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大量武器。它能如何部署这些武器呢?摘要:新加坡南洋理工军事转型项目助理教授迈克尔·拉斯卡指出,10年前,他们展出的军事技术往往是美国发明的更为先进的设备的“粗糙复制品”。但这次阅兵展示了更多创新和多样化的武器,特别是无人机和导弹——反映了其国防工业复合体的先进程度。
从阅兵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能够迅速生产出多种多样的武器。
新加坡南洋理工军事转型项目助理教授迈克尔·拉斯卡指出,10年前,他们展出的军事技术往往是美国发明的更为先进的设备的“粗糙复制品”。但这次阅兵展示了更多创新和多样化的武器,特别是无人机和导弹——反映了其国防工业复合体的先进程度。
太平洋论坛兼职研究员亚历山大·尼尔指出,中国的自上而下的结构和大量资源使其能够比许多其他国家更快地生产新武器。
它还可以大量生产这些武器,在战场上占据优势,能够压倒敌人。“中国有能力制造弹药、舰船等各种平台……国家只需下达指令,它们就能生产出来,”尼尔先生说。
但中国的军队能多好地整合这些武器系统呢?
中国已列装多款导弹,其中包括部分新型号。
这些导弹包括:东风-61导弹,其弹头可携带多枚分导式弹头;东风-5C洲际弹道导弹。
一张标注东风-61导弹的示意图显示,“中国新型洲际导弹可携带核弹头”。
东风-61导弹在此次阅兵中首次公开亮相。
此外,还有多款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如鹰击-17和鹰击-19,它们飞行速度极快,且能进行不可预测的机动,以规避反导系统拦截。
中国聚焦导弹力量的发展并非无因。
尼尔(Mr Neill)表示,中国一直将导弹与火箭军力量建设作为其威慑战略的核心部分。
美国海军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航母及航母打击群,实力无可匹敌,而中国在这方面仍存在差距。
但尼尔指出,西方防务界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些航母打击群实则十分脆弱,因为它们在导弹攻击面前几乎是“活靶子”(sitting ducks)。
他表示,中国不仅在强化威慑能力,还在打造“二次打击能力”——即一个国家在遭受攻击后,具备发起报复性打击的能力。
其他备受关注的武器还包括:备受热议的LY-1激光武器,本质上是一款大型激光装置,可烧毁或瘫痪电子设备,甚至致盲飞行员;以及多款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包括歼-20和歼-35战机。
此次亮相了多款无人机,其中部分搭载人工智能技术,而最引人注目的是AJX-002大型水下无人机(潜航器)。
该装备又称“超大型无人水下航行器(XLUUV)”,体长可达20米(65英尺),可能具备执行监视与侦察任务的能力。
一张标注AJX-002无人机的示意图显示,“这是一款体长18米(60英尺)、可搭载核武器的大型水下无人装备”。
中国还展示了GJ-11隐形攻击无人机,该无人机被称为“忠诚僚机”,可与有人驾驶战斗机协同飞行,为其攻击行动提供支援。
除了一系列常规的空中无人机外,现场还出现了“机器狼”装备。专家表示,这类装备可执行多种任务,涵盖侦察、扫雷以及搜捕敌方士兵等。
此次无人机装备的展示,清晰表明了中国军事战略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不仅要强化传统作战体系,更要实现对传统作战体系的替代”。
拉斯卡博士(Dr Raska)指出,中国显然从俄乌冲突中汲取了经验:在战场上,“只需向敌方大量投放无人机”,就能消耗其防御力量。
尼尔先生(Mr Neill)补充道:“杀伤链的敏捷性至关重要。”他表示,在节奏迅猛的战场上,必须在“纳秒级”时间内做出决策,才能击败敌人、占据优势——而人工智能恰好能实现这一点。
他进一步提到,许多国家仍对在军事系统中部署人工智能持担忧态度,纷纷质疑“将人工智能纳入杀伤链,我们究竟能接受多少”。
但拉斯卡博士表示,中国对此毫无顾虑:“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掌控人工智能,正全力以赴将其整合到各类作战系统中。”
此次阅兵清晰表明,中国在军事技术领域正快速追赶美国,且具备打造庞大武器库的资源实力。
但专家表示,M国在作战行动层面仍保持着优势。
拉斯卡博士(Dr Raska)指出,M军之所以“表现突出”,源于其“自下而上”的作战文化:地面部队能根据战局变化自主决策,调整作战策略,这让他们在战场上更具灵活性。
5.阅兵式是一场武器推销活动——也是展示团结一致的机会。
尼尔先生表示,这是对美国的讯息:如果美国真的想挑战他们,那就意味着“同时在几个潜在战场。”
检索了一下两位砖家的信息:
Michael Raska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军事转型项目的助理教授。从名字看,应该是祖籍北欧或东欧,美国密苏里南方州立大学国际研究学士、韩国延世大学国际关系硕士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公共政策博士(2012年)。
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国防与军事创新领域,特别是关键国家如何通过国防创新努力维持或延长军事技术优势,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部队规划和未来作战概念的影响,以及基于开源信息对新兴威胁(如下一代混合冲突和数字战争)的评估。
他发表过的部分言论如下:
• 关于中美无人机战略差异:他提到中国的无人机策略强调通过低成本和高产能来对抗强敌,这种策略为中国在不对称战争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而美国在无人机的发展上则更注重高端、多功能的无人机,融入网络中心战的概念,将无人机作为整个军事网络的一部分,通过强大的传感器整合和数据共享能力来实现空中作战的优势。
• 关于军事人工智能:他认为在第六次军事革命中,技术传播模式与以往不同。在这一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最新军事变革中,技术创新好处并非仅限于大国获取,像新加坡或以色列等中等强国正在开发技术以提升其经济竞争力、政治影响力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军事人工智能不再像核技术那样成为国家独有特权。
• 关于运 - 20发动机:他说运 - 20上的新型涡扇 - 20发动机是为增加航程和运输量而设计,实质为解放军提供了战略空运,运输机飞得更远、更快,运输量更大,为解放军抵达军事目标提供了更多选项。
Alexander Neill是太平洋论坛的兼职研究员。
他毕业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早期,他曾为英国和美国政府工作。作为一名汉语语言学家和专家,他发表了有关亚洲安全问题的著作,对亚洲的地缘政治和安全问题有深刻的理解。
2005年,他加入伦敦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RUSI),担任亚洲项目负责人,专注于开展英国在亚洲的安全政策研究。2013年,他加入新加坡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担任香格里拉对话亚太安全高级研究员,负责制定峰会议程和专注于亚太安全问题的研究项目。
他曾在2005年至2012年期间,担任伦敦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RUSI)亚洲项目负责人,期间协调了多个亚洲的“第二轨道”项目,包括在北京、平壤、中国台北和东京举行的高层对话。由此推测,他有可能来过中国。
来源:生而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