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9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开了第三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的评选结果,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层层筛选,央视综艺频道主持人尼格买提·热合曼(播音名:小尼)入选“优秀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名单。这个奖项并非随手颁发,不只是给话筒一个名头,更像是对主持人综合功底和公众
小尼获金声奖,民族面孔登国家舞台,十多年坚守收认可
8月29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开了第三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的评选结果,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层层筛选,央视综艺频道主持人尼格买提·热合曼(播音名:小尼)入选“优秀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名单。这个奖项并非随手颁发,不只是给话筒一个名头,更像是对主持人综合功底和公众影响力的一次官方“体检”。对于一直活跃在春晚台前、荧屏背后的他来说,这是又一张硬核名片。
回头看小尼的路,从乌鲁木齐到北京,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成为央视主持人,时间点很清晰:2006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早年主持《开心辞典》,后来又在《星光大道》等栏目长期出现。2014年他拿到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主持人,2015年开始成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常客,近十年来几乎每年都能在那台全民关注的大戏里看到他的身影。
“金声奖”这次是第三届,分为广播和电视两个类别,各评选出10名优秀主持人。评选流程走得很严谨初评到终评,既考察语言表达、播音技巧,也参考节目的社会影响力与专业持续力。放在当下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这类以专业为导向的奖项,对整个行业的一次重要提醒:声音和表达仍然是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
那为什么小尼能脱颖而出?除了多年在综艺与大型晚会中的舞台经验,他的主持风格被不少人认为兼具亲和力与专业度。作为新疆出身的维吾尔族主持人,他在荧屏上所代表的不只是个人,也是一种文化的可见性。对观众而言,多一张不同面孔的主持人,意味着电视节目语境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被放大了几分。
这次获奖的消息一出,社交平台上大多是祝贺和怀旧的点赞:有人回忆起他早年《开心辞典》的口语风格,有人夸他春晚舞台上的稳健。与此同时也有理性的讨论评奖更看重节目影响还是个人主持功底?不少媒体与业内人士把焦点放在“如何在保留职业规范的前提下,让主持更有温度、更贴近生活”这个话题上。
从行业角度看,小尼的这份荣誉也透露出一个信号:传统媒体在遴选主持人时,开始更强调长期的节目担当和声音素养。主持人不再只是“会说话的脸”,而是需要在语言、内容和公共影响力之间找到平衡。对于年轻主持人来说,这类奖项既是目标,也是一种育人导向。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金声奖”在广播端也出现了地域代表: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的陈健勇(播音名:杨铭)入围优秀广播播音员主持人名单,这说明中央级奖项在认可国家级平台人才的同时,也在关注地方台的专业成长。整体来看,是一种“中央与地方、民族与主流”的双向互动。
说到底,小尼这次获奖,既是对个人多年职业积累的回报,也是对荧屏上多样声音的一次肯定。接下来,他会如何在守住职业标准的同时,继续用那种不张扬但有温度的方式与观众连接?这是很多观众会继续跟着他节奏去看的事。
来源:花丛中静卧的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