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系列成果之一,也是《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甘肃卷》出版的第九本成果。该书由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刘文江担任主编。全书以上世纪甘肃省编写的省、市(地区、自治州)、县《民间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
近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系列成果之一,也是《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甘肃卷》出版的第九本成果。该书由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刘文江担任主编。全书以上世纪甘肃省编写的省、市(地区、自治州)、县《民间文学集成》所刊布的民间传说为基础资料,以21世纪以后出版的民间文学志书为重要参考,夹以项目组多年以来对传说的田野笔录,最终通过精心挑选与仔细求证,入卷916篇(含异文),文字共计173.6万字,篇目覆盖了全省十四个市、州以及汉族和10个世居少数民族。
编委会查阅资料
项目组访问传说搜集者田瞳先生
本书在大类上将流传在甘肃各地的传说分为人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和史事传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细分,比如在人物传说中有帝王后妃传说、名臣大将传说、清官文人传说以及少数民族英雄传说,在地方风物传说中有山川景物传说、动植物传说、风俗习惯传说等等。此外,基于甘肃省的历史文化特色,本书专门设计了“甘肃四大传说”的类目,包括嘉峪关传说、敦煌传说、长城传说、麦积山传说,希望从口头文化的角度促进社会各界对以上这几项世界文化遗产的了解和关注。
甘肃省兰州市传说讲述人王希光等合影
除了满足普及性的要求,本书在编辑中还注重学术内涵,将我省流传甚广的一些传说以“传说簇”的方式进行了专题组合,像人物传说中的“康熙访贤”“八仙传说”,动植物的传说中的“刘秀骂骡子(王莽赶刘秀)”“猫鼠成仇”等等。这些传说属于传说学研究体系中的“迁移传说”,它们普遍跨省流传,但在各地流传时的细节又有所不同,反映了传说“地方化”的传播特征。
甘肃省永靖傩戏中的三国人物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是对我国民间文学的一次全面深入的发掘整理和文化传播工程,这一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以客观、科学、理性的态度,收集整理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及理论方面的原创文献,编纂出版《大系》大型文库,完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为中华民族保留珍贵鲜活的民间文化记忆。在编纂的同时,开展一系列以中国民间文学为主题的社会宣传活动,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民间文学的发掘、传播、保护,推动民间文学知识普及与对外交流传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甘肃卷》是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甘肃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自2019年11月正式启动《大系·甘肃卷》编纂工作以来,我省目前已开展10个系列27个分卷的普查、编纂工作,其中,9个分卷已正式出版,6个分卷已进入出版流程,1个分卷完成终审,2个分卷完成初审。
本卷主编简介
主编刘文江
刘文江,男,汉族,文学博士,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编辑出版学术委员会谚语组委员、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审订委员会民间文学名词审订分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民间文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曾在《民俗研究》《民族艺术》《兰州大学学报》《民族文学研究》《读书》《中国图书评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专著有《向虚生实——神话、传说和谣言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5年),主编有《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甘肃·传说卷》,合编有《西北文化资源大典·甘肃非遗卷》《中国民俗学古典文献辑论》《中国民间文学古典文献辑论》等。目前在研国家社科基金“数字化语境中传说学的新探索”项目一项,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其他社科研究项目4项。两次获得甘肃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供稿: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来源:甘肃省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