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单位:事别拖、话别多、人别作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21:23 2

摘要:师父鼓励他回国做生意:你已完成静修,应到红尘中去继续修行,最好当个商人。

美国的麦克尔·罗奇格西被誉为佛商。

他在印度潜心钻研佛法数年,终获得佛学博士学位。

师父鼓励他回国做生意:你已完成静修,应到红尘中去继续修行,最好当个商人。

麦克尔想继续研究佛理。

师父却说:忙碌的办公室才是真正的生活,也是检验你这些年学习成果的最佳地方。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职场就是最好的试炼场。

事怎么做,话怎么说,人设怎么立,样样都是考验。

想在单位站稳脚跟,最终依靠的,还是不断变强的自己。

01

事别拖

有记者问钢铁大王卡内基:有什么成事心法。

他说,就四个字——凡事提前。

趋易避难,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尤其碰上麻烦事,更是能拖则拖。

可当机会来临,旁人犹豫不决之际,若你能迅速行动,就能赢在起跑线。

演说家刘媛媛在公司做高管时,遇到过这样一个女生。

刚来团队实习时,女生能力并不突出。

但就一点,这个女生反应很快,干活从不拖泥带水。

领导交代任务,其他实习生要么畏难,想办法拖着不干,要么在心里打小算盘。

只有她二话不说,立即行动。

一次,公司又招了一批新人,要做新人培训,领导把这活安排给了刘媛媛团队。

当天下班前,女生就交给了她一份岗前培训值班表,还把新人资料统计了出来。

刘媛媛回忆说,与这个女孩子打交道,她永远都是“可以”“来吧”“开干”……

凭借这股行动力,女生给包括刘媛媛在内的各级领导,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实习期结束,女生也顺利转正,之后不出一年,就成为了业务骨干。

后来,为了防止她被其他公司挖走,公司还给女生在北京买了套房。

《底层逻辑》一书中写道:

“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准备好了才下锅,毕竟成年人的世界不会事事都等你准备充分。”

工作亦是如此。

在职场这张竞技桌上,你只有先上桌,先拿到牌,才有机会赢。

知名媒体人陈欢,做商业顾问时,遇到过一位数学专业的小伙子。

在工作这件事上,小伙子一直摇摆不定,一会想考教编当老师,一会想做线下培训。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当同龄人都开始实习时,小伙子还待业在家。

陈欢告诉他,你会干什么就先干起来,先上车再调整姿势。

小伙子受到启发,才开始在网上分享生活感悟。

后来的某天,他突发奇想,上传了一些有趣的数学解题思路。

没想到,这条视频引来数万人围观,还有不少家长留言,愿意为他的在线辅导付费。

小伙子一听,立马准备教案,开通付费课程。

之后,每天时间一到,他就在直播间讲课,他的课也非常受欢迎。

一年后,有家出版社找到他,让他出几本培训教材和线上课程。

就这样,小伙子顺利踏入教培行业,有了不错的收入。

一个人的前途,都藏在他先人一步的态度里。

先干起来,你就已经赢了99%的人。

工作,就像打铁,边打边像样。

最忌的,就是原地踏步,踟蹰不前。

优秀的职场人,从不会浪费一秒钟在犹豫上。

02

话别多

《谁动了我的奶酪》里,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小矮人哼哼、唧唧,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一个巨大的迷宫里寻找奶酪。

他们意外发现了一个堆满各种奶酪的地方,开心得手舞足蹈。

然而,好景不长,忽然又有一天,奶酪莫名其妙地全部消失了。

他们又难过又失落。

但在短暂的消沉过后,唧唧立马行动起来,去寻找新的奶酪。

他锻炼自己的跑步速度,提升辨别方向的本领,学着克服各种困难。

而哼哼却只是抱怨,说自己倒霉,说老天不公,说寻找奶酪的辛苦。

最终,唧唧在一条路的尽头,重新发现了奶酪。

而哼哼却一直停留在原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工作中的我们,很多时候都像是哼哼:

碰到什么倒霉事,第一反应就是吐槽、抱怨、说丧气话。

这种话一旦说多了,不止给领导同事留下坏印象,还给自己泄了气。

倒不如少说两句话,多做点真正有用的事。

杰克·韦尔奇曾被誉为世界最强CEO。

可刚加入通用电气公司时,却险些因为“话太多”而前途尽毁。

当时他因为工作出色,得到了极高的年度评语,涨薪一千美金。

杰克·韦尔奇高兴坏了,但很快他就发现,办公室其他人也多多少少都涨薪了。

他很不满,先是在办公室大肆吐槽,后又找领导理论,喋喋不休地说着不公。

公司给出合理解释——这是预先确定好的工资浮动的标准。

但杰克·韦尔奇不买账,仍是大发牢骚,扬言要辞职。

部门负责人把他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

“你以后的路长着呢,整日抱怨,无心工作,只会浪费了公司这个大舞台。”

这时,杰克·韦尔奇才有点明白,自己把力气用错了地方。

从那天起,他闭紧嘴巴,埋头苦干。

他不再委屈巴巴,而是静下心来深耕自己,学业务、跑客户、研究市场。

很快地,他就凭借着出色的能力,成为项目领导人,带领团队攻克了许多难关。

之后,他又毛遂自荐成为加工厂的负责人,引领了制造业的材料革命。

7年后,年仅33岁的他就成为通用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裁。

稻盛和夫说:

“即使你抱怨再多、委屈再大,当下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先把工作做好,这才是一个成熟人该有的心态。”

没有谁的工作是一帆风顺的,倘若碰上点事,就喋喋不休诉说的人,只能沦为职场怨妇。

出门在外,最傻的行为,就是习惯性地抱怨,而不谋求改变。

这不是劝大家逆来顺受,而是希望大家都能把一切不满,化为向上的动力。

话说再多,也是无用,倒不如拿出魄力,靠行动来实现逆风翻盘。

03

人别作

每个公司里都会有那么几个奇葩的员工。

不按常理出牌,非常标新立异,总想着“整顿职场”,给大伙一点颜色瞧瞧。

尤其是挨批评受委屈后,人就更作,最后把自己的晋升路都堵死。

职场作家栾琪文,在汽修厂调研时,碰上过一个小伙子。

小伙子技术不错,就是年轻气盛,经常耍小孩子脾气。

一次,他刚挨了领导几句骂,就被叫去给客户修理车子。

他憋着一股怒气开始干活。

先是测量汽油压力,也不泄压,结果汽油溅了周围人一身。后来发现火花塞需要更换,就故意磨磨蹭蹭拖延时间。

领导一遍遍催,他还一副你能拿我怎样的态度。

见此,领导立马把他换下来,让别人继续修。

等客户一走,小伙子就被辞退了。

栾琪文就很感慨:明明技术、专业都过关,就因为作,作没了自己的前程。

这个小伙子,就像刘润说的“职场巨婴”。

一言不合就开始耍脾气闹事,以为这样,就有人像爹妈那样跑过来哄。

但职场不是家,没人会把你当孩子哄着,说话做事拎不清,结局就是被淘汰。

只有尽早丢掉巨婴心态,加快成长步伐,才能在职场站稳脚跟。

十几年前,有个女孩到凤凰卫视做实习记者。

当记者很辛苦,没几个人能扛住每日的奔波劳累。

大伙都以为,这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肯定受不了这个苦,纷纷劝她另谋出路。

但女孩毫不矫情,发誓要在新闻界闯出一条路。

在北京工作时,但凡碰上重大事件,她总是第一个冲向前线。

之后,收集一手资料,克服各种困难,把新闻呈现出来。

靠着在一线的摸爬滚打,女孩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等后来调回香港,她终于在荧幕亮相,靠着极高的专业素养,赢得无数好评。

她就是凤凰卫视知名主播全荃。

职场,是成年人博弈的地方,太幼稚太作的人,是没资格入局的。

要下定决心,去做成长型人才,不遗余力地雕琢自己。

等蜕去稚嫩的壳,长出坚韧的铠甲,就再也没什么工作能难倒你。

作家熊太行曾说,每个职场上的王者,身体里面都应该有三个灵魂:

一个文臣,谨小慎微,考虑风险;

一个武将,积极努力,谋求胜利;

一个商人,精打细算,心中有数。

在单位真正能冒尖的人,必定能文能武,粗中有细,绝不只是运气好那么简单。

人,必须在事上磨,在心中炼,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用工作成就自我。

职场很卷,但也很公平,不会亏待任何一个积极努力的人。

与朋友们共勉。

来源:洞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