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媒体更是火力全开,把中国的纪念说成是“过度聚焦历史”,甚至给阅兵扣上“炫耀武力”的帽子,还叫嚣必须扩军来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
在九三阅兵热度持续高涨之时,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再次摆在人们面前:日本为何不愿承认侵华屠杀的历史?
实际上日本这次不仅不承认,还在外交场合呼吁各国别来北京。
日本媒体更是火力全开,把中国的纪念说成是“过度聚焦历史”,甚至给阅兵扣上“炫耀武力”的帽子,还叫嚣必须扩军来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
这些说法,不仅歪曲事实,还暴露出一个更深的问题:日本这些右翼分子为啥这么犟?他们的底气究竟从哪来?面对如此嚣张的右翼分子,中国又会如何应对?
日本右翼畸形种
这两周,中国正紧锣密鼓筹备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大阅兵,日本那边却忙着唱反调。
外交上,他们通过驻外使馆到处放话,劝欧亚各国不要参加;媒体则一口咬定中国阅兵是“炫耀武力”,还把几部纪念抗战的电影扣上“反日宣传”的帽子。
看起来就像是当年打了人还不认账,如今反倒嫌别人提伤疤是“挑衅”。
要说这些操作,可不是今天才冒出来的。
早在2015年,日本外务省就设立了“海外战略信息传播”部门,拨了五百多亿日元,专门在国外帮日本“洗白”,淡化甚至删掉慰安妇、731细菌战、南京大屠杀这些铁证如山的历史。
这不是“健忘”,而是“有意失忆”。
更典型的例子就发生在眼下。还记得前不久那位前日本国脚吗?他先是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右翼视频,说“南京大屠杀缺乏证据”,刚开始还一脸笃定。
随后被网友用《拉贝日记》、马吉影像资料怼回来后,他一度承认大屠杀存在并公开道歉。
可这一表态却遭到大量右翼网民的集体围攻,评论区清一色的质疑他的文化水平和调查能力,甚至还有不少人身攻击。
不仅如此,政客的表态更是赤裸裸。奥野诚亮当年那句“大东亚战争是自卫战争,日本没有侵略意图。”,至今还是右翼们挂在嘴边的“名言”。
安倍晋三在任时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还公开表示“向为国捐躯的士兵祈福是理所应当的”。
而在今年“8·15”,日本一些政客甚至直接佩戴旧军服勋章,在街头高喊“战争正当”,让人仿佛看到了八十年前的影子。
与此同时,日本媒体也在添油加醋。去年在苏州发生的袭击事件,他们只强调“日本母子遇袭”,大肆渲染“中国不安全”,却故意忽略了当时一名中国女子舍身相救牺牲的事实。
片面报道的结果,就是在国际舆论里营造出“中国仇日”的印象。
所以今天的日本,一边在广岛长崎纪念原子弹轰炸,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国家”,一边在东海、南海、台海挑事,不断扩军备战。口口声声说要走“和平道路”,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套。
问题来了:日本右翼为什么么总要拼命否认侵略历史?底气到底从哪来?他们又想要怎样一个日本?
为何这么犟?
在街头旗帜和极端口号的背后,日本右翼之所以能这样硬顶着往前冲,并不是单靠一腔蛮劲,他们背后确实有人在撑腰。
在此之前,先把“左右”的区别说清楚。左翼更强调反战、平等和社会福利,但却被嫌“太理想”;
右翼则更讲民族自豪、传统价值,还动不动就打民族主义的牌,推强硬外交,常常被批评好战排外。
理解了这个区分,再看今天的日本右翼,就会发现他们的“犟”其实有迹可循。
最直接的,就是“天皇牌”。战败后天皇虽然成了象征,没有实权,但在很多右翼眼里,天皇依旧是日本文化的根。
只要打出“尊皇”这张牌,他们的行为立刻能被包装成“爱国”,反对他们的人则会被扣上“不敬”的帽子。
这似乎源于近代倒幕运动的成功,现在模仿起事的开始多起来来了,实际上这就是极端民族主义或者可以称之为纳粹。
上世纪的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就是典型。
他成立“盾之会”,高喊要删掉宪法第九条,让自卫队变成真正的国军,还要让天皇重新和军队绑在一起,最后甚至为此自杀。
虽然人走了,但他的想法却被新右翼继承:天皇哪怕没有实权,可象征意义还在,也能成为他们最方便的“保护伞”。
另一股力量来自外部。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对付苏联,直接默许日本扩军。到今天,这种纵容更是有增无减。
2024年,美日把《安保条约》大改了一次,这次干脆把关系升级为“攻守兼备”的军事同盟。日本自卫队的角色不再是帮美军打下手,而是可以打前锋了。
到了今年还新设了“统合作战司令部”,专门负责统一指挥陆海空三军,直接和驻日美军对接。与此同时,美国不断向日本出售远程导弹、先进战机,还帮他们改造航母。
表面上说是“共同维护地区安全”,实际上就是给日本右翼放开了手脚。这无疑让右翼更有底气,因为他们知道背后有人撑着。
还有一股推力,来自于不少“失落30年”的日本人。
日本经济停滞了三十多年,国内社会问题不少,可偏偏同一时期的中国一步步崛起,日本眼看着,心理落差越来越大。
这种落差被右翼抓住,他们把“历史问题”轻描淡写掉,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
在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轰炸纪念仪式上,从政客到普通民众几乎都在诉说核爆的惨状,却几乎没人提到日本当年在侵占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长期灌输下,“受害者史观”在日本社会逐渐成了主流,让他们承认侵略历史就变得格外困难,而右翼则更容易煽动民意,把反华当作凝聚民族主义的出口。
在对外问题上,他们选择了更强硬的姿态。参拜靖国神社成了政客的作秀,岛屿争端和台湾问题成了他们宣泄的出口。
今年“8·15”极端右翼分子的所作所为看似荒唐,其实正好反映了他们的心理:在现实的落差和挫败感面前,他们只能用喊口号来找回“荣光”。
把这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就能看清他们想要的日本。他们既希望摆脱“和平宪法”的束缚,把自卫队彻底变成一支“国防军”,拥有完整的进攻能力;
又希望在东亚重新扮演主导角色,不仅在钓鱼岛、台海问题上敢于出头,还要借着和菲律宾等国的合作,插手南海事务。
不仅如此,他们更希望通过不断的强军扩武,重新塑造“大国荣光”,借此掩盖经济长期低迷的现状。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历史问题上会表现得那么执拗。承认侵略,就等于戳破“天皇无瑕”的神话,等于承认日本的国际地位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与其面对现实,他们宁愿选择一条路走到黑。
共守历史
面对日本右翼分子极力否认历史,还试图让军国主义抬头的行为,中国是绝对不会坐视不理的。
就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记者会上,外交部明确回应:守护历史真相,既是对先烈负责,也是对全人类的良知负责。
这话说得很直白,日本这些妄图否认甚至美化侵略的行为,是对国际秩序的挑战,也是对所有和平国家的挑衅。
这一点,中国从来都是旗帜鲜明。每每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北京都会直接提出严正交涉,把事情挑明:那不是普通的祭祀,而是对军国主义的美化。
去年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内阁多名大臣集体参拜供奉靖国神社,消息传出后,中方的态度一如既往的坚决,还连同韩国一起发声,让全世界都看清这不是单纯的“国内习俗”,而是赤裸裸的历史倒退。
不仅如此,中国在实力上也做出了回应。东海方向的海空巡航早就常态化,055万吨大驱、歼-20隐身战机、运油20加油机一同出动,形成完整的体系。
今年钓鱼岛附近的对峙已经说明得很清楚:谁要是想拿历史问题做文章,再借扩军壮胆,中国的海空力量不会让步。
除了提升军事实力,文化和舆论阵地中国也同样没放松。抗战胜利纪念活动不仅是仪式,更是一堂公开的历史课。
今年几部抗战题材电影热映,暑期热播的基于真实历史资料改编的《南京照相馆》和即将上映的《731》,不仅国内反响热烈,还吸引了不少外国观众关注。
影片里对南京大屠杀、731部队暴行的呈现,是对谎言的有力回击,日本右翼喊这些是“反日宣传”,恰恰说明戳中了他们最心虚的地方。
与此同时,中国不断推出多语种史料集和国际展览,让更多国家的民众看到真实证据,让那段历史变成全球记忆,而不是被右翼随意涂抹的空白。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也不是孤军奋战。韩国在反对日本右翼问题上的立场和中国完全一致,每次都毫不含糊地批评。
俄罗斯对日本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的态度也保持警惕,尤其反感日本在军事上松绑。
欧洲一些国家同样心有余悸,他们自己曾经深受德国法西斯之害,很明白历史一旦被篡改,灾难就可能重演。
可以说,只要真相被不断传递,只要军事上有足够的底气,只要国际上还有向往和平之人,日本右翼就休想把过去涂抹得干干净净。历史不是可以随便重写的小说,它是一道必须直面的试金石。
把天皇当挡箭牌,遮不住铁证;把扩军当出路,迈不开明天。一个国家要走出过去,靠的不是更响的军事口号,而是能正视过去、正视历史。
参考资料:
新华社.《外交部:日本否认侵略、美化侵略是对国际秩序的挑战》. 新华社新闻, 2025年8月28日.
人民日报评论部.《历史问题是检验日本能否走和平道路的试金石》.人民日报, 2024年9月3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编.《日本右翼势力研究》.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
李薇.《日本右翼思潮的形成与发展》.国际问题研究, 2023年第4期, 第12-25页.
张季风.《靖国神社问题与日本右翼的历史观》.现代国际关系, 2022年第7期, 第33-44页.
来源:猫爷的渔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