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场缩量调整,前期低位板块切换上涨,行业仅光伏、储能、固态电池板块表现强势,阳光电源涨超15%,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纷纷上涨。固态含量超四成的电池ETF今日大涨4.01%,居同标的第一。
A股市场在连续冲高后休整,多只热门高位股回落,拖累三大股指集体回撤。
截至收盘,沪指跌1.16%;深证成指跌0.65%;创业板指涨0.95%。沪深两市成交额23641亿,较昨日大幅缩量5109亿。
市场缩量调整,前期低位板块切换上涨,行业仅光伏、储能、固态电池板块表现强势,阳光电源涨超15%,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纷纷上涨。固态含量超四成的电池ETF今日大涨4.01%,居同标的第一。
新的主线,在哪?
01
利好频频袭来
9月3日,A股固态电池概念股集体拉升,海博思创、泰科科技20cm,亿纬锂能一度大涨超14%;鹿山新材、道氏技术涨近10%,国轩高科也涨近5%。
同时,电池ETF的固态电池“含金量”超过四成,正因为高相关性,今日大涨4.01%,今年累计上涨32.99%,位居同标的第一,远远跑赢沪深300指数。
消息面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将于2025年9月10-11日在北京召开《固态电池材料评测用模具电池装配方法》等10项固态电池团体标准送审审查会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硫化氢产气量评价方法》等5项标准项目启动会。
与此同时,产业链多家公司都在近期密集传出进展。
9月2日,亿纬锂能“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此次下线的“龙泉二号”为10Ah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达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700Wh/L,主要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以及AI等高端装备应用领域。
此前,另一家固态电池龙头企业——国轩高科在电话交流会议当中也表示,公司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正式贯通,金石全固态电池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良品率已达90%。同时,已正式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2GWh量产线的设计工作。
欣旺达透露固态电池研发进展,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完成开发,能量密度超300Wh/kg;第二代半固态电池电芯样品进入中试阶段:第三代全固态电池通过400Wh/kg产品方案与工艺验证。
同时,第二轮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窗口期或已经临近。有消息称,相关部门将于2025年9月对2024年启动的60亿元固态电池重大研发专项进行中期审查,通过审查的项目将获得后续拨款,并可能启动第二轮补贴申报窗口。
这意味着,针对搭载固态电池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或将延续至2027年,或进一步加快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的速度。
可以看出,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已在加速,政策端和产业端都在共同推进。下游布局来看,多家车企规划在2025年至2030年期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动力汽车,多家电池企业也在2025年规划了2GW以上的固态电池产能。
三季度,锂电池行业迎来装机旺季,下游消费电子、汽车密集发布新品刺激需求,产业链景气度已经在边际提升。
从上半年锂电池企业表现来看,头部电池企业市占率正在提高,设备企业已经从技术迭代中的增量环节中获益,在手订单呈现放量态势。
如今再看锂电池行业,已经是峰回路转了么?
02
下个主线?
当前,国内锂电行业在经历了深度调整之后,已呈现修复回升态势。
电池板块今年上半年业绩亮眼。中证电池主题指数的前十大成份股上半年营收100%实现正增长,超9成盈利,展现强劲增长动能。
对比历史业绩来看,中证电池主题指数近三年业绩呈现V型反弹趋势,2024年年报同比增长首次转正,2025年Q2增速大幅跃升,期内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营收增长11%,板块景气度拐点有望确认。
国内电池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也在进一步提升。据SNEResearch统计,2025年1—6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04.4GWh,同比增长37.3%。其中,国内六大动力电池企业合计占有68.9%的全球份额,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
在单车带电量快速提升、电动重卡持续放量、欧洲车企新车型周期启动以及新兴市场储能需求爆发等多重因素的支撑下,电池领域新一轮扩产周期正在启动。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先导智能、海目星、赢合科技、利元亨等多家头部设备企业披露的新签及在手订单总额已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70%-80%。
从订单结构可以看出,本轮设备需求不仅源于产能扩张,更来自固态电池、海外建厂、产线升级等多重趋势叠加。
海外市场成为高增长、高盈利的关键领域。
宁德时代上半年海外业务营收增速达到了21.1%,毛利率(29%)显著高于国内(22.9%);上半年公司在建产能235GWh,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达到了89.86%。
而去年在海外接连斩获储能大单的阳光电源,海外业务迎来了爆发之年,同比增长超过80%,营收占比提升到了58.3%。
国内头部电池企业正在大幅增加资本开支,以应对技术迭代、加速出海并升级产能,强劲的下游排产数据提供了坚实依据。
三季度旺季整体排产呈现环比6%-8%的增长,延续了8月以来的回升势头。龙头电池企业9月排产环比提升8%,达到70GWh水平,已连续两个月保持5%以上的增速。储能企业Q3排产也维持了15%~20%的同比增长。
再者,2025年以来,固态电池技术持续获突破,多家车企计划于2027年左右开始搭载全固态电池,行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固态电池作为确定性强的技术方向,带动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导电剂等多个环节的技术升级,随着行业需求扩大以及产品成熟,量利双升优势有望体现。
随着产业链不断成熟、行业内产品测试、定型等节点持续落地,产业链有望实现上下游共振,从设备,材料再到电池环节,将逐步反映需求释放。
固态电池设备成为订单增长的重要新引擎。譬如今年,中试线的陆续落地,从核心设备企业订单就可以观察得到。
譬如覆盖了固态电池整线设备的先导智能,各工段固态电池设备陆续交付了欧美日韩以及国内头部电池玩家,预计全年固态设备订单将达8-10亿元。
布局固态电池涂布、辊压、转印设备的赢合科技二季度净利润(+42.48%)大幅增长,合同负债高达25.25亿元,同比大增76%;海目星上半年新增订单约44.21亿元,同比增长约117.5%,说明当前订单已经处于爆发趋势。
在位企业也在固态电池领域频频发力,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
上周华域汽车发布公告称,拟从上汽集团处受让上汽清陶49%的股权,后者主营半固态以及全固态电池,客户包括上汽乘用车等整车企业,此次收购将帮助华域汽车切入固态电池赛道。
并且,低空、机器人、AI等领域都是固态电池潜在的应用场景,其市场空间不止局限于新能源汽车范畴,意味着除了汽车、消费电子,未来这些应用场景会为锂电池企业带来新的增量需求。
EVTank预计,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超10GWh,2030年将超600GWh,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
从市场表现来看,身处于大规模量产前夕的固态电池概念对锂电池行情起到一定催化,在产业信息交替刺激之下,在A股表现也一直领先于大盘指数。截至上周,固态电池指数的年涨幅已高达38.9%,大幅领先于沪深300(14.3%)。
接下来,今年9月-11月,固态电池领域还将迎来几场重磅活动,或将为板块行情埋下伏笔。譬如9月24-25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大会,10月22日24日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研讨会,以及11月8日举办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国际峰会暨展览会。
另一方面,随着锂电池行业“反内卷”持续深化,叠加技术迭代与新市场需求相互作用,供需合力之下细分领域总体产能过剩的问题料将加快调节的节奏。
从顶层政策设计基础上,国务院、工信部等已经相继公布政策和举措,行业协会发布自律倡议,相关企业纷纷响应,譬如召开以反内卷为主题的闭门座谈会,内卷综合整治有利于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03
尾声
总的来说,锂电行业未来两年从内卷出清、到新技术新场景的增量应用,应该是极具看点的。
全球电动化的前景无比明确,过去深度调整把锂电板块估值压缩到了低位,随着先进产能调整以及海外布局,龙头企业逐渐将重心放在利润率更高的产品结构中,重拾增长的预期在股价反弹中逐渐开始兑现,资金认同了这个逻辑。
资金近期加速流入电池ETF,连续三日获资金加仓3亿元,堪称“资金共识”,年内份额增加9.3亿份,同比飙涨83.39%,是同标的ETF中最受资金青睐的。并且,该ETF年内日均成交额为4019万元,流动性也是同标的第一。
电池ETF跟踪的中证电池主题指数覆盖电池产业链上下游全环节,包括上游材料(如正极、负极、电解液)、中游电池制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下游应用(新能源车、储能系统),指数成份股中固态电池相关企业占比超40%,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龙头股。
由于相关龙头股多数位于创业板(资金账户日均10万以上,参与证券交易2年以上),投资门槛较高,借助电池ETF可以降低交易门槛,高效、便捷布局固态电池、储能相关主题。该ETF同样设有场外基金联接(A类:016019、C类:016020),适合没有证券账户的用户。(全文完)
来源:格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