非常容易失去国家发展的黄金窗口。
越南今天所做的,跟二十年前中国所做的是同一件事。虽然它的账面数据非常好,但全球竞争压力却是一样紧迫,甚至要比当年还刺激。毕竟,留给越南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大家要知道,改革的背后实际是要解决生产关系怎么去适配生产力?未来的全球竞争不是看谁的规模大,而是看谁的行动快,谁的效率高。资金更倾向高效率国家,而提高效率的第一步,就是先从自己身上下狠手。
所以越南的这次大裁员并不是简单的结构优化,而是把过去几十年地方权利过大的问题推到重来。
你还别说,越南的这波操作确实很有魄力。
02
另外,从经济的角度去看,越南选择现在搞大规模转型,最根本的原因是,以前的那套低成本优势,眼看就行不通了。
过去五六十年里,全球产业链转移的规律特别清楚,每一次转移的背后,都会诞生一个新的经济奇迹。
第一次转移发生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产业从美国转到了日本。
那时候全球化刚刚兴起,市场扩张比生产扩张的速度还要快,日本用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制造业抓住了这个机会,从钢铁到汽车,再到消费电子,完成了“日本制造”对全球市场的迅速占领。只用了二十年,日本就从二战废墟爬了出来,经济总量超过德国、法国,直接冲到了全球第二。
第二次转移是在80到90年代,产业从日本转向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省。
但这次的推手不是全球市场扩张,而是美国与日本的贸易战,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省用更低的人力成本接住了全球半导体产业,诞生了三星、LG、台积电这些世界级公司,韩国从人均1700美元迅速冲进1万美元大关。
第三次转移是从90年代一直持续到2010年,以中国大陆为核心承接全球制造业。
这次的转移力度大,驱动力也更复杂,除了西方需求旺盛,还有中国加入WTO后的制度红利,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内需市场,吸引了几乎所有制造业巨头。
过去20年,我们亲眼见证了深圳、苏州、东莞从低端加工转变成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的人均GDP从2000美元冲到了1万美元以上。
所以你看,日本崛起的时代,市场供不应求随便做点啥都能卖出去;而韩国、新加坡崛起的时候,市场开始饱和,但信息技术革命才刚刚开始,半导体、消费电子产品集体井喷,给了新兴经济体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崛起更是赶上了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全世界都在贸易的大繁荣里受益。
现在轮到了越南,但它面临的环境已经完全不同。
首先,全球经济不再快速增长,而是进入到长期的存量博弈,像美国、欧洲、日本几乎都陷入低增长甚至停滞状态,全球贸易增速从过去年均8%下降到不足3%。
也就是说,市场的蛋糕没办法变大,大家都握着镰刀准备收割对方。
其次,以前是谁的成本低、劳动力便宜,谁就能快速崛起。但现在逻辑变了,机器人干活的成本越来越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力成本优势正在快速消失。
这也就意味着,像苹果、特斯拉这些科技巨头,宁可在家搞AI+机器人的黑灯工厂,也不会再跑到印度、东南亚这些地方花钱建厂。
过去十年,越南的经济表现亮眼,年均增速一直保持在6%-7%左右,但只要稍微研究一下就能发现,越南的这波增长靠的是国际资本产业搬家。
咱们就拿出口最多的电子产业来说,2023年越南的电子产品出口额达到了1140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32%。光是三星一家,每年在越南生产的手机就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
但问题是,资本都是拿脚投票,归根结底看的是成本、效率和配套。
越南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还在,但工资增速已经连续几年保持在7%以上,这和2010年时期的中国很像,都是年轻人口的比例很高,但生育率正在以肉眼能见的速度下降,等于钱还没赚够,劳动力就已经跟不上了。
所以越南的红利窗口非常短,根本不可能再像日韩、中国那样,靠低成本策略来驱动国家发展。
它只能在成本优势殆尽之前,努力往产业链的中上游爬,只有建立起一批能拿得出手的科技企业,才能在最后这几年抓住产业转移的尾巴。
这么去看,越南提出的15年免费教育,本质上还是在抄新加坡、中国作业,因为廉价劳动力并不能长时间吸引外资企业,它必须依靠人才结构的全面升级,才能留住三星、苹果这样的科技巨头,更不要说未来的高端半导体、机器人和AI产业了。
现在越南的年轻人口比例高达56%,中位数年龄只有33岁,这也就意味着,15年后会出现一大批受过高等基础教育的高级工人和技术人才,来承接高附加值产业。
但问题是,这波操作就算放在发达国家也是大手笔,越南需要每年额外投入数十亿美元给教育持续输血,而回报周期却长达15年。
如果未来几年外资流入减少或者出口增速放缓,那越南转型转到一半,就要面对人还在,钱没了的尴尬处境。
说的直白点,越南是在押注产业链转移还能持续十到二十年,而自己全力鸡娃,能在低成本红利完全耗尽之前,把高素质人才给培养出来。
这可不是什么孤立事件,因为越南向上攀爬,那就意味着中国又多了一个产业竞争对手,越南加速,咱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03
了解近代史的朋友可能都清楚,越南先后被两个大国轮番教育,完美错过了两次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后来痛定思痛,一直安静地猥琐发育,在大国博弈中是能不站队就不站队。
但最近这几年,越南的野心已经藏不住了。
要知道,现在全球经济最尴尬的地方,就是中美之间的供应链问题。美国嘴上喊着要“去中国化”,但身体却很诚实,根本离不开中国的制造企业。
而越南是目前全球唯一个,同时跟中国和美国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属于难度系数拉满,非常考验他们的端水能力。
大家别看越南制造发展很猛,但实际只是中美贸易的中转站。他们从中国购买零部件,加工后再卖给欧洲、美国,类似一个全球供应链的二房东。2024年越南从中国进口了1600亿美元,而出口美国大概是1200亿美元。
这种玩法虽然并不复杂,但却让中美双方都离不开自己。美国不用直接和中国交易,避免了政治尴尬;中国也能通过越南,间接把商品卖到欧美市场。
更关键是,越南还和日韩、欧洲、印度签订了一堆自由贸易协议,这让它从一个不起眼的制造小国,逐渐变成了全球供应链不可或缺的重要枢纽。
当然,这种地缘策略也不是完全没风险。它能做中间商赚差价,实际上是高度依赖中美贸易关系的稳定。一旦两边彻底决裂,那越南这个二房东也就玩不下去了。越南现在干的事,就是在产业链里抢一个最好的“黄金地段”,利用地缘优势把资本牢牢绑住。
聊到这儿,可能很多朋友会马上意识到,越南的这波改革,明显是要抢饭碗。
其实仔细一想,这种担心完全没必要,因为越南不但不是威胁,反而还帮咱们解决了两个最头疼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国内制造业的成本问题。
过去十几年,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一直在往上升,从2005年到2022年,咱们的工人平均工资从1.8万元一路涨到了近10万,搞的低端制造业几乎没啥利润,而高端产业转型又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总之就是一脸的尴尬。
而越南恰好可以承接咱们的低附加值产业,2024年他们的工人月薪才不过2500块人民币,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于是,像纺织、服装、简单电子装配这些低附加值的产业,纷纷跑到越南建厂。以前这些产品出口欧美经常会碰到各种关税壁垒,现在通过越南中转,利润没降反而还顺畅不少。
第二个问题,是咱们出海企业过最头疼的品牌化。
以前中国企业出海,基本上都是做代工、贴牌,品牌价值根本做起不来。而越南这个国家人口过亿,人均GDP大概在4700美元左右,正好是中国2008年的水平。
这个阶段有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年轻人的兜里刚好有钱,消费需求正在快速上涨,但品牌格局还没有定型,正是中国企业割韭菜的绝佳机会。
2024年越南小家电市场规模达到200亿(人民币),2025年估计还能翻倍。你到胡志明市随便逛个商场就能发现,像什么手机、空调、洗衣机、电饭锅……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中国品牌。
这种初代消费升级,咱们可是太熟悉了,等于过去十年的野蛮生长,又在越南重演了一次,那些在国内市场卷到起飞的品牌,放在越南就是降维打击。
而且,越南市场还给了中国电商一个巨大机会。
去年一年,越南的电商市场增长近50%,年轻人的网购频率高达54%,特别喜欢买美妆、服装、手机配件这些中国企业擅长的产品。像SHEIN、Temu这些跨境电商平台爆发得特别快,等于把中国的电商模式又在越南复制了一遍。
当然,咱们也得有一个清醒认识,越南的红利窗口很短,未来几年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拥挤。三星、LG、苹果这些巨头入驻的非常早,已经占据了很多资源和空间,中国企业想要维持竞争优势,就不能单靠低价策略,如果咱们的产业一直停留在中低端,那就难免被全球资本反复薅羊毛。
从这个角度看,越南今天的局面,其实对中国企业特别重要,它不只是个生产基地,更像是咱们必刷的升级副本。
越南卷起来,对中国不是坏事,反而倒逼咱们转型升级加速,让企业有机会去干更赚钱、更有前景的事。
04
最后一个问题,越南这波改革,到底还能不能复制中日韩当年的那种经济奇迹?
讲真,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毕竟时代背景完全不同,越南的风险系数可要比当年中日韩高得多。
越南的路子看着没啥差别,但本质却是天差地别。当年日本赶上了全球市场大爆发,韩国遇到了半导体产业井喷,而中国拿到的是全球化黄金时代的顶级剧本。
虽然不能说老天赏饭,但也是时代主动送过来的好牌。
那越南现在是啥情况呢?就像是全班同学考试,马上要收卷了,它才突然意识到得赶紧抄答案。
当年中日韩享受的是增量蛋糕,只要去做,多少都有肉吃。但如今摆在越南面前的,已经是存量市场了,大家都在肉搏,竞争环境可比过去惨烈多了。
更麻烦的是,全球产业链的玩法正在快速变化。
以前产业升级靠的是人口素质慢慢积累,教育搞个十年、二十年,产业自然就能升上来。但未来十年,AI、机器人的进步速度,完全碾压教育的培养速度。
等到越南好不容易鸡出来这波人才,机器人都开始自我迭代了,15年的巨量投入换来的可能是AI截胡。
越南的体量太小,人才储备、技术积累全都有限,想要在东方某大国的阴影里往上爬,难度系数绝对不小。
当然,越南主动求变要比很多国家有魄力的多,至少说明它看清楚了全球化游戏的底牌,只靠低成本是没办法一直混下去的。如果它能把教育搞好,把国家效率提升上来,再叠加一些运气,说不定也能创造出一个越南模式。
对咱们来说,越南这次变革倒是提供了一个特别现实的参照物。
过去我们总觉得低成本优势一旦没了,产业链就会崩掉;但越南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件事,成本优势消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提前做好准备,等真正变化来了再去调整那才是真的危险。
最后再多说一句,其实每次说起越南心里都挺复杂的,即怕它好,又担心它不好。毕竟一个稳定、高效的越南对目前的中国还有很多好处,但在存量博弈的时代下,别人加速启动,那也就意味着自己可能要被甩在身后了。
越南的改革,更像是未来的一次预演,它将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全球化的下一阶段,到底该怎么玩。
来源:不严肃问题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