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交警 以真情服务 绘就民生暖色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16:42 1

摘要:这样的场景在热线大厅每日上演。自开通4个月来,1214个群众诉求实现闭环解决,57%咨询当场办结,22.4%复杂诉求通过“受理-转办-跟踪-回访”机制落实。这条24小时“民情直通车”,成为倾听民声的“暖心线”。

这样的场景在热线大厅每日上演。自开通4个月来,1214个群众诉求实现闭环解决,57%咨询当场办结,22.4%复杂诉求通过“受理-转办-跟踪-回访”机制落实。这条24小时“民情直通车”,成为倾听民声的“暖心线”。

暖心服务 轮椅上的“绿色通道”

车管所理论考场前,4位坐轮椅的考生望着台阶发愁。“我们怕是考不了……”考生张先生话音刚落,考官杨柳已上前:“别急,我们想办法!”一场爱心接力展开:民警们俯身屈膝,小心翼翼抬轮椅上楼。“一二三,小心台阶!”当4人顺利落座时,考场响起无声掌声。

“科目一合格了!”考生们紧握民警的手哽咽:“原以为考驾照是奢望,你们把我们抬进了考场!”车管所专设特殊群体通道,年内服务残障人士、老年人等23人次。

科技赋能 城市大脑守护汛期平安

暴雨夜,城市大脑指挥中心灯火通明。“丝绸之路大道公铁立交桥上升,启动二级响应!”民警紧盯监测屏下达指令。3分钟后,警力到场设警示,排水部门同步作业,交通广播实时播报绕行。

“积水点监测—风险分级—处置推送”闭环机制成效显著。整合路况、气象等多维数据,系统可提前15分钟预判风险,汛期处置32处积水点,实现零积水事故。“现在手机上就能看实时路况,交警比我们先知积水。”市民王女士展示呼和浩特交警公众号预警,语气安心。

精准治堵 街头巷尾的“疏堵良方”

开学前夕,赛罕区交管大队大队长张俊带队在万铭路口记录车流数据:“左转排队超300米,建议优化信号灯!”此类“马路办公”已成常态。

东站路口,民警发现行人过街与右转车辆冲突,当即设置“行人优先”时段;校门口创新“即停即走”临停区……系列“量体裁衣”措施落地,重点路口通行效率提升。“以前上班提前30分钟出门,现在20分钟就到!”市民刘女士感慨。

协同创新 跨部门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派出所就能换驾照,不用跑车管所了!”昭乌达南路派出所内,市民陈先生喜获新驾照。这得益于“一窗通办”改革——赛罕区交管大队车管骨干上门服务,延伸触角至“家门口”。

大召景区则上演“三方会诊”:交管、交通运输与网约车平台共商对策。“增设3处临停点,移位指示牌。”玉泉区交管大队大队长包青山现场办公。整改一周后,候客排队锐减,游客满意度跃升。

从热线即时响应到考场爱心接力,从智能预警到街头调研,呼和浩特交管支队以件件实事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正如市民回访所言:“变化看得见摸得着,交警真把我们放心上!”

民生无小事

青城交警将

持续深化“接诉即办”

科技赋能提效能

用脚步丈量民情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