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他的时间,比如说春节,比如七月十五,可以不到mù地去,就在路口shāo shāo纸就可以了。
我老公麻团儿,特别重视给父母上fén。
在他家,需要直接到mù地上fén的有冬至和清明两个节气。
其他的时间,比如说春节,比如七月十五,可以不到mù地去,就在路口shāo shāo纸就可以了。
但是冬至和清明,就必须要到墓地去shāo纸。
我公婆,去世后埋在老家了。老家是农村,村子里有那种规划出来的mù地。
老家距离芜湖有200多公里,去一趟也不怎么方便。
但是麻团儿认为自己是家里唯一的儿子,这是他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每到清明和冬至,他都一定会回老家给父母上fén。
如果我在家,我会跟着去。一是儿媳妇的地位特殊,重要场合必须参加。二是我愿意跟麻团儿一起,他到哪儿我到哪儿。
有时候,跟别的事时间冲突,我会说“那有啥用啊,他又收不到,净搞那形式主义。”
麻团儿说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收得到,先按能收到办呗。
我说你看我们家从来不像你们家这样mí信对上fén shāo纸这样热心。有时间就去,没时间就不去了呗。
麻团儿说,你们家也不像你说的那样,你爸爸去世的时候,你们家那些程序多复杂呀。
我说那好像不是我们家的程序,而是地方程序,哈尔滨就是这个程序。
说到这件事情,还真是不一样诶。
我爸爸去世的时候,是在哈尔滨。
我爸爸去世后,从医院拉到了bīn仪馆。bīn仪馆有很多那种告别用的房间,可以租一个。
每一个房间里都有一个冰guān,冰guān的四周靠墙有沙发。去世的人睡在冰guān里,装饰着白色和黄色的菊花。家属可以在沙发上休息。
然后把人摆那儿,是三天还是七天,还是多少天,自己家说的算。
每天晚上,bīn仪馆会锁门,所有的人都离开。
第二天早上,家人再过去。
是一种陪伴和告别吧。
在此期间,专门负责sāng事的“一条龙”,会每天负责主持一些仪式,只要听他安排就好了。
我爸爸那时候是摆了三天,三天以后,再由bīn仪馆拉到火zàng场,进行火huà。
火huà的过程两个地方也不一样。
哈尔滨是儿女到fén化炉边亲自送行,几个小时后再亲自在fén化炉边把一堆白骨接出来。
芜湖就不是这样了。
芜湖是老人去世以后,直接由火葬场接走。然后家里会搭一个líng堂,一般这个líng堂会搭在小区的犄角旮旯。
líng堂里只有一张照片,并没有那个人。
líng堂里24小时小小声播放āi乐,有一个香炉,24小时shāo香。也有一个盆,24小时shāo纸。
好像一般也是三天的时间吧,具体几天我忘记了。
时间到,叫做“上山”。
“今天是上山的日子”这样说。
然后把líng堂拆掉,花圈什么的放到车上拉去火zàng场。到了火zàng场,会有一个告别仪式。这时候还能看到那个人最后一面,那个人躺在花丛里,大家围着转一圈。
告别仪式结束,那个人就会被火huà了。
家属只需要选好骨灰盒交给工作人员就可以了。如果骨灰盒暂时寄存的话,此时家属就可以离开了。
火huà以后,工作人员会把骨灰盒摆在你寄存证上的位置。
所以在哈尔滨,人去世后的这个过程比较复杂。
马上就是清明了,眨眼我爸爸去世就两年了。今天早上我还打开自己的头条,看当年给我爸爸拍的视频,视频里我爸爸单纯又快乐地唱着歌儿。
很想念我爸爸。
我并没有掉眼泪。
世界就是这样。
就像费翔说的那样,“你多想留也留不住,最终都会散去”。
清明将至,仅以此文纪念我去世的爸爸和公婆,愿他们一切都好。
来源:一团麻花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