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是深圳特区建立4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45年来,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将“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融入城市基因,不断转型升级,从昔日南海之滨的边陲渔村蜕变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国际化大都市。金
C
nfinance
2025年是深圳特区建立4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45年来,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将“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融入城市基因,不断转型升级,从昔日南海之滨的边陲渔村蜕变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国际化大都市。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加大金融助力深圳发展的政策支持,深化深港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试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金融制度创新和市场活力激情碰撞,在资本市场、科技金融、数字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突破式发展,深圳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先锋样本。《中国金融》杂志特别策划“深圳特区金融45年”专栏,将机构成长历程融入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之中,通过鲜活的金融实践案例,见微知著,展现特区金融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的壮阔图景。
作者 | 郑浩剑「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5周年。45年来,深圳始终走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其金融发展史亦是中国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创新的缩影。扎根成长于这片创新热土,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付通)的发展脉络与深圳乃至国家的改革开放进程紧密相连。从早期依托腾讯QQ生态构建互联网支付基础能力,到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火遍大江南北”推动移动支付普及,再到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和深圳发展需求布局跨境支付、普惠金融,财付通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将“支付为民”理念深度融入业务发展全过程,与深圳同呼吸、共发展,成为我国支付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支付便利化升级:畅通跨境交流与适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支付是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也是连接人民美好生活的“神经末梢”。移动支付和数字化服务的普及正在全方位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更好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推动重点场所及重点商户受理境外银行卡”。支付不应只是“技术可达”,更应做到“人群可及”。财付通聚焦“跨境消费”“境外来华”及“老年用户”三大客群的支付痛点,实施精准化服务升级,致力于打破地域、国界与年龄带来的支付壁垒。
2024年春节,深圳罗湖口岸附近的超市人潮涌动,其中不乏前来采购年货的香港市民。他们只要在WeChat港币钱包(WeChat Pay HK)里绑定香港银行卡,就能够直接在内地商铺进行消费。这背后,是财付通联合多方推出“内地互联互通服务”。目前,WeChat港币钱包已覆盖餐饮、酒店、交通等多元生活场景,涵盖直连、间连及电商场景等交易模式,服务范围也从粤港澳大湾区扩大至全国。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财付通积极投身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持续推动内地与香港移动支付“双向奔赴”:既满足香港居民在内地的日常消费需求,又帮助内地商户拓展跨境客源,实现双赢。
▲WeChat港币钱包港深两地口岸服务宣传
随着中国的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外国游客“China Travel”热度持续升温。为提升境外人士来华支付的便利性,财付通推出“外卡内绑”“外包内用”等支付产品,与VISA等国际卡组织、境外钱包机构合作,全面优化入境人士的支付服务体验。如今,境外人士来华后,不仅可以在微信支付中绑定自己的国际银行卡,还能继续使用熟悉的境外钱包App,感受“无需切换,直接扫码消费”的支付体验。目前,这项服务已经覆盖“衣食住行游医”等绝大部分生活场景。同时,考虑到部分外籍人士不愿或不便绑定银行卡,财付通联合商业银行在全国首创“来华零钱包”方案:无需绑卡、充值即用,用户充值小额资金,即可享受与境内用户同样的支付便利。支付不再是难题,反而变成了旅途中美好体验的加分项,移动支付甚至成为了外国友人惊叹中国发展的一个标签。
拥抱全球视野,也牵挂人情温度。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是支付行业的长期关切。财付通始终将适老化服务能力建设置于用户服务水平发展的重要位置,围绕老年群体在使用移动支付中遇到的现实困难,从产品设计、客户服务到安全保障推出了一系列举措。看不清、点不准,是不少老年人尝试使用移动支付时遇到的第一道难题。财付通联合微信平台推出“关怀模式”,各项功能界面都以大字体、大图标、高对比度的形式呈现,布局简洁,关键功能一目了然。对拥有智能手机但不熟悉移动支付的老年用户,可以将“亲属卡”绑定在子女的微信支付账户上,消费由子女代为支付。针对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财付通同样提供了便捷的线下支付解决方案:以“银龄守护卡”为代表的智能简易设备仅有工卡大小,却集成了便捷支付、一键呼叫等实用功能,老年人外出购物时,只需出示设备上的支付码即可完成交易。同时,考虑到老年群体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高风险人群,财付通还特别上线了“银发守护助手”小程序,对高风险交易进行实时拦截,全方位守护老年用户的支付安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借助财付通打开了数字生活的大门,让数字技术“鸿沟”一步步变成便捷生活“红利”。财付通体系内老年人支付账户数量已达到相当规模,更有不少老年商家正在使用微信支付进行日常收款,他们既是数字经济的受益者,也成为数字化金融服务发展的推动者。
普惠场景下沉:数字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改革开放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民营经济主体数量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从改革开放前仅有6户个体工商户发展到如今“民营经济第一城”,离不开党和国家创新经济政策引导,也离不开深圳优良的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环境。作为深圳民营经济主体之一的财付通,也一直将服务小微企业、赋能实体作为根基,持续提供工具、降低成本、拓展场景,助力数字普惠的阳光雨露精准滴灌到经济的每一个角落。
自2021年9月起,财付通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减费让利、服务实体经济的部署,持续推进降费让利工作,对符合降费标准的中小微商户网络支付业务手续费实行9折优惠,对有经营行为的个人支付账户提现手续费予以减免。截至2025年6月,整体降费让利金额超过400亿元,普惠覆盖数千万户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商户、个人卖家及个人客户,实实在在地减轻了经营压力,也不断增强他们在市场中的“造血”能力。
“微信支付到账50元”,一声声熟悉的到账提醒,连成了街头巷尾升腾的人间烟火气。对小微商户而言,支付不只是收钱的终点,更是连接顾客、扩大经营的起点。财付通打造了一整套从收款到经营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鼓励借助腾讯生态数字化产品,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在线下支付环节,财付通推出“微信收款助手”、升级微信收款音箱多账号播报功能,助力小商家节省成本,让“收款”这件事更有安全感和仪式感。在线上经营环节,财付通鼓励支持商户通过小程序建立线上“门店”,实现商品展示、在线下单等功能,为传统经营插上数字化的翅膀。结合短视频和直播的浪潮,商户还能利用微信视频号进行内容营销和直播带货。此时,一个小小的收款码,便可以作为线下支付和线上经营的交点,帮助客户无缝连接到商户的视频号主页,真正实现“支付即触达”,为线下门店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线上增长渠道。
通过一系列数字化工具的赋能,财付通的服务早已不止于“支付”本身,而是贯穿商户从收款、运营到增长的全链路。以数字之力点燃创业热情,以普惠之道厚植实体根基,这正是财付通赋能实体经济的最生动实践。
金融科技赋能:筑牢安全防线,探索支付未来
45年来,从人工智能到生命科学,从芯片制造到智慧出行,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之城”,深圳始终走在科技发展的前沿,科技创新已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在金融科技这条创新赛道上,财付通秉持“科技向善”的理念,始终将金融安全放在首位,用前瞻性视野积极探索下一代支付技术的可能性。
▲微信刷掌支付已在众多场景运用
在国际支付技术舞台上,财付通正代表中国最前沿支付科技,全力向行业领跑者加速迈进。自2024年发布全球出海计划以来,腾讯刷掌技术首站落地新加坡,并荣获第九届新加坡金融科技节唯一大奖Thematic-AI、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二等奖等多个科技领域奖项。
202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这意味着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的当下,深圳将再次承担重大历史使命,在更高起点上担当深化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纵深迈进。站在深圳特区建立45周年的新起点,财付通将紧扣国家发展战略与城市使命,持续践行“支付为民”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深化支付便利化、普惠性与安全性实践,在跨境支付互联互通、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前沿技术落地等领域持续发力,助力构建安全、高效、包容的现代化支付体系。未来,财付通将以数字支付为桥梁,连接民生福祉与经济脉动,服务国之所需,回应民之所盼,助力深圳续写新时代改革开放新篇章,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强金融科技力量。■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