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一年,莆田市总工会宣传教育工作在省总工会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工会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国工会十八大的部署安排,积极作为、守正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提升,工会宣传教育能力不断增强,广大职工听党话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凝聚职工奋进力量
——全市工会宣传教育工作经验交流
过去一年,莆田市总工会宣传教育工作在省总工会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工会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国工会十八大的部署安排,积极作为、守正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提升,工会宣传教育能力不断增强,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更加坚定、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创新创造更加奋进。现集中展示各县区(管委会)总工会特色经验成果,为各级工会组织提供实践参考。
打造“工”字特色 讲好职工“思政课”
仙游县总工会
仙游县总工会以“劳模工匠宣讲”活动为载体,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职工生活,构建特色思政教育体系,引领职工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勇担主力军。
一
建强讲师队伍,凝聚思想共识
精心挑选劳模、工匠、优秀职工及工会干部,组建 97 人职工思政讲师团。依托职工书屋等阵地,开展“劳动创造幸福”等主题宣讲 40 余场,覆盖职工 5 万人次,引导职工坚定跟党走、积极作为。
二
深挖红色资源,传承精神力量
将仙游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通过班前小课堂和口述历史方式,让职工沉浸式学习,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情怀和工作动力。
三
弘扬三种精神,激发劳动热情
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通过“劳模工匠助企行”等活动,邀请劳模分享故事,激发职工劳动热情,推动崇尚劳动的社会风尚形成。
四
创新传播模式,打造立体课堂
线上通过“仙游工韵”平台发布党的二十大精神视频及有奖竞答,吸引1万职工参与;线下命名5家“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5000多名职工实地学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助力工运事业高质量发展。
放大“荔体声”
聚力打造工会宣传大格局
荔城区总工会
荔城区总工会着力构建工会大宣传格局,打造实用高效的“工会+”模式,形成全平台、立体化宣传体系,推动宣传工作“出圈又出彩”,为工运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
创新形式,发出“荔体声”
以职工视角解读政策,在圆通速递物流园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暨“强国复兴有我”主题阅读活动,融合“宣讲+文艺下基层”“直播+宣讲”等形式。开展“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劳模工匠行八闽担使命”活动,直播观看人数超10万+,推动宣传取得良好效果。
二
构建网络,强化联动
搭建“线上+线下”宣传网络,运营“荔城工会”微信公众号,全年发布260篇信息;开展交流会、宣讲会等20余场,线上线下受众10万余人。与市总工会联动,推送国家级、省级媒体平台采用11篇,举办数字工会建设现场会等活动。
三
创新传播,扩大影响
与莆田市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合作,制作短视频67条,市台用稿13条、省台用稿4条。开展“工助振兴·共富共美”乡村带货直播员技能竞赛,通过“工会+劳模+直播+带货”形式,助力荔城特色产品销售。2025年,将围绕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主线,打造“劳模+”宣讲品牌,壮大“荔体声”,推动工会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维驱动
打造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品牌
城厢区总工会
城厢区总工会以“劳模工匠宣讲”为主线,创新“四维驱动”工作体系。通过构建多维矩阵、深耕内容供给、创新载体形式、全域渗透覆盖等措施,打造具有城厢特色的新时代职工思想引领“工”字品牌,凝聚“厢工”力量。
一
多维矩阵强磁场
组建“1+3+N”宣讲联盟(郑春辉大国工匠工作室+劳模/技术能手/五一奖章获得者+重点企业),推行“双循环”宣讲机制:高端示范宣讲进社区、校园,车间“微宣讲”覆盖一线职工。累计开展“劳模工匠进万家”活动20余场,辐射职工3000余人次。
二
精准供给营养餐
融合“理论实践双课堂”,打造沉浸式宣讲场景:在工业园区“车间听匠心”、非遗基地“糕饼悟奋斗”、田间地头“果树讲振兴”。创新“全会精神匠宣讲”“沐浴智匠”专栏,以互动问答增强宣讲实效。
三
跨界融合新平台
“云宣讲”突破时空限制,线上展播劳模事迹;非遗传承基地开设奋斗史实景课,乡村振兴实践融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创新“果树种植+宣讲”“非遗技艺+思政”跨界教育模式。
四
全域培育生力军
实施“六进工程”(企业、校园、社区、驿站、书屋、暑托班),靶向覆盖新业态劳动者、职校生、青少年群体。开设“开学第一课”“驿站微课堂”“小小工匠训练营”,以职业观引导+劳动体验深化教育成效。
以劳模工匠宣讲
谱写新时代职工思想引领新篇章
涵江区总工会
涵江区总工会紧扣“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将劳模工匠宣讲作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突破口和主抓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
抓基础、强队伍, 让劳模宣讲"扎得深"
从全区各重点产业精选 10 名劳模工匠组成劳模工匠宣讲团,让劳模工匠从“荣誉榜”走向“讲台 C 位”。组织劳模工匠进车间班组、学校社区、工会阵地宣传宣讲活动 20 余场,以“班前十分钟”微宣讲、“职工书屋+宣讲”等形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
二
贴实际、重需求, 让宣讲内容"听得进"
讲职工关心的“实在话”,通过讲政策、传技能、解难题等方法,让职工“听得进、听得懂”政策精神,开展技术、技艺、协作帮扶,帮助职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开创职工欢迎的“土办法”,通过“唠式宣讲”“手把手教学”“唱演式宣讲”等形式,让职工沉浸式享受宣讲乐趣。
三
促转化、见实效,让宣讲成果"落得实"
劳模工匠宣讲活动以理想信念教育职工,让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更加坚定。组织涵江区劳模工匠服务队为21家企业解决41个技术问题,帮助企业完成培训466人次,预计产生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
特色文体活动凝聚职工力量
秀屿区总工会
秀屿区总工会加持“凝聚职工、服务职工”,创新开展多样化文体活动,通过思想引领、需求对接、文化融合、全媒传播四大举措,激发职工活力,为秀屿“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会力量。
一
思想引领,唱响时代强音
以“五一”节为契机,举办千人职工大合唱比赛,精选《咱们工人有力量》等红色经典歌曲,邀请劳模工匠领唱并分享奋斗故事,让“劳动光荣”理念深入人心。通过电视台、抖音等平台传播,累计浏览量超100万次。
二
需求对接,搭建交流平台
针对青年职工婚恋难题,策划4场“四季恋歌·缘起福见”交友活动,吸引248人参与,近两年促成3对青年步入婚姻殿堂。同时举办职工扑克牌比赛,丰富职工业余生活。
三
文化融合,深化教育内涵
在土海湿地公园开展健步走活动,设置“清廉福”“敬业福”任务点,将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理念融入趣味挑战,300余名职工参与并撰写“微感言”形成二次传播。举办3场职工书屋阅读分享会,提升职工自我修养与保护能力。
四
全媒传播,扩大社会影响
紧扣工助振兴启动仪式、新能源技能竞赛等重点活动,通过“三位一体”宣传模式立体化传播,全年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媒体刊登稿件55篇,工会品牌知名度与职工满意度持续提升。
聚焦妈祖文化与职工文化融合
引领职工担当文旅发展重任
湄洲岛旅游经济区总工会
湄洲岛总工会聚焦“妈祖文化传承与职工文化建设融合”,高擎思想旗帜,凝聚职工力量,引领职工群众争当文化传承“践行者”,当好创新发展“开拓者”,担起文旅发展重任。
一
借妈祖文化之力, 铸职工精神之魂
举办2场专题学习会,邀请专家学者深入剖析妈祖文化与职工价值观的契合点。开展6次劳模工匠微宣讲,以榜样力量传递妈祖文化中敬业奉献精神。组织10场主题阅读,在书香中感悟妈祖文化与职工文化的交融。开展6次进乡村宣传活动,让职工在服务中找到文化传承的价值。超1000人次职工参与其中,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显著增强。
二
融文旅资源之势, 拓发展全新格局
依托 5 个疗休养基地,2024年共举办126期活动,接待3581名职工。活动拉动消费739.44万元,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目前,与大田县、永泰县、将乐县、建宁县、宁化县、德化县、松溪县7个县总工会携手合作,助力文旅经济发展。
三
汇榜样引领之能, 强文化融合底蕴
举办“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发展与职工成长同频共振。申报全省百万职工“五小”创赛大赛项目,充分调动职工创新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创新氛围。
聚力职工素质提升工程
打造新时代高素质职工队伍
北岸经开区总工会
北岸经开区总工会以“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为核心抓手, 聚焦职业技能培训竞赛、劳模工匠精神弘扬、职工阅读品牌建设三大主线,全面激发职工队伍创新活力。
一
以赛砺技育精兵, 搭建技能成才“练兵场”
依托“八闽工匠学堂”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为重点行业开设定制课程,累计百名职工参加培训。充分发挥劳模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累计完成技术技能培训 600 余人次、技术创新项目 113 项。举办保育员、消防等技能竞赛 2 场,指导企业开展 26 项赛事,覆盖职工近 1300 人,形成学技强能的浓厚氛围。
二
以讲铸魂树标杆, 奏响劳模精神 “最强音”
通过“车间故事会”等形式,让劳模精神扎根基层。组织劳模深入企业、职工子女暑托班等地开展巡回宣讲4场。组织专题采访非遗传承人陈金清大师(忠门银饰制作技艺传承人),累计观看量突破 10 万人次。
三
以文润心筑根基,绘就书香社会“新画卷”
深化“书香职工之家”建设,构建“区级文化中心 - 农家书屋 - 企业读书角”三级阅读网络。开展“职工领读人计划”,推进培育基层阅读推广员。投入专项资金建成 24 小时智慧书屋,配备电子书借阅机、朗读亭等设施,藏书总量达 2000 余册。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