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岳飞的悲剧:可能和岳飞一直把自己当做个“节度使”有关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1 12:03 2

摘要:有些人见面就是拧巴的命。你跟他唠嗑两句,总觉得他天生带着点不服管的劲儿。岳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抗金是铁骨铮铮,和老板们处着吧,又总是闹点别扭。你要问:他到底图个啥?是忠心还是倔脾气?还是其实心里有别的算盘?这事儿,还真不好说。

岳飞三十二岁封节度使

有些人见面就是拧巴的命。你跟他唠嗑两句,总觉得他天生带着点不服管的劲儿。岳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抗金是铁骨铮铮,和老板们处着吧,又总是闹点别扭。你要问:他到底图个啥?是忠心还是倔脾气?还是其实心里有别的算盘?这事儿,还真不好说。

关于岳飞那股子“自己有主意”的劲,书里字字句句其实都藏着点味道。老岳家的人自己编的史书,把他写得慷慨激昂、心系社稷,但你您要细看看,“赌气辞职”这种事,他还真不是一两次闹过。换到咱们旁观者的视角,也许就能明白点什么——他有他的原则,但有时候原则太硬,也挺惹事的。

最典型的一回,是他跟张浚闹翻。说起来其实挺生活化:一块干活,部门调整,一大将觉得自己该管这摊儿,结果当权的人又变卦,朝令夕改,岳飞心里肯定就堵得慌。干脆辞了!辞职信“啪”一拍桌子,自个儿要回家守丧去了,顺便把兵权也一并交了,仿佛要说“你们谁爱操心谁操心,我不伺候了”。朝廷连下几封催促复职的诏书,岳飞也不上赶着领情,硬是拖了六七天才肯回来。皇帝赵构那脸色——能不难看吗?

可你站在岳飞那边想,人家觉得自己一腔热血扑在抗金上,你朝廷话说不算数,他肯定郁闷。可要是站在赵构那些做大哥的角度,怕不是要头皮发麻:你一个武将,兵握在手,跟我玩“谁也玩不转的架势”,你要是真走了,部队就跟着闹事——这还怎么管?这事别说皇帝,咱普通老板都受不了。别动不动就辞职,朝廷这脸哪搁得住。

中间还有个小插曲,倒是挺有戏的。当时有个张宗元被推出来要指挥岳家军,结果部队的人不乐意,闹情绪,甚至要给张宗元点颜色看看——幸亏人家机灵躲开了,不然也许就要出大事。岳家军这拨人只认岳飞,不认招牌,皇帝看在眼里,心里记在账上。你说,这要是哪天真闹大了,是不是跟前朝那些兵变闹得差不多?

再说后来,岳飞又蹚了一回辞职的水。绍兴八年的时候,他回到鄂州,跟督军的王庶说:“要是不让我北伐,我就辞职不干了。”这话搁现在也挺像公司里的老员工——干着干着憋屈了,甩句话就要走人。可问题是,当时南宋这摊子还一团乱,军队跟军阀似的,各地自顾自。岳飞这一出,和韩世忠、刘光世、吴家兄弟他们,和中央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各有算盘,各有地盘,谁也不是真听老大的话。

有意思的是,南宋的用人套路和晚唐五代差不多。打仗的兵权给你也行,但跟做买卖一样,总得留个后手——大将带兵出征,家眷统统留在京城,美其名曰“给你修大宅”,其实就是拿老婆孩子做人质。岳飞说什么“金兵未灭,何以为家”,咱后人看着说这人有大志,不贪小家顾大家,但皇帝那边就未必放心你了。你都不搞个家业在京城,说白了就是“我不让你抓住把柄”。官场的人都精明,这一手“裸官”做得太明白,别人可不都得打量打量你。

其实,这些年里赵构一直琢磨怎么收拾三大将:岳飞、张俊、韩世忠。淮西兵变那阵,大将们各自留力,有事混着不出头,谁都怕谁,谁都想着自保——朝廷心里清楚,兵权不收回早晚要出乱子。所以后来一道命令下来,该回收的都收了,三大将都被削了兵权。不是单冲岳飞一人,其他人也是顺道带下来的。这是南宋转型的一步,只是恰巧岳飞的脾气最硬,闹得最狠。

三大将原先跟中央的关系,就和抗战时期地方军阀似的——手里攥兵权,财政、军政、人事大小都一把抓。你说皇帝能不防着这些地方大佬?当年唐朝的节度使,手里全套权力,想听朝廷的就听,不高兴就自己做主,甚至还能“传儿子”。地方越来越硬,朝廷越来越软,结果安禄山造反,唐朝后面就一塌糊涂——这种“一方自大”的局面,换了谁坐龙椅谁也怕。

南宋打江南那阵,局面乱成麻,各路义军、杂牌军遍地开花。范宗尹那帮谋士出主意,说不如放权求安稳,只要交旗效忠,地盘权力都随你拿。赵构其实也没得选,能拉住就拉住。岳飞这时候成了镇抚使,那些年里,他的地盘待遇,比晚唐都阔气,政经军三权合一不说,干得好还能让儿孙继承。表面上是奖赏,其实“养虎为患”。后面伪齐没了,这些军事强人还是半独立,朝廷哪一天缓过劲来,自然就要收。

说到这,又想起一桩闲事儿。皇帝找岳飞修宅,安家,说是恩宠,其实后面的小算盘谁都懂。岳飞不干,辞谢得干脆。有人说这叫“为了理想”,但朝廷看你不入圈,不甘心被约束,肯定不踏实。后来岳飞被拔了兵权,情绪低落得不得了——他跟岳家军那一班人,只认自己,不认朝廷,这样的局面,其实是没法两头都好。

岳飞心里那种落差,估计只有他自己能明白。想当年叱咤风云,带兵杀敌,如猛虎下山。可一旦权力被收回,人被关进体制的小笼子,牙被敲掉,心气再高也只能在笼里转悠。是不是有点冤?是,也不是。

我倒是想起农村朋友家养的野鸡,头撞得稀烂,还死活不肯安分地活着。有人劝:“你别那么较劲,笼子里也能过日子。”可野的东西,气性大,就是不认命。不服,最后也许饿死,撞死。不懂的,总觉得它傻——其实对它来说,这就是骨子里的志气。

岳飞想做什么?大概是想做真正的节度使,能一展拳脚,不受牵制,把旗子插在自己信得过的地方。如果事不可为呢?有的人能忍,有的人死不甘心。历史就是这么一出出,志不同,不相为谋。

有人说,世上其实就是鸿鹄和燕雀的区别。我们看,有的人守着笼子里的一把粮,有的人想的是漫天高飞。谁对谁错?也不一定有答案。

岳飞最后的路,走到哪儿,是他命里的一道坎。咱作为后人,偶尔咂摸几下,既佩服他钢骨,也叹他命苦。但他当年心里的那团火,到底是不是从生到死都没熄过?或许只有他自己才真知道吧。

来源:神秘星辰ir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