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沸腾!赛力斯8月销量43262辆,同比增19.57%,华为再次逆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16:14 2

摘要:当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在为"价格战打到骨折"吵得不可开交时,赛力斯突然甩出王炸——8月销量同比暴涨19.57%!在同行哭着喊着"活下去"的修罗场里,这家一度被调侃"给华为打工"的车企,愣是用43262辆的成绩单,把"逆势增长"四个字焊死在了热搜上。别眨眼,这19.

当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在为"价格战打到骨折"吵得不可开交时,赛力斯突然甩出王炸——8月销量同比暴涨19.57%!在同行哭着喊着"活下去"的修罗场里,这家一度被调侃"给华为打工"的车企,愣是用43262辆的成绩单,把"逆势增长"四个字焊死在了热搜上。别眨眼,这19.57%的增长背后,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下半场最残酷的生存法则!

这年头新能源汽车圈的发布会,堪比大型魔幻现实主义现场。有的车企高管台上挥着拳头喊"三年超越特斯拉",台下财务报表写着"亏损扩大300%";有的新车上市发布会搞得比演唱会还热闹,结果月销三千辆还要靠经销商压库。但赛力斯这份8月产销快报,却像三伏天里的冰镇酸梅汤——数字不会说谎:43262辆销量,19.57%同比增长,产量43069辆几乎与销量持平,库存系数直接干到1.0以下的健康值。

要知道这可是2025年的8月!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史上最卷"的价格绞杀:A品牌把起售价砍到8.99万,B品牌买新车送充电桩加全年电费,C品牌甚至推出"原价回购"套餐。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速仅3.2%,环比还下降了5.7%。在这样的背景下,赛力斯这19.57%的增长,就像在百米冲刺的赛道上,别人都在减速喘气,它愣是踩了脚油门。

更有意思的是产量和销量的微妙关系:43069辆产量对比43262辆销量,差额仅193辆。这组数据翻译成人话就是:赛力斯的工厂刚把车造出来,就被经销商或用户直接提走了,根本不存在"压库"这种行业潜规则。要知道某新势力头部企业上个月被曝终端库存超过5万辆,相当于两个月的销量,对比之下赛力斯这"以销定产"的能力,简直是在用手术刀做外科手术,而不是同行那样拿着大水枪盲目扫射。

去年还在被嘲讽"华为代工厂"的赛力斯,今年突然支棱起来了。要说这背后最大的变量,绕不开华为这尊"大神"。但如果你以为只是简单贴个"HUAWEI Inside"的标就能躺赢,那可就把新能源汽车想太简单了。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更像是武林菜鸟突然得到绝世高手传功——不仅给武功秘籍,还亲自下场陪练。

从产品端看,搭载华为ADS 3.0高阶智驾系统的问界M9,8月单月销量突破1.8万辆,占总销量的41.6%。这款车可是敢把价格定在46.98万-56.98万区间的主儿,在BBA电动化车型疯狂降价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如此强劲的势头,相当于在奢侈品专柜里卖断货。有车主调侃:"以前开BBA是身份象征,现在开问界M9进高端商场,保安敬礼都更标准。"

更狠的是华为给赛力斯的"技术输血"不止于智能驾驶。三电系统方面,华为提供的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让问界系列实现"亏电油耗5.3L"的逆天数据;智能座舱里的鸿蒙4.0系统,能让手机、车机、智能家居无缝流转,有用户笑称"现在上车第一件事不是点火,是问小艺今天股票涨了没"。这种"技术赋能"可不是简单的零件供应,而是从研发阶段就深度绑定,相当于华为把自己的"技术肌肉"嫁接到了赛力斯身上。

但赛力斯也不是完全躺平。这家原本靠商用车起家的车企,在制造端的积累被很多人忽略了。重庆两江工厂的智能化产线,焊接自动化率达100%,涂装车间采用无中涂工艺,能耗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0%。当新势力还在为代工质量扯皮时,赛力斯已经默默把制造良率做到了99.5%。这种"华为的脑+赛力斯的手"组合,才是19.57%增长背后的终极密码。

新能源汽车圈的爱情故事比电视剧还狗血。两年前还被资本追捧的"造车新势力",如今不少已经沦落到"卖子求生"的地步;曾经被嫌弃"油改电"的传统车企,反倒靠着家底厚慢慢缓过劲来。赛力斯这场逆袭,本质上是上演了一出"小甜甜"变"牛夫人"再变"小甜甜"的反转剧。

2023年的时候,赛力斯还在为月销过万发愁,股价跌到5块多,被股民调侃"买股票送车模都没人要"。那会儿行业风口全在新势力身上,蔚来的换电站、小鹏的城市NGP、理想的家庭座舱,个个都比"默默无闻"的赛力斯吸睛。可风水轮流转,当资本潮水退去,大家才发现谁在裸泳——新势力们烧钱如流水的日子难以为继,反倒是赛力斯这种有传统制造根基,又抓住新技术风口的"混血儿"活得最滋润。

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从"单点突破"进入"综合肉搏"阶段。以前靠一款爆款车型就能吃半年,现在消费者既要智能驾驶、又要续航里程、还要价格便宜、更要品牌靠谱。赛力斯恰好踩中了这个平衡点:华为负责把"智能"这块长板做到极致,赛力斯则把"制造""供应链""品控"这些短板一点点补起来。最新的问界M5改款车型,不仅升级了华为ADS 3.0,还把底盘调校交给了前保时捷工程团队,这种"中西合璧"的打法,让竞品很难受。

更关键的是赛力斯踩准了价格带。43262辆销量中,30万以上车型占比超过60%,这意味着它成功避开了10-20万的"死亡价格带"。那个区间里,比亚迪、广汽埃安、吉利几何杀得头破血流,每辆车利润薄得像刀片。而赛力斯靠着华为赋能,硬是在30万以上市场撕开了口子,这里既有BBA电动化转型缓慢的窗口期,又有新势力冲高失败留下的市场空白,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虽然现在赛力斯的成绩单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新能源汽车行业从来没有"高枕无忧"这四个字。19.57%的增长背后,藏着几个不得不警惕的"定时炸弹"。

首当其冲的是对华为的过度依赖。就像当年的富士康离不开苹果,赛力斯现在最大的标签还是"华为汽车合作伙伴"。问界系列销量占比超过90%,而这背后几乎全靠华为的渠道和技术支撑。一旦华为哪天想自己下场造车,或者跟其他车企合作,赛力斯随时可能被"卡脖子"。有业内人士透露,华为对问界的每台车都收取技术授权费,还参与利润分成,这导致赛力斯虽然销量涨了,但净利润率一直徘徊在3%左右,远低于行业平均的5%。

其次是产能瓶颈。重庆工厂目前的年产能是30万辆,按照8月的销量推算,全年大概能到52万辆,这明显超过了现有产能。虽然赛力斯已经在规划第二工厂,但从破土动工到正式投产至少需要18个月。这段时间如果不能及时扩产,很可能错失市场机会。更尴尬的是,如果贸然扩产又遇上市场波动,很容易变成"产能过剩"的包袱,当年蔚来合肥工厂的教训就在眼前。

最后是库存深度问题。虽然8月产销差只有193辆,但这可能是经销商在"压库"和"清库"之间做平衡的结果。第三方数据显示,赛力斯部分经销商的库存系数已经从7月的0.8升到了8月的1.1,虽然还在合理区间,但上升趋势值得警惕。一旦终端优惠加大,很可能引发价格战,进而侵蚀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品牌溢价。

赛力斯的逆袭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下半场生存法则。那些还在幻想靠"PPT造车""资本烧钱"就能成功的玩家,该醒醒了。

第一条法则:"技术赋能"比"技术自研"更重要。以前大家觉得造车必须什么都自己来,现在发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效率更高。华为擅长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赛力斯擅长制造和供应链,这种"强强联合"比单打独斗更能适应当前的市场节奏。就像手机行业的富士康+苹果模式,未来汽车行业很可能出现更多"科技公司+制造企业"的组合。

第二条法则:"精准定位"比"全面开花"更有效。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40%的今天,想靠一款车通吃所有市场已经不可能了。赛力斯聪明就聪明在,它没有去跟比亚迪卷10万级市场,也没有去跟特斯拉拼高端,而是精准卡位"30万以上智能电动SUV"这个细分领域,这里既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又避开了最惨烈的红海竞争。

第三条法则:"现金流"比"销量"更关键。去年有多少车企是因为销量涨了但现金流断了而倒下?赛力斯虽然净利润率不高,但靠着快速周转和严格的成本控制,经营性现金流连续6个月为正。这在"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的行业寒冬里,简直是拿着"免死金牌"在战斗。

当我们谈论赛力斯8月19.57%的销量增长时,本质上是在见证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次"范式转移"。从最初的"野蛮生长"到现在的"精耕细作",从"PPT造车"到"技术赋能",从"资本狂欢"到"现金为王",这个行业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残酷。

赛力斯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没有谁是永远的赢家。今天你可能靠着一个爆款车型一飞冲天,明天就可能因为供应链问题跌下神坛。唯有那些既能抓住技术变革风口,又能夯实制造根基,还能精准把握用户需求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淘汰赛中笑到最后。

至于赛力斯这19.57%的增长能不能持续?或许就像问界M9车主常说的那句话:"开上智驾的车,就再也回不去了。"当一个企业真正掌握了用户的"爽点",并且能够持续迭代,那么增长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当然,前提是别在半路上被"队友"卖了,也别自己踩了"产能过剩"的坑。新能源汽车的江湖,从来都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希望赛力斯能成为那个例外。

来源:倪卫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