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武汉市青山区21街危旧房合作化改造项目,新建成的居民大楼里做好了各项施工工艺的展示间,小区业主分批次前往施工现场,仔细查看工程细节,对施工质量纷纷点赞。该项目的成功落地,将推动武汉危旧房从“忧居”到“优居”的蜕变。
近日,武汉市青山区21街危旧房合作化改造项目,新建成的居民大楼里做好了各项施工工艺的展示间,小区业主分批次前往施工现场,仔细查看工程细节,对施工质量纷纷点赞。该项目的成功落地,将推动武汉危旧房从“忧居”到“优居”的蜕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老旧房屋安全隐患与居住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破解这一民生难题,湖北武汉率先启动“危旧房合作化改造试点”——武汉市青山区21街危旧房合作化改造项目,探索“政府引导、居民共建、市场运作”的创新模式。
小区房屋安全堪忧,改造迫在眉睫
项目所在的21街3-12门小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社区,建于20世纪中叶,使用年限已超过50年。位于新沟桥街道科苑社区,被华润武钢总医院、武钢云谷康园园区和冶金大道环绕,占地面积约6417平方米。这里共有4栋建筑,包括3栋居民楼和1栋武钢单身宿舍楼,现有居民134户,多数为武钢的离退休职工。老楼墙体斑驳、管线老化,雨天漏水、冬季透风等问题长期困扰居民,经鉴定为C类危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房子裂缝能塞进手指,住得提心吊胆。”年近70岁的居民王女士道出心声。
科苑社区代表夏先生说:“近两年,小区先后发生多起居民厨房、卫生间区域天花预制板保护层突然脱落事件,险些伤及居民。3栋居民楼使用年限均在50年以上,房屋结构普遍老化、维护保养不足、基础配套设施陈旧,住的人担惊受怕。后来,社区请来了第三方房屋安全鉴定机构鉴定,3栋房屋安全等级均为C级。”
科苑社区书记刘英表示,居民普遍改造意愿强烈,可是传统征地拆迁模式成本高昂,仅靠公共财政投入难以实现更新改造项目的可持续,21街面临着谁来改、怎么改的难题。
三方联动,让利惠民破难题
2023年12月6日,21街危旧房改造联合社筹委会成立,数天后,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此后开展三轮入户调查,12月22日联合社注册成立,次日启动安置协议,在党员的示范带动和理事会成员的协助下,仅四个半月签约率就达100%。
“由改造意愿强烈的居民提出组建联合社,通过自荐和群众推荐的方式,选出8名理事会成员组建联合社(其中一名为社区书记、一名为社区副主任,其余6名皆是小区居民)。他们全程参与关键环节的讨论和研究,户型怎么设计,资金如何筹措等,将居民的声音带进改造工作中。随后,联合社根据危旧房改造小区规划用地条件,积极向政府争取政策支持,与承接企业开展资金测算。通过3轮入户调查,2次社员大会,持续磋商章程、优化资金测算、打磨改造方案,最终形成了联合社章程,选定了青山安居集团为代建公司,确定了改造方案。改造方案通过后,联合社正式与企业签订委托协议。代建公司负责按照规划用地条件建设商品房和合作改造安置房,落实还建安置、业主过渡等相关要求。”刘英说。
中国一冶集团21街项目书记戴志伟表示,危旧房改造项目的系统推进,靠的是街道工作专班加速签约,市领导、市级部门在土地变性、规划调整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市区相关部门同步开展土地交易、规划报批、项目立项、项目报建等,武钢集团大力支持解决了其产权房屋、基金出资等问题,居民、政府及企业的各方资源和力量拧成一股绳。在各方支持下,短短三天内完成了从立项到施工许可的审批,拿到六个证件,实现了“多证齐发、拿地即开工”。
“螺蛳壳里做道场”,科技赋能打造新时代好房
“在仅有的6000多平方米施工工地上完成近3万平方米的建造任务,原拆原建,对施工团队的管理要求非常高。项目策划工期较合同工期提前了167天,工期较紧。基坑距离用地红线不足1.5米,场地平面布置、材料转运等策划协调至关重要。我们使用了中国一冶集团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根据合同清单,将物料用量情况进行分解,采用ABC分类法区分关键物料(A类)与常规物料(C类),实施差异化管理策略,实现现场无物料堆积。”中国一冶集团21街项目总工黄垚说。
项目控制中心的数字建造平台犹如“工地大脑”,在上面可以看到,根据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将复杂的工程项目分解为更小、更易于管理的部分。将节点时间轴与BIM模型有效结合,将进度管理透明化,前沿化。
黄垚解释说,因为项目场地狭小,基坑面积占项目占地面积的92%,项目必须通过精心策划,根据施工进度,基于BIM建筑模型,对不同施工阶段的场坪布置进行机动调整,提前将裙楼结构和建筑施工完,期间穿插实施室外综合管网,将正式围墙、永久道路基层和部分绿植按图施工完成,工地内功能区用人造绿竹围墙分隔,配以路灯、坐凳予以点缀,以永临结合方式,打造“花园工地”。
一年前,这里还是4栋房龄超过50年的危旧住房,134户居民饱受房屋问题之苦,房子“拆也拆不了,修也修不好”。如今,6400平方米的面积上建起了一栋住宅楼及裙楼,在地面、屋顶、架空层见缝插针设置绿化,整个项目绿化面积超过30%。
“一栋32层住宅楼及商业裙房,共240套住宅。其中134套用于安置原居民,106套用于市场销售,由此实现资金自平衡,从而如期交房。同时,按‘好房子’标准,8种户型根据居民需求全部设计为‘南北通透’,没有黑房间,观景视野佳,这在商品房市场几乎不可能。”项目总建造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吴晨说。
九派新闻记者 杨璟 罗文璟
来源:郑州一科重工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