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维度看兴业银行的「韧性密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8 08:25 1

摘要:在最新的《全球银行业年度报告》中,麦肯锡提到,全球多个市场都经历过银行业利差快速收窄的时代,银行业的获利能力普遍受到明显冲击,市场表现加剧分化。想要实现飞跃发展的银行,必须采取不同于当下的运营方式,才能“获得逃逸速度,逃离引力”。

兴业银行已经将塑造“五大核心能力”,作为打造价值银行建设、穿越低利率周期的重要战略支撑。

作者:董云峰

编辑:叶冬

在百年变局的暗礁险滩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之间,银行业驶入“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在最新的《全球银行业年度报告》中,麦肯锡提到,全球多个市场都经历过银行业利差快速收窄的时代,银行业的获利能力普遍受到明显冲击,市场表现加剧分化。想要实现飞跃发展的银行,必须采取不同于当下的运营方式,才能“获得逃逸速度,逃离引力”。

领先的商业银行如何挣脱种种不利因素的“引力”实现韧性增长?兴业银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解题样本。

自2021年以来,该行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将数字化转型作为“生死存亡之战”,大力推动“五大新赛道”“三张名片”,锚定价值银行目标着力提升“五大核心能力”,有效应对内外部复杂局面,业务规模稳步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市场形象持续提升,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

最新出炉的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去年全年,兴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122.26亿元,同比增长0.66%;实现净利润772.05亿元,同比增长0.12%,年内增速由负转正;净息差1.82%,处于同业较好水平;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1.07%,与上年末持平。

报告期内,兴业银行按一级资本排名全球银行1000强第16位,较上年提升1位,稳居《财富》世界500强,并荣膺英国《银行家》杂志“2023中国年度银行”大奖。

在资本市场上,年初至今,兴业银行股价累计上涨12.11个百分点,领涨A股银行板块。经兴业银行董事会审议,计划每股分红1.06元,分红占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30.17%,首次超过30%,分红比率则连续15年提升。

兴业银行的韧性密码何在?我们拉长时间线,以近三个完整经营年度(2022-2024年)为考察周期,围绕以下五个维度进行展开分析。

01

既要看数量,又要看质量

作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兴业银行的成长步伐,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面对净息差收窄、风险成本上升与有效需求不足等多重挑战,兴业银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从数量到质量均保持稳步提升态势。

一是看数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兴业银行持续加力,这需要以数量增长为基础。

截至2024年末,兴业银行总资产站稳10万亿元台阶,达到10.51万亿元;贷款规模、存款规模双双突破5万亿元大关,分别为5.74万亿元、5.53万亿元;客户数量稳定增长,企金客户数突破150万户,零售客户达到1.10亿户。

二是看结构。“十四五”以来,“规模情结”的局限性愈发凸显,高质量发展成为共识。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兴业银行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与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资产结构来看,截至2024年末,兴业银行集团贷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2021年末上升3.12个百分点至54.59%。其中,制造业贷款占总贷款比重较2021年末提升3.90个百分点至13.20%,继续保持股份行前列水平;“五篇大文章”中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贷款占比分别提升11.57、6.62、2.94个百分点至16.89%、16.87%、9.69%。

负债结构来看,2024年末,集团存款在总负债中的占比较2021年末上升3.03个百分点至57.54%。其中,零售存款规模较2021年末增加0.77万亿元至1.57万亿元,占总存款比重较2021年末提升9.90个百分点至28.35%,规模提升至股份行第二位;企金存款规模增加0.45万亿元至3.96万亿元。

客户结构来看,零售客户数超过1.1亿户,较上年末增长8.77%,其中,贵宾客户较上年末增长8.78%,私行客户较上年末增长11.36%;企金客户数达到153万户,企金潜力及以上客户较上年末增长9.57%;同业客户合作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同业价值客户产品覆盖率提升至74%。

02

既要纵向看,又要横向看

过去三年,兴业银行敏锐预判“地产-基建-金融”旧三角循环向“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转变的大趋势,较早提出布局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能源金融、汽车金融、园区金融“五大新赛道”,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的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高度一致。

在明确的战略引领下,兴业银行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积极应对内外部挑战保持经营管理韧性,加快布局“五篇大文章”建立重点领域先发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是看自身。2022-2024年,兴业银行总资产接连跨过8万亿元、9万亿元、10万亿元三个台阶,较2021年末增长22.14%,年化增长率为6.89%。这样的增长速度,充分平衡了服务实体经济与自身可持续发展需要。

其中,兴业银行的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分别较2021年末增长29.55%、28.33%;企金客户与零售客户数量分别较2021年末增长41.86%和39.06%。

二是看同业。在外部挑战日渐严峻之际,金融机构很难完全战胜周期,部分经营指标的增速下降乃至倒退都并不鲜见。这也是改写行业格局的重要契机,谁能够迎难而上、跑赢大市,谁就能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在全行业零售业务普遍收缩的大背景下,2024年末,兴业银行零售贷款余额1.99万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5.91%;零售存款规模较2021年末增加0.77万亿元至1.57万亿元,逆势提升至股份行第二位;零售AUM(含三方存管市值)由3.58万亿元增长至5.11万亿元,增幅42.74%,年复合增长率12.59%。

又比如,去年末兴业银行转型投行FPA(客户融资总量)达3.0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1%。其中,非金债承销同比增长20.92%,位列市场第二;并购融资同比增长26.22%,融资余额升至股份行第一;银团贷款同比增长37.45%,融资余额升至股份行第二。

03

既要看实绩,又要看条件

诚然,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十四五”时期的中国银行业,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发展成绩看上去并不那么耀眼。倘若结合银行业生存环境的重大变化,我们会发现,今年业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且难能可贵。

一是看实绩。面对净息差收窄压力,兴业银行净息差持续跑赢大市,且负债成本偏高的历史问题得到了实质性扭转。同时,得益于全面风控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与化解工作的持续推进,兴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长期处于行业优良水平。

从净息差来看,去年末,兴业银行净息差1.82%,同比下降11个基点,降幅收窄,且处于同业较好水平。存款付息率1.98%,较2021年度下降24个基点;其中,零售存款付息率较2021年度下降14个基点,企金存款付息率较2021年度下降29个基点。

从资产质量来看,2024年末,兴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07%,较2021年下降0.03个百分点。2024年计提减值损失601.89亿元,较2021年下降10.18%,拨备覆盖率237.78%,保持较好水平;全年账销案存清收144.71亿元,较2021年提升10.56%。

二是看条件。2022-2024年,银行业净息差快速收窄,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曲折复苏与发展方式转轨,信用风险持续暴露。

利率方面,2024年,为支持经济持续回升,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降35个基点和60个基点,加上存量房贷利率下调,银行业净息差进一步缩窄至1.52%,达到历史低位。

风险方面,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银行风险逐步化解和缓释,但压力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和居民的风险加快释放,向银行传递,尤其零售业务的资产质量压力持续凸显。

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变化,兴业银行把握增量政策机遇,通过推进组织变革、优化业务结构、加快转型发展、强化风险防范,展现出良好的经营韧性。

04

既要看发展现状,又要看长期趋势

一是看现状。虽然成绩取得来之不易,兴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还有优化的空间,长期来看,要想从根本上巩固净息差优势,兴业银行必须进一步深化转型,继续走轻型银行发展之路,重塑价值创造模式。

二是看趋势。银行业净息差伴随市场利率持续下行而不断收窄,盈利能力持续承压。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依然较大,部分企业和居民风险加快释放,为银行业资产质量带来挑战。金融科技迅猛发展,银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技术能力的同时,也面临模型管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风险和挑战。

毕马威最新发布的银行业首席执行官调研显示,虽然短期内深刻感受到当前的转型压力,中国的银行家们仍然对银行业未来的长远发展前景抱有积极预期。在新的发展周期,银行过去的经营模式将不可持续,必须积极主动做出调整,制定适应新的经营战略。

根据新一轮五年规划,兴业银行立足当下、谋划长远,提出打造价值银行的战略目标,旨在构建一家 “盈利能力强、客户合作深、风险成本低、业务结构均衡、经营特色鲜明” 的现代化银行。

回首往昔,从偏居东南一隅的地方小银行到占据国内金融市场重要席位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过去37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兴业银行总能踏准时代节拍,把握每一次大的战略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兴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吕家进曾指出,该行战略的实施、转型,都是向“一流银行、百年兴业”这一远大目标不断迈进,要坚持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战略布局,增强战略的活力、生命力。

05

既要看问题挑战,又要看解决措施

一是看问题挑战。宏观层面,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多发频发,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在国内,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对银行业而言,净息差压力前所未有。从2021年到2024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从2.08%下降到1.52%,累计降幅0.66个百分点,这对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传统业务模式造成了剧烈冲击。

二是看解决措施。目前,兴业银行已经将塑造“五大核心能力”,作为打造价值银行建设、穿越低利率周期的重要战略支撑。

战略执行能力:聚焦落实“轻资产、轻资本、高效率”目标,重塑价值创造模式,从“高收益资产-高成本负债”组合,转向“低成本负债-稳收益资产”组合,通过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做强负债、做优资产,获取综合效益。

客户服务能力:聚焦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理念,提高客户服务专业化,以健全客户分层分类经营体系、提升平台运营效率、打造重点场景生态、优化产品策略等举措,提升客户体验、加深客户关系。

投资交易能力:聚焦发挥金融市场业务长板优势,通过构建“研究-决策-执行”机制,畅通“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价值循环链,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融资需求和客户财富管理需求,做优表内,做强表外,做大中收,拓宽非息收入来源。

全面风控能力:聚焦树立“管好风险再做业务”理念,提高风险管理专业化,加强风险与业务融合,打造“管得住、放得下”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与化解工作,向风险管理要效益。

管理推动能力:聚焦减负、赋能、增效,通过全面数字化转型、推进“三基”“三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等举措,向运营要空间,向管理要效益。

通过横向对比分析其他经济体在低息差周期中银行业的表现,毕马威研究发现,面对资产收益率下降、信贷需求放缓、风险上升等多重挑战,最终成功穿越周期的银行大都采取了这两大方面的战略举措:

一是积极主动地调整资产负债表,通过优化收入结构和加强风险控制等手段保证稳健经营;

二是聚焦核心客户,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通过多元化、国际化等业务手段保持当前的收益水平和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这从侧面印证了兴业银行“五大核心能力”的准确性与深刻性。

在着力打造价值银行的同时,兴业银行顺应金融强国建设大潮,立足主流银行定位,充分发挥自身差异化优势,将做好“五篇大文章”与擦亮“三张名片”、布局“五大新赛道”、打造“数字兴业”有机结合。

在近期刊登在《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中,吕家进指出,聚焦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做好“五篇大文章”为重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来源:新金融琅琊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