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锂电产业链投资前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3 18:20 1

摘要:我们预计6F环节2025Q3、Q4供需比为122%、102%,2026Q3、Q4供需比为105%、93%,25Q4起6F将进入供需紧平衡状态,26Q4将面临0.7万吨左右的缺口,6F有望成为供需率先扭转的锂电材料环节,已具备一定的涨价基础。我们预计2025Q4

01 6F有望成为供需率先扭转的锂电材料环节

我们预计6F环节2025Q3、Q4供需比为122%、102%,2026Q3、Q4供需比为105%、93%,25Q4起6F将进入供需紧平衡状态,26Q4将面临0.7万吨左右的缺口,6F有望成为供需率先扭转的锂电材料环节,已具备一定的涨价基础。我们预计2025Q4将有望看到6F加工费初步上涨2000元/吨左右,2026年中随着供需关系进一步紧张,加工费有望进一步上涨5000-20000元/吨,带来较大业绩弹性。

预计6F将在2025Q4进入供需紧平衡状态。

需求端,我们预计2025、2026年全球锂电需求为1873、2238GWh,对应电解液需求225、269万吨,6F需求25.6、29.7万吨;其中2025Q3、Q4的6F需求为6.7、8.1万吨。供给端,预计2025、2026年全行业6F名义产能34.8、35.8万吨,有效产能32.4、34.0万吨;其中2025Q3、Q4的6F有效供给为8.2万吨。

供需结合来看,我们预计2025Q3、Q4的6F供需比为122%、102%,Q4起6F将进入供需紧平衡状态。展望2026年,随着下半年进入旺季,我们预计2026Q3、Q4的6F供需比为105%、93%,Q4将迎来0.7万吨左右的缺口。

6F成本曲线相对陡峭,工艺是影响成本的关键。

固相法和液相法成本差异涉及原材料、收率、设备投资、维护等,我们以上市公司披露的工艺和投资来看,液相法单万吨投资成本为1.9-2.1亿元,设备投资成本为1.41亿元,8年期折旧来算单万吨年化折旧1670元,远低于固相法的5178-7719元。

我们以当前典型公司的固相法和液相法测算,预计当前成本差异为8000元/吨,其中原材料不考虑收率变化基本相当(每家收率差异较大,非典型案例),折旧相差3400元,能源费用相差4300元;若考虑头部企业和二线企业收率差异,液相法头部企业和固相法企业单吨成本差异可达到1万元以上。

供需和格局已具备涨价基础,预计25H2-26H1有望迎来涨价。

供需方面,2025H2和2026H2旺季之时,6F供需都将进入紧平衡甚至紧缺状态;格局方面,2025年全行业有效供给32万吨,天赐材料、多氟多、天际股份CR3高达64%,格局集中。

报告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电新前沿观察:6F有望成为供需率先扭转的锂电材料环节》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8月24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许琳 SAC 编号:S1440522110001

SFC 编号:BVU271

02 AIDC高景气延续,关注锂电、光伏反内卷进展

本周市场流动性提升,AIDC配套设备走势强劲。海外云厂上修AI资本开支+出口预期修复+北美需求强劲已兑现,市场预期升温。我们预计AIDC高景气延续,海外供货商起量增利。当前锂电板块核心关注方向为碳酸锂和去内卷。碳酸锂当前产量还未下行,但在旺季需求来临库存处于下行周期,前期碳酸锂涨价已经在储能电芯报价中看到。光伏整治低于成本价销售目前在成本端对硅料价格形成强力支撑,组件端华电20GW开标结果将于近期公布,价格区间需要重点关注。

新能源汽车:继续关注锂电新技术方向

碳酸锂江西停产叠加旺季来临7、8月补库周期,整体价格中枢上移动,展望下半年需求仍超预期,尤其是储能、欧洲电车销量较好,锂电当前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储能电芯涨价已经看到,但因为板块对于26年质疑依然未形成一致预期叠加整体增速中枢下移,估值始终处于底部,业绩期推荐业绩Q2稳健或者Q3会有催化的标的。

产业链价格方面:本周523三元、523三元前驱体、硫酸钴、四氧化三钴、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均价上涨、本周湿法隔膜、干法隔膜、高端负极材料、中端负极材料均价与上周持平;电解钴均价较上周下降。

报告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新能源行业周报:AIDC高景气延续,关注锂电、光伏反内卷进展》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8月17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朱玥 SAC 编号:S1440521100008

SFC 编号:BTM546

任佳玮 SAC 编号:S1440520070012

03 固态电池产业化拐点已至,把握设备行业投资机会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高性能电池技术,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显著优势,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当前,固态电池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下游需求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正迎来产业化关键期,呈现出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技术路线逐步聚焦和应用场景开始拓展等特点。固态电池设备作为产业链最重要的上游环节,在固态电池行业大发展过程中必将最先受益。

固态电池行业:市场空间巨大,正迎来产业化关键期

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市场需求升级和技术持续迭代,固态电池行业产业化节奏逐渐清晰、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技术路线逐步聚焦和应用场景逐渐扩展。产业化层面,2025-2026年国内中试线密集落地,启动全固态装车验证,2027年全固态电池将实现小批量装车,2028-2029年有望先在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高价值量领域率先放量,2030年进入中高端动力领域规模化应用阶段。市场规模层面,随着2027年工信部固态电池项目结题,国内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进入快速放量阶段,从2024年固态和半固态约7GWh到2030年有望超过65GWh。技术路线层面,氧化物路线在半固态阶段占优,硫化物路线在全固态阶段被更多厂商选择,聚合物、卤化物路线作为有效补充。应用场景方面,固态电池正从"车用为主"到"全场景渗透",除新能源汽车、储能外,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对于固态电池发展初期较高的价格接受度高,有望在该类场景率先落地应用。

固态电池生产工艺:与液态电池相比,制备流程差异较大,设备价值量明显提升

固态电池在制备工艺和产线设备方面与液态锂离子电池相比有较大区别,前段和中段引入新设备、新工艺,全段设备技术要求和制造难度都进一步提升,进而推动固态电池设备价值量相较传统液态电池设备价值量有较大幅提升。

(1)前段设备涉及干法混合、干法涂布等环节,是形成符合要求的极片和固态电解质膜、决定电池性能基础的关键,其核心设备需适应干法工艺的特殊要求,工艺难度较大、精度要求高,设备的技术壁垒和成本相对较高,复杂度也显著提升,其中干法涂布设备、辊压设备价值量突出,前段设备价值量占比有望达到35%-40%。(2)中段负责电芯的核心结构成型以及确保固态电解质与电极的良好接触,直接关系到电芯的性能稳定性、良品率,核心增量来自叠片工艺替代卷绕及极片胶框印刷和等静压技术确保固态电解质与电极界面紧密接触,用到的设备主要是高精度叠片机、极片胶框印刷、等静压机等,其中叠片设备价值量较大,等静压机作为新增环节,国外企业进展领先,国内研发正在加速,中段设备价值量占比有望达到40%-45%。

(3)后段工艺取消注液环节,与传统液态电池工艺差异较小,主要体现在设备参数要求的升级,高压化成压力要求翻倍,分别升级为高压化成机、高压分容机,封装环节对环境的要求提高需用到激光焊接机和自动化包装线,因此后段核心设备的单机价值量也有较大提升,后段设备价值量占比有望达到20%-25%。

固态电池设备:产业化最先受益环节,各企业多点布局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中,设备环节最先受益。固态电池产线需要解决因新材料引入、工艺流程再造、作业环境变化等带来的诸多挑战,这就要求生产厂商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升级、采买适配新材料、新工艺的定制化设备,例如在纤维化、胶框印刷、等静压环节需要引进全新的定制设备,在干混、辊压、叠片和化成分容环节,需要对设备进行改造升级。随着固态电池生产线大规模的建设和投产,固态电池设备将成为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中最先受益的环节。国内固态电池设备企业多点布局,其中前段设备,特别是干法环节竞争激烈。企业在特定领域或者关键设备上具有优势,但大部分处于前段工艺,特别是干法环节,使得前段设备竞争较为激烈。

投资建议: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加快,随着电池厂和整车企业中试线逐步跑通,产业链各环节降本持续推进,有望带动下游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整个固态电池产业链上游设备环节必将最先受益。从设备投资角度来看,全固态电池生产工艺与传统液态锂电池生产工艺的核心差异是驱动设备价值量重构的关键,这主要体现在整个工艺流程的前段和中段。全固态电池从电极制备和电解质制备都更适配干法技术,因此前段环节增加了干法混合、干法涂布等工序,价值量占比有较大提高;中段固态电池采用“叠片+极片胶框印刷+等静压”技术路线替代传统卷绕工艺,并删减了注液工序,价值量占比也有小幅提升;后段因化成环节高压化改造、设备对工艺环境要求提升,单机价值量也有显著提高。

报告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固态电池产业化拐点已至,把握设备行业投资机会——锂电设备系列报告》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8月7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许光坦 SAC 编号:S1440523060002

乔磊 SAC 编号:S1440525070006

04 26年锂电需求确定性较强,看好预期修正的机会

当前板块向上催化的核心矛盾为:没有信号提示26年需求预期上修或板块出清节奏的加速;短期看2025年国内电车销量1652万辆超年初指引,后续核心变化为1)国内电车增值税从0变为征收5%;2)以旧换新补贴退坡预期;3)美国IRA补贴预算停止;4)关税政策影响。我们认为伴随大而美法案的落地,ITC、PTC补贴持续,边际影响好于市场预期,26年需求仍有15-22%的同比增速,短期关注Q2业绩,长期看26年预期修复将带来机会。

国内供给侧改革依然是核心驱动力,保守预期26年新能源车将有16%的增长

中汽协口径5月销量 130.7万辆,同比+36.9%,环比+6.6%;渗透率48.7%,环比+1.4pct。1-5月电车销量560万辆,同比+44%。我们预计6月批发138万辆。

分季节来看,Q1实现销量307万辆,同比+47%,同比增速提速超市场预期,基于3、4月销量数据,我们上修全年销量至1650万辆。Q2预计销量391万辆,同比+37%,同比增速仍处于历史高值。

当前对26年的担忧主要体现在需求的确定性,甚至市场极度悲观认为会负增长,实际情况比预期会更好,主要为:

1)按照政策边际变化看,23年同样遇到补贴的大幅退坡但销量表现出极强的韧性,25年的退坡幅度真实情况会好于23年,甚至可能会不退坡;

2)依托于新车型估计,25年下半年有20多款全新车型,26年仍有40多款,初步测算内销远低于往年数据下仍有14%左右的增速,叠加出口、商用车增速较高下,新能源汽车总数预计有16%的增长。

美国政策边际变化较大,预计26年销量负增长

美国5月乘用车整体销量150.6万辆,同比+1%,环比+0.4%。新能源汽车销量13.4万辆,同比-6%,环比+3%;渗透率8.9%,环比+0.23pct;其中纯电销量10.4万辆,同比-7%,环比+5%;插混销量3.0万辆,同比-3%,环比-3%。美国1-5月美国电车销量65.95万辆,同比增长5%。

大而美法案7月4日获得特朗普签署后正式生效,最新版本法案将IRA单车最高7500美金的补贴提前到9月底终止,但对储能环节的补贴和对技术授权和外国实体的材料援助要求有所放宽,利好技术授权和美国储能产业链。

IRA补贴相关车型销量占比66%,同期退坡车型销量同比下滑。2025年1月1日起,随车型年款和型号变化,大量车型补贴退坡。根据美国能源部5月19日的最新更新,2025年共11个/30款车型补贴退坡,8个/8款车型新获得补贴,2个/6款车型补贴型号变更。

2024年美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61万辆,累计同比+9.4%;预计2025年美国新能源车累计销量170万辆,累计同比+5%。26年的预期为整体下行23万辆至150万辆,主要基于25年获得补贴的车型110万带来40%下降对应45万;无补贴的60万辆车型维持正常20%的增长弥补12万,全新车型带来约10万左右的销量。

欧洲销量超出年初预期,碳排放托底26年增速

年初受到欧盟将25-27年碳排放打包考核政策的影响,市场对欧洲销量预期信心不足,普遍认为会低于20%的增速。动态来看,九国6月销量合计28.38万,同比+23%,环比+22%,渗透率30%,环比+2.1pct;2025年1-6月欧洲九国新能源车销量137.22万辆,累计同比+27%,渗透率26.4%;2025年1-4月欧洲新能源车销量116.29万辆,同比+27%,渗透率19.8%,同比+4.8pct。

上半年欧洲数据强势超出市场预期,主要系24年补贴下滑下销量见底后回升。预计2025年欧洲电车销量360万,同比+21%,该销量可满足各车企达到欧盟碳排考核要求。

展望后续政策依然是欧洲销量预测的托底,从总量上看,欧盟2025、2030年碳排放目标值预计将分别下降至约105.5gCO2/km、47.6gCO2/km。基于Marklines数据,2024年欧盟BEV、PHEV渗透率达11.92%、5.35%,合计渗透率17.27%,HEV渗透率达20.49%的数据,假设:1)2025-2030年欧盟BEV、PHEV销量渗透率比例为2.23(11.92%/5.35%),与2024年相同;2)2025-2030年乘用车总数较2024年同比增长1%,2025、2030年预计汽车销量1737.4万辆、1826.0万辆。则可得到结论:BEV+PHEV在2025、2030年的合计渗透率分别达18-21%、66-69%时,行业有可能碳排放量达标,若通过提升BEV+PHEV占比达标,那么2025年欧盟整体最低销量为347.5万辆,同比增加47.4万辆;2030年欧盟整体最低销量为1241.7万辆,5年CAGR达29.0%。因此我们保守预期下26年能保持20%以上的增速,否则碳排放将面临极大压力。

海外储能需求仍然强劲,非欧美区域呈现爆发增长

储能的担忧主要来自1)国内强配取消后需求的确定性;2)美国大而美法案对补贴的经济性影响。我们认为取消强配对装机节奏略有影响但是总量影响较弱,Q2抢装后6月略有停滞但7月开始内蒙等地项目重新开启,当前多省份独立储能IRR达9–11%下储能的经济性已经建立。

美国大而美法案对大储的补贴依然实施,且对技术授权和外国实体的材料援助要求有所放宽,利好技术授权和美国储能产业链:技术授权:和外国实体签订许可协议,且该外国实体对设施、储能、组件具备有效控制,不能获得补贴,类似此前IRA中对有效控制的概念,更加容易达成,限制放宽。来自被禁止外国实体的材料援助:引入“援助比例”概念,储能26/27/28/29/30年及以后非外国实体材料援助比例55%/60%/65%/70%/75%,25年没有限制、26年比例来看有达成的可能性,预计美国储能今明年或有抢装出现。

我们悲观预期下假设中国26年不增长,美国每年只有20%的增长(不考虑抢装)电池需求增速9.3%,若考虑有抢装及中国增速正常预期储能全球增速38%。

26年全球锂电总需求增速预计为15%-22%,确定性较强,看好预期修正的机会

我们悲观预期下假设中国26年不增长,美国每年只有20%的增长(不考虑抢装)电池需求增速9.3%,结合电动车后预计全球锂电增速为15%,考虑美国仍可以获得补贴,叠加电池海外产地布局带来关税下降,实际情况将远好于该预期。

若考虑有抢装及中国增速正常预期储能全球增速38%,则全球锂电增速为22%,我们认为该数据达成具有较大概率,将会带来市场悲观预期修正的机会。

投资策略:短期关注Q2业绩,核心关注26年预期修正带来的估值修复。

我们认为当前锂电板块出于对26年需求不确定性的担忧难有较强爆发,核心关注26年需求同比数据确认后市场一致预期的形成,后续机会包括:

1)25年需求确定下,业绩确定性较强的且估值处于低位的龙头环节,重点关注电池、结构件、各材料环节龙头。价格处于底部的碳酸锂环节,可以作为左侧布局的环节关注。

2)板块热度下可以进一步关注固态电池,本轮行情相对于2022-2024年会更加持续,材料体系创新性和颠覆性最强,重点关注锂电设备>固态电解质=添加剂等变化较大的环节,可以关注新的小材料结构胶、离子液体。

3)出海具备时间和产能优势的企业:当前市场对美国新能源的政策变化已经不敏感,我们认为实际对海外市场的担忧主要体现为需求端市场担心IRA政策退坡下美国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强,欧洲车企新能源推进速度慢,实际主机厂Ford、Tesla、大众、Volvo依托技术授权布局电池厂,叠加中国企业海外建厂持续推进,产业链实际发展进度明确,出海较早的企业具备先发优势,推荐东南亚、欧洲、美国建厂的稀缺产能,但我们预计该优势的核心为能源审批能否具备独特性,国际化管理能力是否具备,当前时点主要为时间差。

4)整车核心关注26年、27年车型周期较强的车企以及年底L3标准变化,智驾优势当前在车型选择中非先决条件,预计L3以后才会成为核心购买因素。

报告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26年锂电需求确定性较强,看好预期修正的机会——新能源行业每周观察》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7月6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朱玥 SAC 编号:S1440521100008

SFC 编号:BTM546

许琳 SAC 编号:S1440522110001

SFC 编号:BVU271

05 基本面逐步走强,新技术表现突出

电动车行业每年在终端旺季来临时有较强驱动,随着2-4月行业终端数据逐步走强已上修全年预期。电动车方面,预计2025年国内电车销量1653万辆;美国尽管受到IRA补贴预算停止、关税政策影响,1-5月销量仍有5%同比增长;欧洲九国1-4月同比+27%也表现强势,为2025碳排放打好开局。供给侧经历2年的价格下行当前已见底,根据我们的测算供需比例,预计在年底及25年Q2末开始,行业供需形势将有效扭转,逐步进入价格修复区间,看好行业底部已过后业绩逐步修复下的机会。

需求端:当前是2025年旺季来临下需求逐步走强的时刻,全年已经上修销量至1652万辆,预计2025年锂电装机需求超过1899GWh,同比+28%,依然保持较高增速,比年初预期提升超80GWh;短期看,1-5月电车销量561万辆,同比+44%;4月、5月受到美国政策扰动、国内强配取消呈现显著的波动,预计6月电车销量138万辆,储能在5月国内见底后逐步企稳。

供给端:三年过剩周期结束,行业供需扭转开启,Q2涨价落地:根据供需比例,预计24Q4旺季部分紧张的材料环节先行涨价,龙头企业涨价部分落地,25Q3起几乎亏钱的材料企业(铜箔、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隔膜等)都有望进入盈利修复阶段。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当前锂电板块出于对26年需求不确定性的担忧难有较强爆发,核心关注26Q1需求同比数据确认后市场一致预期的形成,后续机会包括:

1)25年需求确定下,业绩确定性较强的且估值处于低位的龙头环节,重点关注电池、结构件、各材料环节龙头。价格处于底部的碳酸锂环节,可以作为左侧布局的环节关注。

2)板块热度下可以进一步关注固态电池,本轮行情相对于2022-2024年会更加持续,料体系创新性和颠覆性最强,重点关注固态电解质、锂电设备、添加剂等变化较大的环节。

3)出海具备时间和产能优势的企业:当前市场对美国新能源的政策变化已经不敏感,我们认为实际对海外市场的担忧主要体现为需求端市场担心IRA政策退坡下美国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强,欧洲车企新能源推进速度慢,实际主机厂Ford、Tesla、大众、Volvo依托技术授权布局电池厂,叠加中国企业海外建厂持续推进,产业链实际发展进度明确,出海较早的企业具备先发优势,推荐东南亚、欧洲、美国建厂的稀缺产能。

报告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基本面逐步走强,新技术表现突出——6月锂电产业链跟踪月报》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6月22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许琳 SAC 编号:S1440522110001

朱玥 SAC 编号:S1440521100008

屈文敏 SAC 编号:S1440524050004

雷云泽 SAC 编号:S1440523110002

06 锂电需求业绩共振,新周期起点呼之欲

电动车行业每年在终端旺季来临时有较强驱动,我们预计2-4月是行业终端数据逐步走强的时刻,有望上修全年预期。电动车方面,预计2025年国内电车销量1560万辆,但仍存在上修预期,关键时点在3、4月;美国尽管受到IRA补贴预算停止影响,1月销量仍有12%同比增长,打消市场担忧;欧洲九国1月同比+26%也表现强势,为2025碳排放打好开局。供给侧经历2年的价格下行当前已见底,涨价诉求强烈,当前龙头企业和材料价格谈判基本落地,根据我们的测算供需比例,预计在年底及25年Q2末开始,行业供需形势将有效扭转,逐步进入价格修复区间,好看3、4月行业旺季来临叠加年报、一季报业绩期龙头公司的股价机会。

需求端:当前是2025年旺季来临下需求走强的关键时刻,全年有望小幅超预期:全年看,预计国内销量1560万以上,有望实现1600万辆,预计2025年锂电装机需求超过1813GWh,同比+23%,依然保持较高增速;短期看,1月销量94.4万辆,同比+29.4%;2月春节影响下电车需求见底,3月开始新车上市旺季来临需求有望快速增长,预计2月、3月销量80、115万辆,3月、4月是验证全年能否超预期的关键时刻。

供给端:三年过剩周期结束,行业供需扭转开启,近期涨价落地:根据供需比例,预计24Q4旺季部分紧张的材料环节先行涨价,当前龙头企业释放出涨价谈判完毕的信息增强市场对材料盈利改善的预期,我们预计25Q2末之后几乎亏钱的材料企业(铜箔、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隔膜等)都有望进入盈利修复阶段。

后续机会包括:

1)旺季来临下需求超预期:预计2月、3月销量80、115万辆,3月、4月是验证全年销量能否上修至1600万以上的关键时刻,叠加储能关税走强抢装启动,关注终端需求带来的板块机会,包括整车、零部件,锂电,尤其是Q1业绩确定性较强的标的机会更大。

2)板块见底预期供需扭转:2024Q4部分紧张的环节包括铁锂高压实和负极快充开启涨价,12月起下游客户谈判开启,春节后基本落地,2025Q2末起,几乎亏钱的材料企业可以进入全线涨价区间,关注Q1业绩兑现和6月是否有再次价格向上的机会,推荐铁锂正极、负极、铜箔、隔膜的龙头企业。

3)25年需求确定下的低估值标的。

4)板块热度下可以进一步关注新技术动态,包括固态电池、复合箔等技术。

5)2025年自动驾驶方案落地下电子件选择确认,带来放量元年,推荐摄像头、传感器、PCB板等方向。

报告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锂电需求业绩共振,新周期起点呼之欲出——3月锂电产业链跟踪月报》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3月3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朱玥 SAC编号:S1440521100008

屈文敏 SAC编号:S1440524050004

雷云泽 SAC 编号:S1440523110002

07 锂电需求好于往期,排产同比上修

锂:据SMM,12月国内碳酸锂产量7.0万吨,环比+8.6%,氢氧化锂产量2.3万吨,环比-21.8%;预计1月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产量分别为6.4万吨和2.0万吨,分别环比-8.6%/-12.9%。12月磷酸铁锂产量27.6万吨,环比-3.4%,三元正极5.7万吨,环比-6.5%,预计1月产量分别为24.4万吨和5.4万吨,分别环比-11.4%/-4.5%。2024年正极环节恢复性补库、储能增长强劲、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等因素拉动下,锂盐初端消费表现较好。预计2025年随锂盐价格见底,下游补库恢复正常,储能环节依旧强劲,以旧换新等政策延续,初端及终端消费仍有不俗表现。高工锂电数据显示,1月锂电排产虽有季节性环比回落,但同比仍大幅增长,磷酸铁锂电池排产同比增速或超150%,市场预期良好,预计一季度淡季不淡。

来源:财经大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