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九三大阅兵仪式上,拉贝的孙子来到了现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3 19:05 1

摘要:举国上下都在瞩目那场庄严的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时,谁也没有料到,历史的长河竟然在天安门城楼下泛起涟漪。伴随着一声声礼炮和整齐的方阵步伐,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出现在观礼台上。

举国上下都在瞩目那场庄严的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时,谁也没有料到,历史的长河竟然在天安门城楼下泛起涟漪。伴随着一声声礼炮和整齐的方阵步伐,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出现在观礼台上。

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令人回想起近一个世纪前,在硝烟弥漫的江苏省会,有一个德国商人用鲜血和身体筑起了和平的屏障。

托马斯·拉贝随中国外交部“十四国国际友人及后代代表团”一道抵达北京,受邀出席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仪式。当他身着正装、带着淡淡微笑走上观礼台,背景中飘扬的五星红旗与冷冷清清的防弹护栏交相辉映。

1937年12月,日军攻入南京,城中血流成河,数十万平民流离失所。那时的约翰·拉贝,担任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华分公司总经理,目睹了日军暴行,心中悲愤交加。他联合同为德国商人的马库斯、美国商务领事穆勒,以及几十位其他国家的外国人,在城南小粉桥一带划定出不足四平方公里的区域,向日军申请将其设为安全区。

由于这些外国人持有“侨民保护权”,他们借此与日方展开谈判,并先后与日军达成不进攻、不搜查、尊重人权的默契。安全区设立后,流离失所的中国平民纷纷涌入,而拉贝等人则日以继夜接济、安置,甚至以自家行馆和花园为避难所,仅他个人住所就收容了600余名中国难民。

在最冷的冬夜,面对缺衣少粮、瘟疫肆虐的惨状,拉贝每日奔波在各避难点,与同僚合力组织医疗救助、食品分配,讲述“你的生命同样宝贵”的信念。如他日记所载:“若这里抵不住,我便去日本军营求情。若求情不成,我便徒手阻拦枪口,也无悔于心。”

在他的坚持下,安全区并未被日军攻破,累计保护的中国难民高达20万至25万。事后,联合国、各国报刊无不将这段英雄事迹置于头条,用“东方的辛德勒”来称赞他的勇气与良知。

在全球多地冲突频发的当下,这样的历史镜鉴让人们更懂得和平的可贵,也让国际合作与友谊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方向。

透过这次大阅兵及拉贝家族跨世代的特殊“连线”,我们不仅重温了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更看到,真正的英雄主义不仅在于当年舍身忘死的决绝,也在于后人将这些精神传承、化为和平的力量。

托马斯·拉贝来到现场,为这份传承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的出现告诉我们:和平史诗需要一代代人用心书写,那些在黑暗中点亮的蜡烛,会凝聚成驱散寒冬的光芒。

愿在未来的岁月里,这道光芒永不熄灭。

来源:小史西瓜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