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癌性厌食(Cancer-related Anorexia, CA)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近50%的肿瘤患者在初诊时会出现癌性厌食,晚期肿瘤患者的发生率甚至高达80%
本期精选病例为一例左肺鳞癌术后复发的患者。该患者在接受二线治疗后出现食欲下降,并发生体重迅速下降,被诊断为癌性厌食。在后续治疗期间,患者口服纳米晶体甲地孕酮混悬液,迅速改善了因抗肿瘤治疗引起的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显著改善了营养状况,有效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
病例介绍
基本资料
性别&年龄:男,71岁。
病史:2020年6月,患者出现腹股沟疝气就诊,胸部CT发现左上肺占位病变。2020年7月,全身PET-CT显示左上肺高代谢病变,考虑恶性,且发现肺门纵隔淋巴结高代谢。2020年7月6日,患者接受电子气管镜检查,诊断为左肺上叶支气管新生物。2020年7月8日,病理结果为左上叶支气管鳞状上皮原位癌。2020年7月24日,患者住院,胸部CT考虑左肺上叶舌段中央型肺癌。2020年7月29日,患者接受左肺上叶切除+胸膜粘连松解术,术后病理为左肺上叶中央型中分化鳞状细胞癌,肿瘤2.5x2x1.5cm,癌组织累及支气管全层。2023年3月30日,胸部CT显示:左肺上叶术后改变;纵隔淋巴结转移;右肺炎性病变可能;左侧胸膜肥厚粘连,少量胸腔积液;腹部CT显示胃癌术后改变,未见明确肿瘤征象。患者于2023年4月6日入院治疗。
疾病诊断:
左肺鳞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诊疗经过
上下滑动查看
病例小结
1.肿瘤恶病质的诊断
该病例为71岁男性患者,左肺鳞癌术后复发,并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在接受了一、二线抗肿瘤治疗后,主诉食欲减退,继之出现厌食和体重下降。使用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以改善食欲,但治疗效果不理想。2024年12月患者体重为66kg,至2025年1月,体重迅速下降5kg(8%)。经过患者状态评估及疗效评价工具(FAACT-A/CS-12)的评估,得分<37分,最终诊断为癌性厌食-恶病质综合征。
2、肿瘤恶病质的治疗
于2025年1月16日,给予该患者口服纳米晶体醋酸甲地孕酮混悬液5ml/d。经过1个月的治疗,患者的食欲和乏力症状均有所改善,体重增加了8kg(13%),达到69kg。纳米晶体醋酸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有效缓解了癌性厌食,使患者能够更好地耐受抗肿瘤治疗,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专家点评
专家观点一
深入探讨癌性厌食的症状、影响与治疗
癌性厌食是指肿瘤患者出现的食欲缺乏或丧失,通常伴随体重减轻,并可能贯穿整个疾病过程6,7。此外,癌性厌食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和治疗耐受性降低7目前,国内用于治疗癌性厌食的药物主要包括皮质类固醇、非甾体抗炎药、甲地孕酮和屈大麻酚等8,9。其中,甲地孕酮的疗效显著,已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中国抗癌协会(CACA)等多部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为癌性厌食的一线治疗方案4,5,10。然而,甲地孕酮大多为片剂,《中国药典(2020版)》描述为在水中不溶11。患者在服用前需摄入高脂、高热餐(脂肪含量50%,800-1000卡路里),以提高其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12。然而,在现实中,这对癌性厌食患者而言几乎无法实现。因此,甲地孕酮片剂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达到预期疗效,且个体差异较大。全新一代通过纳米技术升级的高浓度纳米晶体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相比传统甲地孕酮片剂更具优势,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无论是否在服用前吃下高脂高热餐,纳米晶体的甲地孕酮都能够高效地被人体吸收,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13。此外,口服混悬液的形式使得药物更易于吞咽和吸收,特别适用于食欲不振和吞咽困难的癌性厌食患者。专家观点二
纳米晶体甲地孕酮打破困境,助力肺鳞癌患者实现更佳抗肿瘤效果
研究显示,与普通剂型相比,患者服用纳米晶体甲地孕酮后,平均体重显著增加的时间由14天缩短至3天。在12周内,患者平均体重增加了5.4公斤,是其他剂型的1.5倍,且血药达峰时间缩短了70%14。另有研究证实,纳米晶体甲地孕酮在不同肿瘤患者中均能降低化疗相关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其安全性同样值得信赖15本例患者在二线治疗后出现了显著的食欲减退,随后发展为厌食和消瘦。尽管常规给与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以改善食欲,但治疗效果不理想。由于体能和营养状态的缺乏,患者出现了明显的食欲不振,严重影响了治疗耐受性和整体健康状况。2025年1月16日,患者开始使用纳米晶体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进行治疗。服药后,患者食欲明显改善。经过1个月的治疗,患者的食欲和乏力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体重增加了8kg(13%),达到了69kg,显著提升了其体力和营养状态。这一案例表明,尽早选择合适的药物以改善食欲症状,对于增强肺癌患者的抗肿瘤治疗耐受性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营养状态,还能提高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从而延长生存期。
向上滑动阅览
参考文献:
1. VON HAEHLING S,et al. Prevalence,incidence and clinical impact of cachexia:facts and numbers - update 2014[J]. J Cachexia Sarcopenia Muscle.2014;5(4):261-263.
2.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恶病质诊疗指南.2021.
3. Porporato PE. Understanding cachexia as a cancer metabolism syndrome. Oncogenesis. 2016 Feb 22;5(2):e200.
4.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肿瘤恶液质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版)[J].中国肿瘤临床.2021;48(8):379-385.
5. NCCN 姑息指南(2024 v1).
6. 黄蕾,等.癌性厌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23;15(04):423-428.
7. 钟红月,等.肿瘤化疗患者癌性厌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3;38(23):1-4.
8. Nishikawa H,et al.Cancer Cachexia: Its Mech- anism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J].Int J Mol Sci.2021;22 (16) :8491.
9. Ahmad S S,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for Cancer Cachexia[J].Cancers( Ba- sel) .2022;14(9) : 2107.
10.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肿瘤恶液质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版).
11. 《中国药典(2020版)》.
12. FDA. Food Effect Working Group of the Biopharmaceutics Coordinating Committee, Offic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2009.
13. 王若楠,等.纳米晶药物的应用及展望[J].医药导报.2020;39(8):1100-1106.
14. Cilla D D ,et al.A Pilot Study Comparing Megestrol Acetate Concentrated Suspension (MA-CS) to Megestrol Acetate Oral Suspension (MA-OS) on Weight Gain and Body Composition in Patients with HIV-Associated Unintended Weight Loss (UWL)[J]. Blood.2005; 106 (11): 1433.
15. Yijie Ma,et al. Ann Transl Med. 2022;10(20):1124.
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作学术参考。
处方请参考药品说明书。
撰写:Myka
审校:Myka
排版:Yian
执行:Uni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