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6日,由《收藏/拍卖》出品的“100个藏家故事”将举办首场线下收藏雅集,特邀资深艺术藏家邵忠先生,以"我的收藏之道"为主题,与大家分享其三十余年来的收藏心得与体系构建。
“Art Lunch/Auction with Thomas Shao”
活动时间:2025年9月6日16:30-18:00
活动地点: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 10号1号楼
ZiWU the Bridge
/
2025年9月6日,由《收藏/拍卖》出品的“100个藏家故事”将举办首场线下收藏雅集,特邀资深艺术藏家邵忠先生,以"我的收藏之道"为主题,与大家分享其三十余年来的收藏心得与体系构建。
/
艺术品是人类创造性物化的有形物质,不仅能给收藏者带来情感上的满足,而且还能挑战或者输出关于世界新的认识方法论和全新角度,从而使收藏者获得新的智力成就。
能够在这两个方面满足收藏者的需求,是艺术品区别于其他物化的商品最特殊的地方,也是艺术品价值之所在。个人和企业通过收藏来彰显自己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其实收藏的意义,各取所需。
以下讨论整理自邵忠与Shao.ai的对话,引人深思的同时,也许亦会为你打开艺术收藏的一扇大门。
艺术品是人类创造性物化的有形物质,不仅能给收藏者带来情感上的满足,而且还能挑战或者输出关于世界新的认识方法论和全新角度,从而使收藏者获得新的智力成就。
收藏艺术的核心价值之一在于其作为知识生产的载体,它通过艺术家的独特语言和观念,揭示新的感知方式,提供不同于日常经验的视角。
“定格瞬间,对话未来”展览现场,2025年,邵忠收藏
图片来源: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
例如,当代艺术更多与思想勾连,思想成为艺术的催化剂,艺术是来自未来的思想,它融汇历史、基于现实、面向未来,赋予事物以灵魂,让物体富有生命力。收藏者通过接触这些作品,参与知识的创造与传播,提升个人的见识和品味边界。
艺术品区别于其他物化的商品,在于其便携的财富属性——它们是人类最贵的创造,是一个人拥有的最美妙的物品。科技产品一百年后可能不值分文,而艺术产品一百年后则可能是天价,这体现了艺术品的持久价值。
“定格瞬间,对话未来”展览现场,2025年,邵忠收藏
图片来源: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
收藏作为价值投资,不仅体现在经济回报上,更在于其文化和社会价值的积累。个人和企业通过收藏来彰显自己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同时,艺术市场在区块链、NFT等新技术推动下变革,所有权和交易方式更加透明和全球化,增强了投资的可持续性和影响力。
艺术能够培养我们的感性素质,提升感性智慧,美化生活,推动人类感性文明发展。它丰富人的内心世界,提升个人的精神层次,让人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收藏艺术是一种人生修养,它通过艺术的语言连接心灵,赋予人最直接的感受和触动,这是哲学难以抵达的。
彼得·斯塔克波尔
《高中毕业时的伊丽莎白·泰勒》,1950年
邵忠收藏
收藏者在这个过程中,享受探索未知的乐趣,实现个人成就,并通过艺术与社会议题的反思,促进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收藏艺术是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艺术品作为人类文明、情感和智慧的体现,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理解和共鸣。通过收藏,个人和机构参与到文化多样性的维护中,支持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艾伦·格兰特,《奥黛丽·赫本》,1956年
邵忠收藏
艺术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公共空间和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确保这些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演化,为未来世代提供丰富的艺术体验和文化享受。
从个人收藏者到机构收藏体系,收藏艺术也是一种娱乐生活的方式。它结合了社交互动、个性化和定制化趋势,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和发现艺术,或利用3D打印和AI技术满足独特需求和品味。
沃尔特·达朗,《玛丽莲·梦露》,1957年
邵忠收藏
收藏作为娱乐,不仅带来快乐和成就感,还促进全球艺术交流,打破地理界限,使艺术成为社会变革和美好生活的工具。
收藏艺术的多重维度知识生产、价值投资、人生修养、文化遗产和娱乐生活——共同构成了其核心价值与深层意义。它不仅是情感的满足和智力的挑战,更是文化传承与个人成长的桥梁,体现了艺术作为人类最贵创造物的独特地位。通过收藏,我们连接过去与未来,丰富自我与社会,最终实现艺术的永恒与美好。
对于“年轻藏家如何迈出收藏第一步”、“摄影收藏的价值认知与潜力判断”等实用话题,邵忠先生也将倾囊相授。
约翰·洛恩嘉德,《披头士游泳》,1964年
邵忠收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还将特别设立“慈善收藏环节”,所得将用于支持松滋市超媒体特殊教育学校,为艺术教育事业贡献力量。这一环节旨在通过艺术收藏的方式,实现文化的传播与爱心的传递。
如果你对艺术收藏、影像艺术有着浓厚兴趣,或者希望通过收藏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场融合了学术深度与实践指导的收藏雅集不容错过。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收藏/拍卖》杂志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收藏·拍卖》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