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浇筑完成后,需立即覆盖土工布并启动自动喷淋系统,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至少7天,防止早期开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还需埋设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内部温升。当芯部与表层温差超过25℃时,应采取循环水冷却措施,避免温度应力导致结构性裂缝。同时,每日记录环境温湿度数据,
现浇风电基础钢模板作为风电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风机塔筒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在完成模板拼装与混凝土浇筑后,后续工作需围绕精细化施工与质量控制展开,以确保基础结构的整体性能达到设计标准。
---
**混凝土养护与温控监测**
浇筑完成后,需立即覆盖土工布并启动自动喷淋系统,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至少7天,防止早期开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还需埋设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内部温升。当芯部与表层温差超过25℃时,应采取循环水冷却措施,避免温度应力导致结构性裂缝。同时,每日记录环境温湿度数据,为养护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模板拆除与缺陷修复**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5%后,按"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原则分阶段松动对拉螺栓。拆除过程中严禁撬砸模板,避免基础棱角破损。针对局部出现的蜂窝、麻面等缺陷,采用环氧砂浆进行修补,修补区域需经超声波检测确认密实度。值得注意的是,预埋件周边常因振捣不密实形成空腔,需通过钻孔注浆进行二次加固。
**数字化验收与档案管理**
现代风电项目普遍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将成型基础与BIM模型进行毫米级比对,生成偏差分析报告。所有检测数据(包括强度报告、钢筋扫描记录、防雷接地电阻值等)均需上传至工程云平台,形成可追溯的电子档案。这种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为后续运维提供了数据支撑。
**环保施工的延伸实践**
在模板周转环节,施工单位正逐步推广水性脱模剂替代传统油性制剂,减少土壤污染风险。部分项目还尝试将拆除后的钢模板改造为临时防汛围堰或装配式临时道路基板,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些创新既响应了"双碳"目标,也降低了工程综合成本。
随着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未来现浇基础模板或将采用耐腐蚀合金钢材质,并集成智能传感系统,实时监测海洋环境下的结构健康状态。这种技术迭代将进一步推动风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吾心吾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