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24小时:一部街头相机记录的真实朝鲜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8 06:04 1

摘要:天刚泛白,我在大同江边的土路上架起三脚架。晨雾中,穿深蓝工装的女工骑着凤凰牌自行车匀速驶过,车筐里装着铝制饭盒。轮胎碾过泥泞时,我注意到她车把上系着红色丝带——朝鲜人相信这能带来好运。五十米外的公交站,三个戴红领巾的男孩正在交换贴纸。凑近看才发现是“金日成花”

6:30 晨雾中的自行车辙

天刚泛白,我在大同江边的土路上架起三脚架。晨雾中,穿深蓝工装的女工骑着凤凰牌自行车匀速驶过,车筐里装着铝制饭盒。轮胎碾过泥泞时,我注意到她车把上系着红色丝带——朝鲜人相信这能带来好运。
五十米外的公交站,三个戴红领巾的男孩正在交换贴纸。凑近看才发现是“金日成花”标本,这是平壤学生间流行的“硬通货”。当老式铰接公交车喷着黑烟进站时,他们突然挺直腰板,像接受检阅的士兵般排队上车。

10:00 公园里的“时尚革命”

柏松江百货公司前的草坪上,五个穿高跟鞋的姑娘正在摆拍。她们轮流扶着印有“21世纪太阳”标语的石柱,把国产牡丹峰口红涂了又擦。最时髦的那个解开马尾,让同伴抓拍发丝被秋风吹起的瞬间——这在三年前的朝鲜还是“资产阶级做派”。
长椅上,穿军装的老人正用华为手机播放《苹果丰收》。我瞥见他的相册里有张泛黄照片:1994年的同一片草坪上,年轻人举着《劳动新闻》合影。如今报纸仍在售卖,但头条旁多了化妆品广告。

13:30 建筑工地的迷彩墙

未来科学家大道的工地上,三十多个士兵正在浇筑混凝土。他们迷彩服后背印着“青年突击队”字样,安全帽下露出晒脱皮的脸。当监工转身时,有个小战士偷偷把矿泉水倒进搪瓷缸——按纪律,施工时不能直接饮用瓶装水。
脚手架下的阴凉处,三个女兵在分食饭团。她们用朝鲜语告诉我,这座玻璃幕墙大厦将入驻核能研究所,“就像你们北京的国贸大厦”。我按下快门的瞬间,她们条件反射般挺直脊背,仿佛面对的是枪械而非相机。

15:00 地铁深处的时光胶囊

在深达百米的荣光站,穿碎花裙的妇女抱着搪瓷盆,里面盛着刚领到的配给苹果。车厢里,戴金日成徽章的老者正在读《论主体思想》,对面穿校服的女孩却在本子上临摹韩国偶像组合发型——列车员经过时,她迅速用教科书盖住画纸。

我跟随外务省安排的参观团走出闸机,在站台商店发现匪夷所思的组合:货架上朝鲜人参酒与可口可乐并肩而立,标价签却只有朝元数字。导游金同志解释:“这是给驻朝外交人员的特供品。”但结账的老奶奶掏出的却是美元。

17:00 百货公司的黄昏经济学

柏松江百货的日用品柜台前,售货员用算盘计算着1.6万朝元的炒鱿鱼和8000朝元的中国产电池。三楼家电区,两个中年男子围着阿里郎牌电视机争论:“显像管技术更可靠”“数字信号才是未来”。
最热闹的是地下一层的自由市场。穿胶鞋的农民在卖新摘的苹果,定价牌用粉笔写着“3个/5000朝元”,见我用手机拍照,他慌张地抹去数字——私人定价仍游走在合法边缘。转角处,戴红袖章的市场管理员正抽查进口奶粉的检疫证明。

19:00 酒店橱窗里的平行世界

高丽饭店的涉外商店亮起射灯,货架上的苏格兰威士忌标价25万朝元(约合黑市价208元人民币)。穿西装的采购员在笔记本上速记:“雀巢咖啡10罐、力士香皂20块”。这些商品将出现在次日平壤某婚礼的彩礼清单上。
窗外,一群学生举着火把走向金日成广场。明天是劳动党建党纪念日,他们要为集体舞表演排练。火光映在酒店玻璃幕墙上,与橱窗里的轩尼诗酒瓶重叠,像两个平行时空的短暂交汇。

22:00 宵禁前的黑市心跳

在返回驻地的路上,司机突然拐进小巷。穿军大衣的男人从阴影中闪出,掏出口袋里的三星手机:“最新款,200美元。”见我没反应,又摸出个U盘:“《太阳的后裔》全集,带中文字幕。”
百米外的路灯下,警察正在驱赶卖烤玉米的摊贩。女人麻利地收起推车,车身上“国营副食店”的喷漆在月光下泛白。这个夜晚,平壤的两种经济形态在暗巷里擦肩而过,彼此心照不宣。

暗房手记

冲洗照片时,那张地铁站里的抓拍让我怔住:捧花妇女的搪瓷盆里,除了苹果还有瓶标着“Made in China”的老干妈。在这个计划经济与地下市场共生的城市,或许正如朝鲜朋友私下所言:“我们左手举着主体思想的火炬,右手数着黑市的美钞。”
当黎明再次降临,晨雾中的自行车辙依旧会准时出现。只是不知道,后座上的孩子将来要驶向哪个版本的朝鲜?

摄影手札

朝鲜严禁随意拍摄军人、工地,所有照片均经朝方审核

1元人民币≈1200朝元(黑市价),但外国人禁止使用朝币

平壤电力供应仍不稳定,夜间拍摄多依赖月光和车灯

来源:百姓识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