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喻为“词圣”的香港填词人卢国沾离世,终年75岁,遗下三千多首流行曲歌词,包括《小李飞刀》《每当变幻时》和《万里长城永不倒》等,作品流露出浓厚的“文化中国”家国情怀。
文︱黄宇翔
被喻为“词圣”的香港填词人卢国沾离世,终年75岁,遗下三千多首流行曲歌词,包括《小李飞刀》《每当变幻时》和《万里长城永不倒》等,作品流露出浓厚的“文化中国”家国情怀。
三月十九日,被誉为华语流行曲“词圣”的卢国沾辞世,终年七十五岁。他在华语流行曲音乐史以及香港电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香港广东话流行曲崛起的重要功臣,更一度是与无线电视台(TVB)争霸的丽的电视台的一员主将,代表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词作刚健笃实,阳刚霸气后无来者。和同时代知识分子一样,卢国沾具有浓厚的“文化中国”情怀,他也通过词作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将全球华人文化重新凝聚连结。
卢国沾毕生填词多达三千多首,堪称是华语词人创作数量最多的词人之一,他活跃在七十年代中叶至九十年代初,与黄霑、郑国江并称为香港粤语流行乐坛的三大填词人。卢国沾填词作品多有武侠剧歌曲,因此被称为“卢大侠”,在丽的、亚视时期有浓厚的批判现实倾向与儒家传统价值观,又被称为“词圣”。
说到华语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广东话流行曲,同时代就数黄霑填词的《上海滩》《铁血丹心》,还有卢国沾主笔的《小李飞刀》,当中的“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已成了时代的定格,《陆小凤》的“情与义/值千金/刀山去地狱去又何憾”更成为江湖情的经典作,多番在周星驰《食神》等电影里挪用,成为华语文化的流行经典。
香港音乐评论人黄志华在《明报》撰文写到卢国沾多以先词后曲的方式创作出来,如名作《大地恩情》就以同样方式创作:“笔者多方考证,肯定最初用以谱曲的歌词仅有三段,谱成的歌曲用于电视剧的片头,到后来出版唱片,感到太短,于是补填上‘人于天地中/似蝼蚁千万/独我苦笑离群/当日抑愤郁心间’一段。”据时事评论员蔡子强所写:“这段歌词台湾,很多随国民政府赴台、跟家园隔绝了几十年的老兵,听后泣不成声。”
同时代的词人之中,黄霑的知名度更高,这与卢黄两人的性格有关。黄霑作风狂放,除了填词,还能亲自上场唱歌,更是著名的广告人、主持人,而卢国沾则作风内敛,在一九九零年中风后更鲜有接受访问。两人命运的分野,也源于他们效力的电视台的命运歧途,黄霑词作主要在无线电视,作为“大台”有惯性收视,传播度更高,卢国沾词作则主要在“万年老二”的丽的、亚视出现,传播度自然稍逊一筹,踏入千禧年前后,丽的、亚视多次股权易手,千禧年后数年间更停止电视剧生产,甚至在二零一六年四月二日停止了其作为全球华人第一个电视台的历程,成为历史。卢的词作很大部分淹没历史洪流里,不为年轻一代所熟知。
卢国沾在词作上于一九七五年出道,处男作是《巫山盟》,七八年加盟丽的电视,与作曲家黎小田、菲律宾裔编曲家奥金宝(Eugenio Nonoy Ocampo)组成铁三角,而唱出三人心血结晶的则是以“惨”沧桑悲凉、假音著称的叶振棠以及一身正气的关正杰。从一九七八直到八三年这五年期间是丽的电视的黄金时代,台前幕后精英还包括麦当雄、李兆熊、萧若元、程小东等人,带领丽的电视建立出另一种风格,着重社会现实,戳破资本主义社会衣香鬓影背后的尔虞我诈,更有一种狂放、霸气,以有限资源“大卫打倒哥利亚”的豪情(收视长期屈居第二的弱台决战大台)。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是香港发展的黄金时代,香港文化实力也空前绝后,饮誉全球华人,更输出到欧美等地。当中备受瞩目的就是电视工业的发展,在此时爆发“电视大战”,无线电视与丽的(八三年更名为亚洲电视)争霸,你来我往,竞争促使双方提高制作水平,奇谋百出,是一段电视史上势均力敌的大战。也随着这场大战,卢国沾的词作广为人知,在中国内地最脍炙人口的就数一九八一年的《大侠霍元甲》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又名《大侠霍元甲》),该剧是中国内地第一部引进的香港电视剧,“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的歌词在中国大陆街知巷闻,成为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卢国沾词作,尤其在丽的亚视年代,充满阳刚气质,霸气凌厉,笔名“安裕”的《明报》前执行总编辑姜国元就说他代表了丽的亚视的精神:“已成经典的一九八零年《大内群英》卢国沾填词的主题曲实是当时丽的自况——虽然‘面对绝境,难道我会颓然后退’……”安裕又说:“无线电视走向中产阶级,丽的拥抱草根一族,后者以麦当雄为主的cult film系和李兆熊的新写实主义系为代表,紧贴公屋观众,与无线的华服场景靓仔靓女(俊男美女)分庭抗礼。”
卢国沾词中有浓厚乡土情怀的《大地恩情》:“人于天地中/似蝼蚁千万/独我苦笑离群/当日抑愤郁心间”,成为一代经典,后来“歌神”张学友参加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的出道作也是《大地恩情》,足见在香港音乐史上的地位。
《浴血太平山》又写道:“生/原是一笔赌注/要勇气来做决定/赌/正显我真本性/你听那刺激欢呼声/胜负未定/决未认命/但令我忧愤是以后前程/我到底栖身于千变世界/不管我胜或负但有血腥来做证。”
当时无线电视的武侠剧多改编自金庸、古龙的小说,惟丽的亚视没有财力购入版权,只能由戏剧部自行创作,其风格阳刚、霸气较诸无线有过之而无不及,词作亦由卢国沾创作,包括《天蚕变》的“独自在山坡/高处未算高/命运在冷笑/暗示前无路/浮云游身边/发出警告/我高视阔步”、续作《天龙诀》的“天边有星/伸手要采/哪怕极疲累/远近河岳/请你记住/江山归我取……见我傲然踏河山/冷风轻吹/吹干血和泪”。
这些词作都反映了丽的、亚视向无线霸权发起挑战的决心与信心。这波电视革命的高峰是一九八零年的九月攻势“千帆并举”,丽的首部乡土剧《大地恩情》令无线电视的《轮流传》被逼腰斩(收视为六比四),及后《浴血太平山》收视率一度超过无线,彼时丽的每日更播放新闻节目主播刘家杰播报的“狂风扫落叶,风水轮流转,将友台节目连根拔起”。
惟丽的这场电视革命虎头蛇尾,在关键时刻,澳洲老板财困,将股权易手,包括麦当雄、萧若元和卢国沾等台前幕后精英离开丽的,及后丽的也更名为亚视,亚视及后偶有佳作,但已无法与无线电视争锋。丽的、亚视的电视革命失败,卢国沾离任丽的宣传总监后,仍有词作,但作品也少了阳刚霸气的味道。安裕也说,“亚视隐入历史,港人心头抽搐,盖失去的不仅是一家电视台,而是‘浮云游身边发出警告,我高视阔步’、对一己对我城俱自信满满的昔日。”时至今日,这段“狂飙突进运动”的风采仍令人神往。
卢国沾之后,香港流行曲的阳刚霸气一系传承乏人,黄霑的博士论文《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一九四九至一九九七)》就说:“九十年代词人多了一批同性恋人士进入行列,作者有理由相信香港流行曲词词风突变,与此有关。”但黄霑作为严谨的学者,只能说“但作者没有足够的心理学训练,来作这方面的分析”,因此存而不论,惟客观事实则是九十年代后,尤其是卢国沾之后,阳刚气质的词作在香港越见越少。
卢国沾淡出词坛多年,惟他的影响力仍绵延至今,九十年代后崛起的香港词人代表林夕未入行前,便是卢国沾的超级粉丝,林夕曾说,“阅读卢国沾的歌词,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享受”“有时候,我不解为何卢国沾的作品没有纳入现代中文课本的范文”。知名粤曲撰曲家王君如曾写过一首七绝,赞赏卢国沾的词:“浮生六劫词凄美,大地恩情土味浓。写尽秦皇枭霸气,当今高手数卢翁。”歌手黄耀明也翻唱过多首卢国沾的词作,在二零一六年办过一场“美丽的呼声听证会”,致敬丽的电视那场未竟的电视革命。
来源:黄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