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11点,陈雅茹盯着手机屏幕,银行短信的内容让她心脏几乎停止跳动:"您尾号6688的房贷账户余额不足,本月房贷8000元扣款失败。"
声明:本文为虚构小说,请勿与现实关联。
深夜11点,陈雅茹盯着手机屏幕,银行短信的内容让她心脏几乎停止跳动:"您尾号6688的房贷账户余额不足,本月房贷8000元扣款失败。"
她颤抖着手指拨通婆婆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淡漠的声音:"没钱了,你想办法吧。"
三天前,她刚把中风的父亲和年迈的母亲从乡下接到城里的三居室里。那个温馨的周日下午,一家人还围坐在餐桌前,婆婆笑着给她父亲夹菜,说着"一家人就要齐齐整整"。
可现在,同一个人却冷酷地切断了她们一家的经济生命线。
房子是婚后买的,婆婆出了80万首付,她和丈夫林志华负责每月8000元房贷。八年来,从未间断。
"妈,您不能这样,房子会被银行收走的!"陈雅茹声音哽咽。
"收走就收走,反正现在住不下。"电话挂断了。
客厅里,父亲因为脑梗后遗症发出的呓语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母亲坐在沙发上默默抹泪,不敢出声。
一个家庭,为何在养老这个人伦大义面前,瞬间分崩离析?
01
陈雅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在35岁这个年纪,面临如此残酷的选择。
她站在医院的走廊里,看着病床上插着胃管的父亲,心如刀割。 脑梗来得毫无征兆,两个月前还能下地干活的父亲,现在连翻身都需要人帮忙。
"雅茹,你爸这病,家里真的照顾不了。"母亲王桂香拉着她的手,眼中满是无助,"我都65了,腰椎间盘突出,搬不动他。"
陈雅茹心里明白,父母在农村的老房子里,最近的医院也要开车一个小时。父亲这种情况,一旦有个头疼脑热,根本来不及抢救。
"妈,要不您和爸跟我们回城里住吧。"话一出口,陈雅茹自己都觉得有些勉强。
城里的三居室,虽然120平米,但她们一家三口住着本就不算宽敞。女儿林思怡今年8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再加上父母两个人,空间确实紧张。
"这...不太好吧?"王桂香犹豫着,"你婆婆那边..."
"妈,您别担心,我会跟志华商量的。"陈雅茹握紧母亲的手,"爸现在这个样子,我怎么能放心让您一个人在老家照顾?"
回到家里,陈雅茹找到正在书房里加班的林志华。丈夫今年37岁,在一家国企做中层管理,工作稳定但压力不小。
"志华,我想把爸妈接到咱家来住。"陈雅茹直接开门见山。
林志华停下敲键盘的手,转过头来看着妻子。她的眼睛红红的,显然刚哭过。
"雅茹,不是我不同意,但是你也知道,咱家的情况..."林志华叹了口气,"房子就这么大,思怡的学习环境,还有我妈那边..."
"那你的意思是让我眼睁睁看着我爸在老家等死?"陈雅茹的声音有些颤抖。
"我不是这个意思。"林志华赶紧站起来,走到妻子身边,"我的意思是,这件事咱们得好好规划一下。爸的医疗费用,日常护理,还有生活开销,这些都需要考虑进去。"
陈雅茹知道丈夫说的有道理。她们夫妻俩的月收入加起来也就一万五千元,除去房贷8000,日常开销4000,每个月能存下的钱不过三千元。如果接父母过来,开销肯定会增加不少。
"那咱妈那边,你先去探探口风?"陈雅茹试探着问。
林志华的母亲许美华,今年62岁,早年从纺织厂下岗后就在家做全职太太。林志华的父亲林国庆在铁路局工作,去年刚退休,两个人的退休金加起来每月6000元。
更重要的是,这套房子的首付80万,都是许美华拿的钱。这些年来,她也经常用这件事提醒儿子儿媳,谁才是这个家真正的话事人。
当天晚上,林志华回到父母家。许美华正在厨房里收拾碗筷,听到儿子进门,头也没回地说:"怎么这么晚才来?饭都凉了。"
"妈,我跟您商量个事。"林志华在餐桌旁坐下,"雅茹她爸脑梗了,想接过来住段时间。"
许美华手里的碗"啪"地放在灶台上,转过身来盯着儿子:"什么意思?咱家房子就这么大,再住两个人,还让不让人活了?"
"妈,您先别急,听我说完。"林志华知道母亲的脾气,"叔叔这个病确实需要人照顾,雅茹一个人在老家也忙不过来。"
"那是他们家的事,关咱们什么事?"许美华的声音提高了八度,"结婚这么多年,她爸妈给过咱们什么?现在有事了就想到咱们了?"
这话说得不算公道。陈雅茹的父母虽然没什么钱,但每年春节都会给孙女包红包,平时也会带些自家种的蔬菜和土鸡蛋。去年思怡生日,外公外婆还特地从老家赶来庆祝。
"妈,咱们不能这么说。雅茹这些年对您也挺孝顺的。"林志华试图为妻子说话。
"孝顺?"许美华冷笑一声,"她孝顺倒是孝顺,但是她娘家人从来不拿咱们当亲家。每次来咱家,连个水果都不带。现在倒好,要把两个病人往咱家塞。"
这种指责让林志华很为难。岳父岳母确实比较节俭,不太懂城里人的礼节。但他们心地善良,从来不给子女添麻烦。这次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才想到投靠女儿。
"妈,要不这样,您先让他们住段时间,等叔叔病情稳定了,再想别的办法。"
许美华沉默了很久,最后勉强点了点头:"住可以,但是有言在先,生活费他们自己出,我可没义务伺候他们。"
02
周六上午,陈雅茹开着车到医院接父母。
父亲陈建民坐在轮椅上,整个人看起来苍老了十岁。 原本健壮的身体因为长期卧床变得消瘦,说话也不太利索。母亲王桂香提着大包小包,里面都是从老家带来的咸菜和干货。
"雅茹,麻烦你了。"王桂香拉着女儿的手,"要不是实在没办法..."
"妈,您说什么话。"陈雅茹帮着把父亲扶上车,"家人之间还分什么麻烦不麻烦的。"
回到小区,陈雅茹推着轮椅走向电梯。几个邻居看到了,都热情地打招呼。
"雅茹,这是你爸妈吧?来城里住了?"
"是啊,我爸身体不太好,过来调养一下。"陈雅茹礼貌地回应着。
进了家门,许美华正在客厅里看电视,听到动静抬头看了一眼,淡淡地说了句:"来了。"
"亲家母,麻烦您了。"王桂香赶紧上前打招呼,从袋子里拿出一盒土鸡蛋,"这是我们老家的,您尝尝。"
许美华接过鸡蛋盒子,看了一眼:"客气了。"
气氛有些尴尬。陈雅茹赶紧打圆场:"妈,您先坐,我去给爸收拾房间。"
客房原本是堆放杂物的地方,陈雅茹早就收拾出来了。床铺、衣柜、小桌子,虽然简单但很干净。
"爸,您先休息一下,有什么需要的跟我说。"陈雅茹帮着父亲躺下,心里五味杂陈。
曾经那个在她心目中顶天立地的父亲,如今却需要女儿照顾。岁月不饶人,这句话在这一刻显得格外沉重。
晚饭时间,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林志华特地从外面买了菜,做了几个家常菜。
"爸,您尝尝这个红烧肉,是按您的口味做的。"林志华给岳父夹菜。
陈建民伸出颤抖的手想要接筷子,但脑梗后遗症让他的精细动作变得困难。筷子掉在了桌上。
"我来喂您。"陈雅茹放下自己的碗筷。
"不用不用,我自己能行。"陈建民固执地想要自己吃饭,但手抖得厉害,米粒撒了一桌子。
许美华皱着眉头,没说话,但脸上的不悦很明显。
8岁的林思怡天真地问:"外公,您怎么吃饭还会掉啊?"
"思怡,不许这么问外公。"陈雅茹赶紧制止女儿。
餐桌上的气氛越来越凝重。王桂香不好意思地说:"要不我们还是回老家吧,给你们添麻烦了。"
"妈,您别这么说。"陈雅茹心里难受,"咱们一家人,说什么添麻烦。"
这顿饭吃得很别扭。陈建民因为吞咽功能受损,吃饭很慢,还时不时地咳嗽。王桂香一直在帮忙擦桌子,不敢多说话。
饭后,许美华开始收拾桌子。她把散落的米粒一粒粒捡起来,嘴里嘟囔着:"这桌布又得重新洗了。"
陈雅茹听出了婆婆话里的意思,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她不能说什么,毕竟是住在人家的房子里。
晚上,陈雅茹和林志华躺在床上。透过墙壁,能听到隔壁父亲不时发出的呻吟声。
"志华,我妈今天跟我说,想明天就回老家。"陈雅茹轻声说道。
"为什么?刚来一天。"
"她说不想给咱们添麻烦。"陈雅茹的声音有些哽咽,"但是我知道,是咱妈让她感受到了不欢迎。"
林志华沉默了一会儿:"雅茹,我妈不是坏人,就是...有些现实。"
"我理解。"陈雅茹叹了口气,"但是我不能看着我爸这样下去。医生说了,他这种情况需要长期康复训练,老家的条件根本不行。"
"那就让他们住下来吧。我妈那边,我来做工作。"
第二天是周日,陈雅茹起床后发现母亲已经在厨房里忙活了。她用自己带来的小米在煮粥,还炒了几个简单的菜。
"妈,您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睡不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王桂香擦着手,"雅茹,我和你爸商量了,我们还是回老家吧。"
"为什么?不是说好了住段时间的吗?"
王桂香看了看客厅的方向,压低声音说:"你婆婆不高兴,我们住着也不自在。"
"妈,您别多想,她就是那个性格,不是针对您。"
"雅茹,妈活了这么大岁数,什么看不出来?"王桂香苦笑着,"昨天吃饭的时候,她那个脸色,比六月的天还阴沉。"
正说着话,许美华从客厅走了过来。她看到母女俩在窃窃私语,脸色更加不好看了。
"哟,起这么早啊?"许美华的语气听不出什么情绪。
"是啊,习惯了早起。"王桂香尴尬地笑了笑,"我给大家煮了小米粥。"
"谢谢了。"许美华走到冰箱旁,拿出牛奶和面包,"我们就吃这个吧,简单点。"
这明显是在表示不想喝王桂香煮的粥。陈雅茹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
03
接下来的几天,家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陈建民的康复需要做很多训练,经常需要在客厅里走动。 但他的平衡能力很差,走路摇摇摆摆,时不时需要扶着墙休息。
这让原本就不算大的客厅显得更加拥挤。林思怡放学回家想看电视,发现沙发上坐着外公,客厅里还放着康复器械,活动空间变得很小。
"妈妈,我能不能去奶奶房间写作业?"思怡小声问母亲。
"为什么不在自己房间写?"
"外公外婆的声音有点大,我没法集中注意力。"
这话让陈雅茹很为难。父亲因为脑梗后遗症,说话确实比较大声,而且经常无意识地发出一些声音。这对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确实会影响学习。
"思怡,外公生病了,你要理解一下。"
"我知道,但是我明天要考试呢。"
这时候,许美华从房间里走出来:"思怡,来奶奶房间写作业吧。"
看到孙女被"抢"走,陈雅茹心里更不是滋味。她知道婆婆这是在表达不满:你们来了,连我孙女都不能安心学习了。
更让人头疼的是生活费问题。
父母来了之后,家里的开销确实增加了很多。电费、水费、燃气费都有明显上升。买菜做饭的分量也要增加,一个星期下来,光是多出来的生活费就要五六百元。
"雅茹啊。"许美华找到陈雅茹,"咱们商量个事。"
"您说。"
"你爸妈住咱家,生活费的事情..."许美华欲言又止。
陈雅茹当然明白婆婆的意思。她赶紧说:"妈,这个我们已经考虑到了。我爸妈每个月给一千块钱生活费,您看合适吗?"
"一千块钱?"许美华皱着眉头,"雅茹,不是我斤斤计较,但是你算算,他们两个人的生活费,医疗费,还有水电气,一个月一千块钱哪里够?"
"那您觉得多少合适?"
"最少也得两千。"
两千块钱,对于只有微薄退休金的父母来说,压力很大。但陈雅茹不敢讨价还价,只能答应下来。
当天晚上,她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
王桂香听了,脸色变得很难看:"两千块钱?雅茹,你爸的退休金一个月才一千八,我又没有工作..."
"妈,钱的事您别担心,不够的我们补。"
"这怎么能行?你们自己的日子也不宽裕。"王桂香叹了口气,"早知道这样,我们就不来了。"
"妈,您别这么说。爸的身体要紧,钱的事总能想办法。"
但陈雅茹心里很清楚,如果真的每个月要多出两千块钱的开销,她们家本就紧张的经济状况会更加捉襟见肘。
矛盾终于在第七天晚上彻底爆发了。
那天晚上,陈建民因为便秘,在卫生间待了很长时间。林思怡等着要洗澡,在门外敲门。
"外公,您好了吗?我要洗澡了。"
陈建民里面应了一声,但还是没出来。过了十多分钟,思怡有些急了,跑去找奶奶。
"奶奶,外公在卫生间好久了,我要洗澡怎么办?"
许美华脸色立刻阴沉下来,大步走到卫生间门前,用力敲门:"怎么这么长时间?别人也要用呢!"
里面传来陈建民尴尬的声音:"马上就好,马上就好。"
又过了十分钟,陈建民才从卫生间出来。他的脸色很难看,显然刚才在里面很痛苦。
"爸,您怎么了?"陈雅茹关切地问。
"没事,就是肚子有点不舒服。"
许美华站在一旁,冷冷地说:"一个卫生间,一家人都要用。以后能不能快点?"
这话说得很不客气。王桂香在一旁听了,脸色也变得很难看。
"亲家母,不好意思,老陈身体不太好..."
"身体不好可以理解,但是也要为别人考虑一下吧?"许美华的声音更加尖锐,"一个卫生间,老人孩子都要用,这样下去怎么行?"
陈雅茹赶紧打圆场:"妈,您别生气,我回头跟我爸说说。"
"说什么说?这是习惯问题!"许美华越说越激动,"还有啊,天天在客厅里搞康复训练,吵得我都没法看电视了。还有那个什么粥,味道这么重,整个房子都是味儿!"
这一连串的抱怨让客厅里的气氛瞬间降到冰点。
王桂香的脸涨得通红,颤抖着站起来:"亲家母,既然我们这么不受欢迎,那我们明天就走!"
"妈!"陈雅茹急忙拉住母亲。
"不用拉我!"王桂香眼中含着泪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没受过这种委屈呢!"
"什么委屈不委屈的?"许美华也不甘示弱,"我说的哪句不是实话?住我的房子,用我的水电,还不让人说话了?"
"行,您说得对!"王桂香转身就往房间走,"老陈,收拾东西,咱们走!"
看到岳母这样激动,陈建民也从房间里出来,虽然行动不便,但还是努力想要制止妻子。
"桂香,别冲动..."
"不冲动?人家都嫌弃成这样了,咱们还有什么脸面住下去?"
陈雅茹看着眼前的混乱场面,心如刀绞。一边是生她养她的父母,一边是相伴八年的婆婆,她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妈,您消消气,有话好好说。"她试图安抚婆婆,"我爸妈也不是故意的。"
"故意不故意我不管!"许美华已经完全失控了,"反正这个家住不下这么多人!要么他们走,要么..."
"要么什么?"林志华刚好加班回来,看到家里剑拔弩张的场面,赶紧问道。
许美华看到儿子回来,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但语气依然强硬:"志华,你来得正好。我把话说明白了,这个家容不下这么多人!"
"妈,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陈雅茹把刚才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林志华听完,表情很复杂。
"妈,您别生气,大家都是一家人..."
"一家人?"许美华冷笑一声,"一家人会这么不懂规矩吗?一家人会让我在自己家里这么憋屈吗?"
这时候,客厅里传来陈建民痛苦的呻吟声。原来他在情绪激动中,血压升高,感觉头晕难受。
"爸!"陈雅茹赶紧跑过去扶住父亲。
看到这种情况,许美华也不再说什么,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第二天一早,陈雅茹的手机就响个不停。
她迷迷糊糊地接起来,是银行客服的声音:"陈女士,您好。您的房贷账户昨天扣款失败,请问什么时候能补齐款项?"
陈雅茹瞬间清醒了,赶紧查看账户余额。房贷专用卡里只有可怜的120元。
"怎么会这样?"她喃喃自语。
这张卡每个月初,婆婆都会准时转入8000元房贷。八年来从未间断过,怎么可能突然没钱了?
她立刻拨通了许美华的电话。
"妈,房贷的钱您忘记转了吧?银行刚才打电话催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然后传来冷冰冰的声音:"没忘记。"
"那怎么账户里没钱?"
"没钱了,你想办法吧。"许美华的语气异常平静。
陈雅茹以为自己听错了:"妈,您说什么?"
"我说,没钱了,你们自己想办法。"
"可是房子会被银行收走的!"陈雅茹的声音都颤抖了。
"收走就收走,反正现在也住不下这么多人。"
"嘟嘟嘟..."电话直接挂断了。
陈雅茹呆坐在床边,手机从手中滑落到地上。
她不敢相信,那个曾经疼爱她的婆婆,竟然会说出如此绝情的话。8000元房贷断供,这意味着什么,许美华不可能不知道。
就在她还沉浸在震惊中时,卧室门突然被推开了。
林志华站在门口,脸色异常严肃:"雅茹,我妈刚才跟我说了房贷的事。"
看到丈夫的表情,陈雅茹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你早就知道?"
林志华没有说话,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东西,递到陈雅茹面前。
当她看清那是什么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整个人都僵住了...
04
那是一份房产证。
但这份房产证上,只有许美华一个人的名字。
陈雅茹颤抖着接过房产证,仔细看了一遍又一遍。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房屋所有人许美华,没有林志华,更没有她的名字。
"这是什么意思?"陈雅茹的声音都变了调。
林志华坐在床边,低着头不敢看妻子的眼睛:"雅茹,这件事我一直想告诉你,但是..."
"但是什么?"陈雅茹感觉天塌了,"你告诉我,这房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年买房的时候,因为我的征信有问题,不能贷款。"林志华的声音越来越小,"我妈就用她的名字买的,说等过两年再过户给我们。"
"征信有问题?什么征信问题?"陈雅茹从来没听丈夫说过这事。
"我...我以前做生意的时候,有笔贷款逾期了。"林志华终于抬起头,眼中满是愧疚,"我怕你知道后不跟我结婚,所以一直没说。"
陈雅茹感觉脑袋嗡嗡作响。结婚八年,她一直以为这套房子有她的份,每个月心甘情愿地拿出一半工资来还房贷。
现在才知道,自己根本就是个外人。
"那这八年,我交的房贷钱呢?"
"都...都还了房贷啊。"林志华急忙解释,"雅茹,你别多想,虽然房产证上没有你的名字,但这也是咱们的家啊。"
"家?"陈雅茹冷笑一声,"一个随时可以把我扫地出门的家吗?"
这时候,客房里传来母亲的咳嗽声。陈雅茹这才想起,父母还在隔壁房间里。
如果房贷断供,房子被银行收回,不仅她们一家没地方住,连刚刚安顿下来的父母也要重新颠沛流离。
"志华,8000块钱房贷,咱们自己还不起吗?"陈雅茹还想挽回局面。
"能还得起。"林志华点头,"但是雅茹,我妈她的想法..."
"她什么想法?"
林志华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开了口:"她说,如果你父母不走,她就把房子卖了。反正房产证是她的名字,她有权利处置。"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让陈雅茹彻底绝望了。
许美华这是在逼她做选择:要么送走父母,要么全家都滚出去。
"志华,我问你,你是站在我这边,还是站在你妈那边?"陈雅茹直视着丈夫的眼睛。
这个问题让林志华更加痛苦。一边是从小养大他的母亲,一边是相伴八年的妻子,他怎么选择?
"雅茹,你别逼我..."
"我逼你?"陈雅茹的眼泪终于掉下来,"是你妈在逼我!她要我在父母和这个家之间选一个,现在轮到你了,你也得选!"
就在这时,房门被敲响了。
"雅茹,志华,你们在吗?"是母亲王桂香的声音。
陈雅茹赶紧擦干眼泪,开门一看,母亲正拎着两个行李袋站在门外。
"妈,您这是..."
"雅茹,我和你爸商量了,我们今天就回老家。"王桂香的眼睛红红的,显然也哭过,"昨晚的事,是我们不对,不该让一家人闹成这样。"
"妈,您别这么说,是我没处理好..."
"孩子,妈活了这么大岁数,什么看不明白?"王桂香拉着女儿的手,"你婆婆不欢迎我们,我们住着也不安心。与其让你夹在中间受气,不如我们回去。"
陈雅茹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心如刀割。父亲脑梗后,本来就需要细心照料,回到农村老家,医疗条件跟不上,万一再出什么事...
"妈,爸的身体..."
"医生不是说了吗,慢慢康复就行。"王桂香勉强笑了笑,"老家的空气好,说不定对你爸的恢复更有帮助。"
这时候,许美华也从房间里出来了。她看到王桂香拎着行李,脸上闪过一丝得意。
"亲家母,这么早就要走啊?"许美华的语气听起来很客气,但陈雅茹听得出里面的虚伪。
"是啊,家里还有些事要处理。"王桂香不想跟她多说。
"那行,路上注意安全。"许美华说完,看了看儿子和儿媳,"志华,你们送送吧。"
陈雅茹帮着父母收拾行李,心里五味杂陈。八年的婚姻,在这一刻变得如此脆弱。
林志华开车送岳父母到车站。一路上,车里的气氛都很沉重。
"志华啊,雅茹是个好孩子,你要好好对她。"临上火车前,王桂香拉着女婿的手。
"妈,您放心,我会的。"
"还有啊,家和万事兴,你们小夫妻有什么矛盾,私下解决,别让老人操心。"
陈建民虽然说话不太利索,但还是努力地对女婿说:"志华...谢谢你...这些天...照顾..."
看着火车慢慢开动,陈雅茹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
回到家里,许美华正在客厅里看电视,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妈,您满意了吧?"陈雅茹忍不住开口。
许美华头也不回:"什么满意不满意的?我只是不想让这个家乱套。"
"乱套?我父母哪里让这个家乱套了?"
"雅茹,你少说两句。"林志华拉了拉妻子的胳膊。
"我少说两句?"陈雅茹甩开丈夫的手,"志华,我问你,房贷的事你到底怎么想的?"
这个问题让客厅里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许美华关掉电视,转过身来看着他们。
"志华,你告诉她了?"许美华的语气有些不悦。
"妈,这种事瞒不了一辈子的。"
"哼。"许美华冷哼一声,"早说早好,省得有些人还以为自己是这个家的主人呢。"
这话明显是在说陈雅茹。她气得浑身发抖:"许美华,你什么意思?"
"我什么意思你心里清楚。"许美华站起来,居高临下地看着儿媳,"这房子是我的,我想让谁住就让谁住,不想让谁住就不让谁住。"
"妈!"林志华看不下去了,"您别说了。"
"我为什么不能说?"许美华越说越激动,"八年了,我一直把她当亲闺女,可是她呢?把她爸妈接来,连招呼都不打一声。还要我出钱养她家老人,凭什么?"
"那我这八年交的房贷呢?"陈雅茹也豁出去了,"整整64万,我一分钱都没少交!"
"那是你们该交的!"许美华理直气壮,"我出首付,你们还房贷,这本来就是说好的。"
"说好的?那也说好了房子有我们的份!"
"有你们的份?"许美华拿出房产证,在陈雅茹面前晃了晃,"你看看上面有你的名字吗?"
05
这场争吵最终以陈雅茹摔门而去收场。
她在外面的咖啡厅里坐了一个下午,想了很多。
八年的婚姻,她一直以为自己是这个家的女主人。现在才发现,自己从始至终都只是个外人。
许美华的房子,许美华的规矩,许美华说了算。
而她的丈夫,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沉默。
晚上回到家,林志华正在厨房里做饭。看到妻子回来,他急忙迎上前:"雅茹,你去哪了?我到处找你..."
"志华,我想跟你好好谈谈。"陈雅茹在餐桌旁坐下。
林志华关了火,也坐到妻子对面:"你说。"
"房贷的事,你打算怎么办?"
"我...我想跟我妈再商量商量。"林志华不敢看妻子的眼睛,"实在不行,我们自己还。"
"自己还?"陈雅茹苦笑,"你妈刚才说得很清楚,这房子是她的,她不想让我们住,随时可以赶我们走。就算我们把房贷都还清了,房子还是她的。"
这个现实让林志华也很痛苦。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把妻子置于如此被动的境地。
"雅茹,要不...我们重新买房?"
"重新买房?"陈雅茹看着丈夫,"你拿什么钱买?这些年我们的积蓄都用来还房贷了,现在存款不到十万块钱。"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以他们现在的经济状况,想要重新买房,至少需要好几年时间攒首付。
"那你说怎么办?"林志华也有些绝望了。
陈雅茹沉默了很久,最后说出了一个让丈夫震惊的决定:"志华,我们离婚吧。"
"什么?"林志华以为自己听错了,"雅茹,你说什么?"
"我说,我们离婚。"陈雅茹的语气很平静,但眼中满是泪水,"既然这个家容不下我,那我走。"
"雅茹,你别冲动,有什么事我们可以慢慢解决..."
"解决?怎么解决?"陈雅茹站起来,"你妈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了,要么我父母滚,要么我们全家滚。而你,从始至终都不敢为我说一句话。"
"我..."林志华想要解释,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志华,这八年来,我以为自己嫁的是你,现在才发现,我嫁的是你们全家。"陈雅茹的声音开始颤抖,"在这个家里,我永远都是外人。"
就在这时,许美华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她显然听到了两人的对话。
"离婚好啊。"许美华冷冷地说,"早离早好,省得我看着闹心。"
"妈!"林志华急了,"您别说了!"
"我为什么不能说?"许美华看着陈雅茹,"既然她自己要走,那就走吧。房子是我的,孩子也得留下。"
"孩子?"陈雅茹瞪大了眼睛,"思怡是我的女儿!"
"她也是我们林家的孙女!"许美华寸步不让,"你想走可以,孩子必须留下。"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陈雅茹。抢房子也就算了,连女儿也要抢?
"许美华,你别太过分了!"
"我过分?"许美华冷笑,"我告诉你,孩子跟了爸爸姓,就是我们林家的人。你想带走她?没门!"
正在这时,林思怡从房间里跑了出来。8岁的女孩被大人的争吵声吓坏了,眼中满含泪水。
"妈妈,你们为什么吵架?"思怡跑到陈雅茹身边。
看到女儿,陈雅茹的心彻底软了。她蹲下来,抱住女儿:"思怡,妈妈没事,你先回房间好不好?"
"妈妈,你是不是要走了?"思怡敏感地问道。
陈雅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女儿。如果她真的离婚,按照法律,孩子的抚养权确实可能判给父亲。而许美华刚才的话已经很明确,不会让她带走思怡。
"思怡乖,妈妈不会离开你的。"陈雅茹强忍着泪水。
但她心里清楚,这个承诺可能很难实现。
当天晚上,陈雅茹失眠了。她躺在床上,想着这八年来的点点滴滴。
第一次见许美华时,对方还算和蔼可亲。结婚时,许美华甚至主动提出出首付买房,让她们小夫妻住得宽敞一些。
那时候她真的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个好婆婆。
但现在想想,许美华的每一个"好",其实都是有条件的。
出首付买房,是为了掌控这个家的主导权。
平时的嘘寒问暖,是因为她还算听话,没有违背许美华的意愿。
一旦触碰到许美华的底线,她就会毫不犹豫地收回所有的"好"。
更让陈雅茹寒心的是林志华的态度。
在母亲和妻子的冲突中,他选择了逃避。不敢为妻子说话,也不敢违抗母亲的意愿。
这样的婚姻,还有继续下去的必要吗?
第二天早上,陈雅茹做了一个决定。
她请了一天假,去咨询了律师。
"你这种情况,确实比较复杂。"律师看了她带来的材料,"房子登记在婆婆名下,你们只是还房贷,在法律上你们确实没有房产权益。"
"那孩子呢?"
"孩子的抚养权要看具体情况。一般来说,8岁的女孩跟母亲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如果男方的经济条件明显更好..."
律师没有说完,但陈雅茹明白了。
许美华有房有钱,而她离了婚之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法院会把孩子判给谁,显而易见。
从律师事务所出来,陈雅茹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
她想起了父母。如果自己离婚了,至少可以回老家陪伴他们。父亲需要人照顾,母亲一个人也力不从心。
但是思怡怎么办?8岁的女儿还需要母亲的陪伴,她怎么能忍心把女儿留在这个冷漠的家庭里?
正在她犹豫不决的时候,手机响了。
"雅茹,你在哪?"是林志华的声音,听起来很急切,"快回家,出事了!"
"什么事?"
"我妈...我妈突然晕倒了,现在在医院!"
陈雅茹愣了一下,然后立刻打车赶往医院。
不管怎么说,许美华都是思怡的奶奶,她不能坐视不管。
到了医院,林志华正在急诊科外面焦急地等待。
"医生怎么说?"
"还在检查,可能是高血压引起的。"林志华抓着妻子的手,"雅茹,昨天晚上的事,我妈可能是气急了..."
陈雅茹看着丈夫红肿的眼睛,心情很复杂。
不管他们之间有什么矛盾,林志华对母亲的孝心是真的。
就在这时,医生从急诊室里出来了。
"家属在吗?"
"在,我们在!"林志华急忙上前。
"病人的血压很高,180/120,已经属于高血压急症了。"医生看着化验单,"需要立刻住院治疗,控制血压。"
"严重吗?"
"如果及时治疗,问题不大。但是..."医生顿了顿,"病人的情绪波动很大,这对病情很不利。家属要注意,不能再让她受刺激了。"
听到这话,陈雅茹心里五味杂陈。
许美华的高血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昨晚的争吵引起的。
虽然她也有责任,但陈雅茹并不后悔说出那些话。有些事情,总要有人说清楚。
许美华住院了,需要有人照顾。
林志华要上班,思怡要上学,这个任务自然落到了陈雅茹身上。
在病房里,许美华看到儿媳来了,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你来干什么?"许美华的声音还是很虚弱。
"妈,您身体要紧,其他的事以后再说。"陈雅茹在床边坐下,"有什么需要的您跟我说。"
许美华没有说话,转过头看向窗外。
病房里的气氛很沉闷,两个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过了一会儿,许美华忽然开口:"雅茹,你真的要离婚?"
这个问题让陈雅茹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妈,您先养病,其他的事..."
"我问你话呢。"许美华的语气还是很强硬,"你到底想怎么样?"
陈雅茹深深地看了婆婆一眼:"妈,这话应该我问您。您想怎么样?"
两个女人对视着,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
最终,许美华先开了口:"雅茹,咱们谈谈吧。"
"谈什么?"陈雅茹的语气还是很冷淡。
"房子的事,孩子的事,还有...你父母的事。"许美华叹了口气,"我这辈子没求过人,今天破个例。"
陈雅茹有些意外。强势了一辈子的许美华,竟然会说出"求人"这样的话。
"妈,您说吧。"
"雅茹,我承认,这些天我做得过分了。"许美华的声音有些颤抖,"但是你要理解我,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好不容易娶了媳妇,生了孙女,我怕..."
"您怕什么?"
"我怕你们不要我这个老太婆了。"许美华的眼圈红了,"年纪大了,人就容易胡思乱想。看到你爸妈来了,我就担心,是不是以后就没我的位置了。"
这番话让陈雅茹很意外。原来强势的婆婆,内心也有脆弱的一面。
"妈,您多想了。孝敬双方父母,这是应该的。"
"我知道,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许美华擦了擦眼角,"雅茹,房产证的事,我可以加上你和志华的名字。房贷的事,我也会继续承担。"
陈雅茹没想到婆婆会主动让步:"那我父母的事呢?"
"他们...如果愿意回来,我不会再为难他们。"许美华停顿了一下,"但是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思怡还小,正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如果你父母回来,能不能注意一下生活习惯?比如卫生间的使用时间,客厅的活动安排..."
这个要求并不过分。陈雅茹点了点头:"这个没问题。"
"还有生活费的事,我算了一下,一个月一千五百块钱,怎么样?"
比之前说的两千少了五百,这也算是许美华的让步。
"可以。"陈雅茹同意了。
许美华松了一口气:"那咱们就这么定了。等我出院了,你给你爸妈打个电话,让他们回来吧。"
看着病床上的婆婆,陈雅茹心情复杂。这场家庭风波,最终以这样的方式收场,是她没有预料到的。
"妈,您好好养病,其他的事情都会解决的。"
"雅茹,还有一件事。"许美华拉住了要起身的陈雅茹,"志华这个人,嘴笨,不会说话,有时候让你受委屈了。但是他心里是有你的,你别跟他计较。"
"妈,我知道。"
"咱们一家人,有什么事开诚布公地说,别憋在心里。"许美华的语气变得温和了很多,"家和万事兴,对吧?"
陈雅茹点了点头。
这场由养老引发的家庭危机,在医院的病房里,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得到了缓解。
或许,这就是中国式家庭的特点:在最激烈的冲突过后,总能找到相互妥协的平衡点。
三天后,许美华出院了。
当天下午,陈雅茹给父母打了电话。
"妈,您和爸回来吧,家里的事情都解决了。"
电话那头,王桂香沉默了很久:"雅茹,真的没事了吗?"
"没事了,妈。这次不一样了。"
又过了两天,陈建民和王桂香重新回到了城里。
这一次,许美华亲自到车站接他们。
看到儿媳的父母,许美华主动上前搭手:"亲家,路上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王桂香有些受宠若惊。
回到家里,许美华已经把客房重新整理过了。床单是新换的,还添置了一个小冰箱,方便老人放药品。
"爸,这次您安心住着,有什么不舒服的随时跟我们说。"许美华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陈建民虽然说话还不太利索,但能看出来他很感动:"谢谢...谢谢..."
晚饭时,一家人重新围坐在餐桌前。
这一次,许美华主动给岳父夹菜,还特地做了适合老人吃的软烂菜品。
"爸,您尝尝这个蒸蛋,我特意少放了盐。"
林思怡也很开心,拉着外公的手:"外公,这次您不走了吧?"
"不走了,不走了。"陈建民慈祥地摸着外孙女的头。
饭后,陈雅茹帮着许美华收拾碗筷。
"雅茹,明天我陪你去房产局,把房产证的事办了。"许美华一边洗碗一边说。
"妈,不急的。"
"该办的事就要办。"许美华的语气很坚定,"咱们是一家人,就要明明白白的。"
那天晚上,陈雅茹躺在床上,听着隔壁房间传来父亲平稳的呼吸声,心中涌起一种久违的安全感。
林志华搂着妻子:"雅茹,对不起,这些天让你受委屈了。"
"都过去了。"陈雅茹在丈夫怀里找了个舒服的姿势,"志华,以后有什么事,咱们商量着来,不要一个人扛。"
"嗯,我记住了。"
窗外的夜色很深,但这个家里,终于重新燃起了温暖的灯火。
有时候,家庭的矛盾看似不可调和,但只要每个人都愿意退让一步,就能找到新的平衡。
养老不是负担,而是责任;婆媳不是敌人,而是家人;夫妻不是对立,而是同盟。
当所有人都愿意为了这个家做出改变时,再大的风波也终将平息。
陈雅茹看着熟睡中的丈夫和女儿,心中满怀感激。
这个家,经历了风雨,但最终还是完整的。
而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
来源: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