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教你读懂数据架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3 17:19 1

摘要:上了ERP、MES、SCADA等系统,但数据互不联通;想做个生产分析,发现数据在ERP里,质量数据在MES里,设备数据又在另一个系统;领导想看实时生产情况,IT部门却要花好几天整理数据。

我发现很多企业做数字化,都遇到过这些问题:

上了ERP、MES、SCADA等系统,但数据互不联通;想做个生产分析,发现数据在ERP里,质量数据在MES里,设备数据又在另一个系统;领导想看实时生产情况,IT部门却要花好几天整理数据。

但说到底,我们不是没有数据,而是缺少一套能够打通数据、真正服务业务的数据架构。

一提到“架构”,有人觉得是 IT 部门的“技术黑话”,离生产太远。

其实不是,数据架构就是企业数据管理的核心规矩:明确数据从产生到用起来的每一步该怎么做,确保数据能帮到生产、质量、供应链这些实际业务。

说白了,数据架构的核心是管数据的存储、计算、流转与应用。它不是简单的技术选型问题,而是决定企业数能不能用,好不好用以及怎么用的底层逻辑。

比如某汽车零部件厂想做“设备故障提前预警”。

首先要明确数据架构:要从SCADA、MES拉数据,这就用到数据集成和互操作;接着让两个系统的数据能够对接,防止数据使用出现问题。

接下来,像设备编号这种主数据得统一格式,比如全改成 “机2024-41” 这样。不要在MES 里叫“设备41”,SCADA 里却叫“机202441”,不然到时候对着数据查问题,就非常麻烦了。

数据质量这块也得跟上,如果出现传异常值,得把这种数据过滤掉,不然会影响后面分析。最后靠商务智能/分析工具,争取提前发现问题。

在这一整个流程里,每个模块都得在数据架构的逻辑下配合,缺一个环节都不行。

我发现很多企业花大价钱上系统、装传感器,最后却觉得数据没用,其实是没靠数据架构把数据“用活”。我在这里举出数据架构能帮助企业解决的几个刚需问题: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财务用ERP,生产靠MES,研发看PLM,每个系统互不联通,数据根本对不上?

这些分散的系统,正是孤岛的根源

如果要打破数据孤岛,就要做到物理集中,也就是:把数据以原始形态汇入统一平台。

数据架构的作用,就是从根源上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入规范。简单来说,它让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能够顺畅交互。

想要解决数据孤岛难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用成熟的数据集成工具,把各系统、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打通、整合,比如我常用FineDataLink,它能接入多个数据源,包括ERP、FR填报、WEB、CRM等等,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更好地服务于前端应用。体验地址放在这里了,建议大家上手操作试试:(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数据架构在第一步,就能统一数据标准,也就是为所有数据建立一套“通用语言”,比如在录入客户信息上有明确规则:所有系统统一使用“客户ID”作为唯一标识。

第二步是通过建立数据集成通道,在各个系统之间架起桥梁。财务系统可以直接调用Excel中的销售明细,用于计算提成。

最后,数据架构还会制定清晰的管理规则:哪些人有权访问、能够修改哪些字段出了问题该找谁。

以过来人的经验看,如果建立起了这套机制,那么原本割裂的数据孤岛就能转变为协调统一、可用可信的数据整体。无论是分析还是决策,效率都将大幅提升。

我一直强调,数据要能用起来,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可以实时采集、能够历史追溯、并且质量可信。

比如某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就凭借清晰的数据架构,对内部数据资产进行系统性梳理,建立了覆盖生产全流程的数据体系。通过实时采集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和关键工艺参数,结合历史数据对数据进行异常检测与模式识别,最后这个企业成功实现故障实时预警与产品质量的精准追溯。所以,有了清晰的数据架构,在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上能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效果。

如果有良好的数据架构就能实现端到端的数据管道。比如某家汽车零部件厂就是通过构建出清晰的数据架构,定期梳理数据,就实现了故障的实时预警和品质追溯,第二年直接省了三百多万废品成本。

发现企业数据最常见的问题大多数是:重复记录、命名混乱和单位不统一。

数据架构里面有一个核心环节叫“数据治理”,说白了就是明确数据谁产生、谁维护、谁使用。

这一步听起来基础,但绝大多数工厂问题就出在这里。

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步骤解决这个问题:

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统一物料编码,统一工艺参数单位做异常数据过滤:比如设定“设备温度正常范围 20-80℃”,超出这个范围的数据,系统自动标红并提醒维保工程师核查,不用再人工一条条看;明确谁负责哪类数据:生产数据由车间文员负责,设备数据由维保工程师负责,数据错了能找到人改,避免 “数据没人管”。

比如有个做小家电的厂子,原来同一批原材料在 3 个系统里有 3 个名字,盘点时每次都差 100 多件。自从定了数据标准后,3 个系统统一名称,盘点误差直接降到了 1% 以内,库存准确率提上来了,再也不用因为怕缺货而多囤货,资金占用少了 20%。

现在大家都在说“数字孪生”、“智能工厂”,但这些不是光买软件就行的,没有好的数据架构,数字孪生和智能工厂就只能是空喊口号。

我总结了几点数据架构的作用:

提供干净、结构化、实时的数据,让AI模型训练更准确让数字孪生能够实时反映生产状态支持边缘计算+云计算的混合架构,优化数据存储和计算成本

说白了,数据架构看起来是技术问题,其实是业务问题。从痛点出发,打通企业全链路,让数据能够指导行动,企业才能活的更久,发展的更稳

你是不是经常刷到“数据中台多厉害”的文章,看完就慌了?我一直强调,选数据架构不是比谁的技术新,而是看谁的架构更适配自己的业务

初级阶段(信息化):传统数据架构(ERP+数据仓库)就能满足基础需求,不用过度追求复杂架构。

你下次为数据架构设计感到困惑或棘手时,可从以下三个核心方向去思考:

是否有可靠的保障机制来确定数据的准确性和统一性?全链路数据流能不能快速响应业务分析的即时需求?现有架构设计,是在为未来业务的扩展提供有效赋能还是只是在积累业务债务?

把这几个问题想清楚,那就离选择合适的数据架构不远了。

来源:数据分析不是个事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