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学武器使用:1939年3月,大本营授予冈村宁次使用1.5万筒毒气的权力,4月11日,裕仁批准由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发出的第110号指令,授权华北和蒙古的日军使用毒气;1940年7月,裕仁同意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的请求,授权日军在中国南方使用毒气。不过在太平洋战争
裕仁(1901年4月29日 - 1989年1月7日)是日本第124代天皇,称号昭和天皇,他在位期间给中国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后宣布日本投降。
战争决策角色
裕仁并非如部分人所认为的只是象征性的傀儡君主,而是在二战期间始终处在决策中心。
化学武器使用:1939年3月,大本营授予冈村宁次使用1.5万筒毒气的权力,4月11日,裕仁批准由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发出的第110号指令,授权华北和蒙古的日军使用毒气;1940年7月,裕仁同意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的请求,授权日军在中国南方使用毒气。不过在太平洋战争中,因担心遭到美国化学武器的报复,他明令日军禁止使用毒气。
细菌战实施: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裕仁天皇批准在北平组建第一八五五部队,在南京组建第一六四四部队,在广州组建第八六O四部队,与在东北的第七三一部队协同实施细菌战。从1940年起,日军在中国20个省进行过细菌战,致使200多万军民丧生。
无差别轰炸:裕仁下令对锦州、重庆及其他城市进行战略性无差别轰炸,使用了多种杀伤力极强的炸弹。其中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8月,日机出动9500多架次空袭重庆,投弹21500枚,炸死市民1.18万多人,伤1.41万多人,损坏房屋17600余栋。
“三光政策”:1938年年底裕仁签发实施无人区作战的第241号《大陆命》,日军开始毁灭作战役,并且愈演愈烈,发展成“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作战”,据估算,在这些作战中被杀害的中国非武装人员在240万以上。
制贩毒品:裕仁还将制贩毒品作为对华战略的一部分。在中国的鸦片买卖由日本陆军、外务省和兴亚院控制。三菱商事公司和三井物产公司采购伊朗鸦片运到中国,伪满洲国与冀东伪政权的鸦片大量走私到关内,然后都委托给中国派遣军在各城镇所设立的特务机关分销。
宣布投降过程
1945年时,日本在战争中已陷入绝境。《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这是反法西斯同盟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最后通牒。此时日本国内资源枯竭、民生凋敝,国际上又面临着反法西斯阵营的强大压力。美国分别于8月6日和9日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发动八月风暴行动。 在多方压力和局势的逼迫下,1945年8月14日10时50分,日本召开最后一次御前会议,天皇裕仁作出接受同盟国答复的决定,并让政府起草“停战诏书”。14日午夜至15日凌晨,少数顽固法西斯分子阴谋发动政变,妄图阻止投降,但被镇压。1945年8月15日中午12时,裕仁天皇通过录音电台广播的方式向全日本发表《终战诏书》,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同盟国。同年9月2日的投降仪式上,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战后情况
按照国际惯例,裕仁作为战争的最高决策者,本应受到严厉的战争审判。但出于美国的战略利益考量,希望保留日本天皇制以更好地控制日本,最终裕仁免于被起诉和审判。他继续担任日本天皇直至1989年1月7日因十二指肠癌去世。
来源:深度人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