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丨南宁市着力稳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新闻发布会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19:00 2

摘要: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2025年9月2日(星期二)10:00举行南宁市着力稳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新闻发布会,请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冬梅,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何史年,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三级调研员欧桂兰,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

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2025年9月2日(星期二)10:00举行南宁市着力稳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新闻发布会,请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冬梅,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何史年,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三级调研员欧桂兰,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琦介绍南宁市着力稳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南宁市着力稳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5年9月2日(星期二)10:00

发布人:

王冬梅 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何史年 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欧桂兰 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三级调研员

黄 琦 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主持人:

李敏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李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南宁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发布会主要介绍南宁市着力稳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情况。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冬梅女士,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何史年先生,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三级调研员欧桂兰女士,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琦女士。

首先,请王冬梅女士作介绍。

王冬梅: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莅临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衷心感谢广大媒体记者对南宁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在此,由我向大家通报南宁市着力稳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情况。

今年以来,南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锚定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市目标,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生产,全力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自2020年以来连续五年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全区第一粮食生产大市地位稳固。沃柑、火龙果、茉莉花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香蕉、蔬菜、淡水产品产量居全区第一,水果、肉类产量居全区第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

一是稳面积提单产,粮食安全基础稳固。今年以来,为应对冬春连旱和“龙舟水”等极端天气对早稻、春玉米等粮食作物造成的不利影响,我们积极统筹各级力量资源,组织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修缮农田水渠等措施保障春耕生产;协同推进撂荒地治理和耕地地力补贴发放等工作,全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据农情统计,上半年全市完成粮食种植面积超300万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超190万亩。提单产方面,以点带面抓好水稻增密增穗技术示范引领,并整合水稻高产攻关和统防统治等项目,狠抓单产提升技术落实,打造早稻增密增穗示范片46个,全年粮食稳产增收有基础有保障。

二是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我市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及其区域分布实际,科学统筹布局,因地制宜打造设施蔬菜集聚区、设施畜牧业重点发展区和设施渔业生态养殖区等,促进要素集聚、规模生产。在青秀区张六城市大道打造现代设施蔬菜集聚区,在武鸣区、横州市、宾阳县等畜牧大县打造设施生猪、家禽全产业链重点发展区,在上林县打造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目前,全市蔬菜产业规模以上经营主体超130个,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20个,建成工厂化养殖水体30万立方米。上半年,蔬菜(含食用菌)产量同比增长3.7%;肉类总产量同比增长3.5%,其中,猪肉产量增长7.2%,禽蛋产量增长71.3%;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6%。

三是加强新品种选育,实现产品优化升级。近年来,我市扎实开展种业振兴行动,聚焦育种联合创新攻关,成功选育出野香优系列、更香优丝糖、“桂蕉9号”、“金都7号”等一批绿色、优质、高产、高抗优良品种。其中,野香优系列水稻作为“中国优质稻”标杆品种,在广西和华南地区的推广面积名列前茅;更香优丝糖等6个自主选育品种荣获第六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南宁香蕉”入选中国农业品牌名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南宁火龙果”“横州甜玉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品牌目录。畜禽品种方面,依托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黄羽肉鸡共有8个新品种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鸡苗畅销全国市场,品种优势不断加速转化为产品优势。

四是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农业”发展,遴选一批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梳理“AI+农业”应用场景清单,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实践样本。如宾阳县整合水稻种植、收割、销售全流程数据建设优质稻全产业链智能管理平台,实现生产过程可视化、流通环节可溯化、营销渠道区域化,“古辣香米”品牌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溢价销售;江南区养殖企业使用智能喂料系统精准投喂饲料,并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提前预警疫病风险,有效提高蛋鸡产蛋率。强化智能装备支撑方面,大力推广植保无人机等先进智能农机应用,全市农业无人机保有量超过1400台,作业应用覆盖水稻、玉米、水果、甘蔗、茉莉花等多种农作物,涉及植保作业、果蔬吊运、液体肥料施用、螟黄赤眼蜂投放、授粉、播种等场景,水稻单机日作业能力超600亩。

下一步,我们将统筹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深入实施粮油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稳妥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稳面积的基础上着力提单产,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加快设施农业产能释放,突出抓好重点养殖企业和规模种植基地生产,集成推广高效种养与绿色生产技术,加快农业机械、装备升级,全力保障重要农产品生产平稳增长。

我先通报到这,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市农业发展。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就重要农产品生产情况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李敏:

感谢王冬梅女士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人民网记者:今年以来,农业生产面临持续干旱与强降雨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请问南宁市如何确保蔬菜、肉类等重要“菜篮子”产品的生产供应?谢谢。

黄琦: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菜篮子”直接关系民生和经济社会稳定。今年以来,我市通过科学规划、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动种养业转型升级等措施,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有效保障了我市“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

蔬菜生产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结合本地气候、土壤条件及市场需求,科学规划种植品种与区域布局;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抗病力强且市场青睐的特色蔬菜品种,打造苦瓜、胡萝卜、大头菜、淮山、鲜食玉米等系列特色蔬菜优势产区,形成“一乡一品”的特色蔬菜产业发展局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产品供应持续性和多样性。二是通过扶持水肥一体化、农机农艺融合和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方式,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鼓励农户和企业建设钢架大棚、连栋温室等现代化设施;三是制定印发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加强技术指导,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对服务工作,持续提升抗灾能力。

畜禽产品供应方面,上半年,全市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肉类总产量超37万吨,同比增长3.5%。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引导企业、养殖场户由传统模式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广泛应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实现精准饲喂、环境监控、疫病智能预警、数字化育种等智能管理。2024年全市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超过80%,较2020年提高17个百分点。二是推进绿色生态养殖,推广精准营养、智能环控等技术,在畜牧大县推行种养结合、“微生物+”等绿色生态循环模式,完成武鸣、横州、宾阳3个国家畜牧大县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同时,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三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上游饲料、育种产业的坚实基础,以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畜禽规模场2600余家、畜禽屠宰加工企业27家,建成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5家、市级以上畜禽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9家,打造畜牧类自治区级产业园区23个、产业强镇2个,逐渐形成饲料、种苗、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集群。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重要农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持续提升市民“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能力。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广西日报记者:种业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问南宁市在保护利用种质资源、推动农作物新品种育种创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何史年: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守牢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近年来,南宁市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通过政策支持、科研合作、育强企业主体等措施,推动育种创新与成果转化,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印发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将种业振兴行动列入《南宁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把现代种业发展与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一体谋划、同步推进。

二是筑牢种质资源根基。南宁市开展为期3年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全面完成覆盖全市的畜禽遗传资源普查,进一步摸清了全市畜禽遗传资源的家底。建成广西首个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3家企业获认定为自治区种质资源保护单位。

三是加强科技联合攻关。建立“国家级科研院+省级科研院+地方政府+经营主体”四级联盟机制,在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团队培养等开展全面合作,建成种业创新中心2个,2025年通过自治区审定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24个、数量占全区59%。在第六届全国稻米食味品鉴活动中,南宁市有6个自主选育的籼稻品种获金奖,数量占全国的一半。

四是培优育强企业主体。强化企业在种业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育种人才、技术、资源等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加快搭建种业创新发展体系,培优育强种业企业。目前,全市有农业种业生产经营企业超20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育繁推一体化企业3家,国家级农业繁育核心基地5个,5家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

下一步,南宁市将继续聚焦种业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加快培育种企雁阵,壮大种业产业集群,推动更多“好品种”向“好产品”转变,为保障粮食稳产增收及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优良种源保障。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南国早报记者: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群众对优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请问南宁市如何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发展?

何史年: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在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积极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制订修订农兽药残留、产地环境、投入品管控等相关标准,为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提供标准支撑。二是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借助人工智能加强智慧农业、智慧果园建设,建立重点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基地,实现了火龙果、沃柑等优质农产品规模化生产、高质量发展,隆安县那桐镇火龙果基地获评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发挥农产品“三品一标”示范带动作用 全链条推动火龙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入选全国农产品“三品一标”十大典型案例。三是大力加强品牌建设,鼓励和引导农产品生产主体积极申请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今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认定南宁香蕉、南宁火龙果、横县甜玉米等6个产品为地理标志产品并实施保护,目前南宁市拥有的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到15个,全市共有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农产品125个,每年组织品牌产品积极参加各类展会,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市场供给,不断提高南宁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当下,AI赋能千行百业,请问在科技强农方面,AI技术能为我市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哪些支撑和应用场景?

欧桂兰: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市在人工智能赋能农业生产方面有了新的探索。借助AI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决策、风险防控和全链条优化,将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有效支撑全市农产品的稳产保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AI赋能保收成。使用AI技术进行病虫害识别与评估,开展灾害预警等,如我市企业研发的“耘眼AI”APP,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让种植户只需用手机对准病叶、病果拍照,AI便能快速精准识别病虫害种类,同步推送包含症状、程度、防治的整套源头防控方案,大幅提升病虫害判断的准确率,缩短从发现病虫害到实施处置的时间,有效遏制病虫传播,实现AI增强农业抗逆能力,减少损失。

二是AI赋能促增长。AI驱动精准种植养殖,优化生产环境,保障产量与效率。如西乡塘区生猪养殖公司的AI精准饲喂与生长优化技术,通过动态营养需求模型分析个体生长曲线、健康状况和环境参数,持续追踪动物的体重变化及生长速率,制定个性化饲喂方案,在节省饲料投入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猪肉产量;隆安县的智慧蓝莓种植基地,采用多光谱扫描蓝莓生长提取数据,实时调节温湿度和水肥管理,可使水肥利用率提升40%。

三是AI赋能提质量。从田间到餐桌的AI赋能,实现全链条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如武鸣区、西乡塘区等企业生产的沃柑,采用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分选体系,通过多光谱成像检测糖度与瑕疵,分级分选,优质果率可提升至95%以上。宾阳县禽蛋生产企业采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养殖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通过智能分析系统自动调节环境参数,确保蛋鸡在最佳生长环境中生长,提高了蛋鸡产蛋品质,保障出厂鸡蛋的食品安全。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推动AI技术与农产品稳产保供深度融合,抓住AI赋能生产精准化、风险可控化、链条智能化的三重路径,推动农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转型,进一步巩固农产品稳产保供的成果。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李敏:

感谢四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市农业农村局联系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南宁农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