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悟道丨农事藏着道,王阳明由此找到格物致知的真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8 07:17 1

摘要:王阳明从家仆的接连患病中,警醒到必须要寻找一个长久之计。借着春天的生机,他做出了人生的重要转变——务农。

王阳明从家仆的接连患病中,警醒到必须要寻找一个长久之计。借着春天的生机,他做出了人生的重要转变——务农。

然而对于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务农并非易事。更何况贵州的气候和土壤有它独有的规律,靠自己摸索,很难行得通,想务农必须先学农。

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院长周月亮:“王阳明跟当地人学种庄稼,从中间悟透了物理。种庄稼这套东西,他也学会了。他不是说观,他是带着一种觉悟去事上磨,才能磨出来。”

专注在田野间的王阳明,认真向当地人学习耕作,但语言不通成了一大障碍。王阳明是个聪慧之人,他很快发现当地百姓爱唱歌谣,精通音律的他总用对唱山歌的方式来增进彼此的关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跟农民在一起生活,这也就是亲民思想的体现。”

朴实的百姓也在共同的劳作和相互的对唱中,接纳了王阳明,友善地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王阳明对自然也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他详细记录分析土壤及气候的细微变化,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和思索彰显无遗。

下田既宜稌,高田亦宜稷

——王阳明《观稼》

低檐避松偃,疏土行竹根

——王阳明《龙冈新构 其二》

方园不盈亩,蔬卉颇成列

——王阳明《西园》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王阳明《‌谪居绝粮请学于农将田南山永言寄怀》

这些田园诗,就像是一曲深邃的心学前奏,在田间地头奏响。王阳明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开启了向心而行的深度探索。

曾经的他为寻求真理,独对幽篁,入定格竹七日,最终一无所获。那是何等的莽撞和天真!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他从16岁到18岁、21岁这几个阶段,他做了很多格物的努力,都没达到这个阶段。始终觉得吾心与物理,始终是分开的。”

此刻,在劳作间,从每一捧土中,从万物的生长中,他发现了大地最自然朴素的意义,寻找到格物致知的真谛。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