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7 年,侵华日军的铁蹄无情地践踏南京,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让这座城市瞬间沦为人间地狱。在那无尽的黑暗中,有一群国际友人,他们和南京民众一起守护生命。
1937 年,侵华日军的铁蹄无情地践踏南京,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让这座城市瞬间沦为人间地狱。在那无尽的黑暗中,有一群国际友人,他们和南京民众一起守护生命。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中英绘本《1937,那些人:约翰・拉贝》和《1937,那些人:辛德贝格》。八月,南京大学“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带着这两本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温暖的人性光辉的书,漂洋过海,从中国去往德国和丹麦,让世界的记忆多一份见证。
历史的黑暗时刻
他们,是闪耀的星光
《1937,那些人:约翰・拉贝》通过精美的图文,全方位展现了拉贝的人道主义壮举。拉贝,这位来自德国汉堡的商人,在南京担任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华代表。南京大屠杀期间,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建立了 “南京安全区”,竭尽全力守护了 20 多万中国难民的生命。他的日记详细记录了日军的种种暴行,成为揭露日军罪恶的铁证。
书中对约翰·拉贝对保护中国难民事迹的记录,让我们仿佛能看到拉贝在战火纷飞中忙碌的身影,感受到他对中国人民那深厚而真挚的情感。
《1937,那些人:辛德贝格》则为我们讲述了丹麦青年辛德贝格的传奇故事。1937 年 12 月,年仅 26 岁的辛德贝格抵达南京江南水泥厂。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难民,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果断地收留了他们。
他和卡尔·京特在水泥厂升起德国和丹麦的国旗,以此来对抗日军的侵扰。他还冒着生命危险进城,向拉贝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递交控诉日军暴行的文件,为揭露日军的罪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在水泥厂开办临时小医院,全力救助难民和受伤士兵,还与日军巧妙周旋,为南京国际安全区提供食物。辛德贝格的义举,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在战争的黑暗中熠熠生辉。
书籍漂洋过海来到他们家乡
传递中国人的感恩与和平的信念
这两本书的出版,不仅仅是对那段惨痛历史的铭记,更是为了向世界传递和平的理念。南京大学 “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 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精心打造了这两部作品。它们采用中英双语对照的形式,既方便国内读者阅读,也能让海外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当这两本书漂洋过海来到德国和丹麦时,它们成为连接中德、中丹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让世界的记忆中又多了一份珍贵的见证。
“我的邻居——约翰·拉贝”展览成功举办
8月15日上午10时,由南京大学“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主办的“我的邻居——约翰·拉贝”展览在德国汉堡豫园开幕。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汉堡总领事丛武先生、约翰·拉贝曾外孙克里斯托弗·赖因哈特等中德各界人士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团队播放了李芷瑶等成员制作的《对话拉贝》中德双语视频,介绍了拉贝先生的人道主义壮举、《拉贝日记》的重要史料价值,并展示了团队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历史学者、和平人士与媒体人等的采访资料。随后,团队成员王岳川、桂晶鑫向现场嘉宾介绍团队原创绘本《约翰·拉贝》,并向现场嘉宾赠书。
出席活动的拉贝曾外孙克里斯托弗·赖因哈特介绍,拉贝与中国的渊源很深。1937年12月南京彻底沦陷后,拉贝坚定不移,乐观向上,为难民带来希望。作为德国公民,拉贝的记录是构建完整历史图景的重要拼图。“唯有如此,人们才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避免战争重演。”
图为赖因哈特看介绍拉贝生平的展板。人民网记者 刘仲华摄
《辛德贝格》新书全球首发式
于丹麦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举行
8月21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的朋友——辛德贝格”展览开幕式暨《辛德贝格》新书全球首发式在丹麦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中丹各界代表100余人参加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南京大学“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布展。展览以图文介绍、实物展示、数智化产品互动等方式,对丹麦人贝恩哈尔·辛德贝格的人生事迹进行回溯,聚焦辛德贝格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坚守江南水泥厂,救助和保护近2万中国平民的义举。
南京大学德语系主任陈民:之所以将展览定名为“我的朋友——辛德贝格”,是因为辛德贝格抵达南京时年仅20多岁,与“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中的许多学生年纪相仿。他的勇敢、智慧与善良是学生们深深敬仰并努力学习的品质。对他们来说,辛德贝格是一位朋友,是值得年轻人效仿的榜样。
中国驻丹麦大使王雪峰:辛德贝格的英勇事迹成为中丹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生动见证。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始终铭记他。纪念辛德贝格,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丹麦,辛德贝格的故事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南京大学师生团队来到辛德贝格的家乡,瞻仰了他的雕像。那座雕像,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当年辛德贝格的英勇事迹,也让丹麦人民对他的正义、勇敢和奉献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辛德贝格》在丹麦
历史启示:照亮未来的记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我们回望80年前的苦难与救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残酷的战争,更是人性的光辉与国际主义精神。这两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纪念,更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诠释。
本次活动获得很多媒体的报道——
谨以此书
致敬所有在黑暗中擎灯前行的人
愿和平永驻,光明长存
来源: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