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京照相馆》上映后,美国人成为了“南京大屠杀”宣传员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8 22:42 1

摘要: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2025年8月15日,纽约曼哈顿一家影院门口,几位看完电影的美国观众久久没有离去。

有人站在原地发呆,有人眼圈泛红,有人开始打开手机,把影片中的历史照片一张张地翻拍下来发到社交媒体上。

有人当场高喊:“日本应该道歉!”那一刻,空气是沉的,情绪是炸裂的,而他们刚刚看完的,是中国电影《南京照相馆》。

这一天,《南京照相馆》正式在美国和加拿大的250家影院同步上映。纽约、洛杉矶、华盛顿、多伦多等地,几乎所有华人聚居的城市都安排了放映。

就在几天前,这部电影刚在华盛顿举行了北美首映。谢锋大使亲自出席,现场座无虚席,观众里除了华人,还有不少白人、黑人、拉美裔,他们甚至带着孩子前来。

没人想到,一部讲述中国历史的影片,会让美国人集体失语。更没人想到,这场沉默,会变成一场自发的海外宣传。

18岁的伊莎贝尔是洛杉矶本地人,刚刚高中毕业。她从影院出来后站在门口接受采访时说,她第一次听说南京大屠杀就是在电影里。

“我们学校的历史课只讲纳粹从欧洲抓走犹太人的事,根本没说过日本人在中国干了什么。”她语气里透着愤怒,更多的是困惑。

她不是唯一一个被历史震撼的人。在洛杉矶首映现场,观影过程中抽泣声此起彼伏。散场后有观众不愿离开,站在影院门口自发贴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

有人在星光大道上摆展板,有人举着写着‘30万’的大字标语。这不是组织安排的宣传,而是美国观众自己做的。

“这是一堂刻进生命的历史课。”一名黑人观众托尼说,他在影片结束后站起来鼓掌,眼眶通红。

他说他从小就在教科书里学到美国是如何击败纳粹的,却从未知道亚洲还有这样一个没有被正视的历史角落。

影片中,一段关于“京字一号”底片的镜头引发了全场观众的集体震动。画面里,是真实拍摄的历史证据:被残忍杀害的平民、被成批屠戮的妇女和儿童、被火焚烧的尸体。

这些镜头没有过度煽情,只是静静地呈现。但正是这种沉静,把美国观众击倒了。

“我从来没看过这样的画面。不是电影感,是一种真实的痛。”好莱坞制片人鲍勃·安德伍德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在观影过程中几度哽咽,“这部电影揭开了一个我们从未面对的真相。”

鲍勃不是唯一一个被打击的。南加州大学教授亨利·詹金斯在洛杉矶首映礼后说,这部电影比《辛德勒的名单》更直接,“它没有回避血腥,也没有刻意煽情,它只是把事实摆在那里。”

“你们以前怎么都不说?”“我们以前也不知道。”这是更多美国观众的回答。影片播出后,社交媒体上的评论区炸开了锅。

推特、Reddit、YouTube上,不少美国用户开始发帖传播影片信息,甚至有人自发制作英文版的南京大屠杀历史科普视频。

“我感觉被骗了。”一名网友在Reddit上写道。他在影片上映第二天就去观看,看完后连夜查了中英文资料,才知道原来南京大屠杀是真实存在的。

影片上映后,美国不少观众开始主动“补课”。历史博主、纪录片爱好者、甚至一些大学教授开始引用影片中的史实资料,做课堂分享。

《南京照相馆》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美国人对亚洲历史的认知盲区。

纽约一家影院放映结束后,观众几乎没人说话。走出影院的那一刻,有人低头掩面,有人边走边骂。不是骂中国,不是骂导演,而是骂自己居然不知道这段历史。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正义的代表,但我们对亚洲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一位白人中年女性说,她是位自由撰稿人,在社交平台上拥有近5万粉丝。

她在观影后立刻写了一篇题为《你所不知道的南京》的文章,在24小时内被转发超过2万次。

他们开始转发历史资料,开始引用中国学者的研究,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质疑美国的历史教育——这些人,不是华人,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

华盛顿首映式上,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致辞中提到:“中美曾肩并肩抗击法西斯,今天我们更需要以史为鉴。”这句话,在美国观众中引起了共鸣。

因为影片没有回避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也没有渲染仇恨,而是用镜头讲述了一个个普通人的遭遇。这部电影,没有让人觉得自己被教育,而是让人觉得自己该反思。

美国华美协进社前社长詹姆斯·B·海莫维茨说得很直接:“历史是相通的。南京的苦难,不只属于中国人,它属于全人类。”

影片之后,他接连收到五六所大学邀请,希望他能开设“亚洲战争史”讲座。

影片上映第三天,《南京照相馆》在北美票房突破200万美元,豆瓣评分维持9.7不下。与此同时,美国观众在影院外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南京打卡”行动。

有观众在自由女神像下举起“Remember Nanking”的标语,有人在白宫外摆上30万白花做纪念墙。甚至在好莱坞星光大道,有人贴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照片和口述文字。

电影带来的,不只是情绪冲击,更是一场“历史教育的觉醒”。越来越多的美国观众在影片结束后开始搜索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开始质疑美国中学历史教育的内容。

洛杉矶一位历史教师在看完电影后发文:“我花了20年讲二战,却从没提过南京,这是我职业生涯最羞愧的一天。”

《南京照相馆》不是一部商业片,它也不是一部纯粹的历史纪录片。它更像是一把钥匙,一把打开历史记忆、打开良知的钥匙。

每一个在社交媒体上转发电影截图的美国人,每一个在影院门口哭泣的观众,每一个在课堂上播放影片片段的老师:

他们都不是中国派去的宣传员,他们是在见证,在传递,在说出那些被埋藏太久的真相。

“当我们忘记历史时,历史会以更残酷的方式重演。”这是影片结尾的一句对白,字幕刚落下,全场寂静无声。

三千公里外的安大略,一位加拿大观众在散场后发了一条推文:“我不能改变过去,但我可以告诉更多人。”《南京照相馆》没有让人愤怒,它让人清醒。

在这部电影上映后的几天里,美国观众自发变成了“南京大屠杀”宣传员。他们不是因为政见,不是因为立场,而是因为人性。他们看到了真相,就想告诉别人。这才是历史被铭记的真正方式。

2025年8月,这个夏天,不只是中国人记住了南京。美国人,也开始说出那个曾经他们从未听说过的地名。不是因为有人教他们,而是因为他们自己,看见了。

参考资料:

《南京照相馆》举行北美首映式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出席——2025-08-08 08:22·中国新闻网

来源:影之时光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