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样的是,一直做服装批发生意的王姐看着仓库里积压的春装苦笑,往年这时候早该上新款了。就连楼下开理发店的小王都在抱怨,现在会员卡现在根本卖不动。
凌晨三点,送外卖的骑手李叔在空荡的写字楼前刷着手机,看着屏幕上的收入,他叹了口气,这个月收入比去年同期少了1800元。
同样的是,一直做服装批发生意的王姐看着仓库里积压的春装苦笑,往年这时候早该上新款了。就连楼下开理发店的小王都在抱怨,现在会员卡现在根本卖不动。
钱越来越难挣似乎在近两年已经成为了人们谈论的话题,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人普遍都觉得钱越来越难挣了呢?
曾经风光无限的教培行业,从估值千亿到一夜归零只用了45天;房地产中介们还没从学区房狂欢中清醒,就迎来了二手房指导价的冷水浇头。
如今一个行业的生命周期,已经从过去的十年缩短到三年。就像深圳华强北的档口老板说的:"以前卖山寨机能吃三年红利,现在卖新款智能机三个月就能烂大街。"
当拼多多把9.9包邮变成行业标配,当直播带货把价格战打到骨折,整个商业世界正在经历利润的集体脱水。
有个朋友在义乌做小商品批发,他说:同样一款保温杯,2018年出厂价35元,现在被压到19.9元还得包邮。更可怕的是消费者已经养成比价强迫症—78%的95后会在三个以上平台比价后才下单。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身上都背着债务,或是房贷,或是车贷,看过一个数据,现在普通人每赚100块要先还62块债。
朋友小张曾告诉我说:"三年前敢买3000块的球鞋,现在连视频会员都要找人拼单。"
更残酷的是,中产引以为傲的"睡后收入"正在消失—理财收益跑不赢通胀,房产市值缩水,连茅台股价都能腰斩。
富士康郑州工厂的招工启事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普通操作工时薪从26元降到21元,因为有更多机器人上岗。
近两年,降薪裁员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常态。更可怕的是AI的突袭—某电商公司用AI客服替代了40%人工客服,每年省下千万成本,但同时也造成了大多数的人下岗。
当你在抖音刷着"轻松月入十万"的暴富神话时,河南农村的大妈正在被直播间19.9元的"金条"骗走养老钱。
知识付费领域更是个重灾区:据统计,95%的理财课程学员根本没赚回学费。这种新型贫困的本质,是认知落差正在以指数级速度扩大。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财富战争中,我亲眼见过东莞的工厂老板转型做跨境电商半年翻身,也见过00后大学生靠AI绘画工具月入五万。
其实,不是钱变难挣了,而是挣钱的逻辑彻底变了。当我们都在抱怨钱越来越难挣的时候,却有很多人另辟捷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赛道。
不得否认,现在的经济环境确实差,但能在这种环境中幸存下来的,从来不是最强大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
来源:聚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