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机密文件:若与北约开战,将首先进攻日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7 19:19 1

摘要:更让人不解的是,俄罗斯为何会将目标锁定在这些看似距离冲突中心较远的国家?究竟是战略需要,还是俄罗斯故意在亚太制造更多不稳定因素?

在2025年初,一份来自俄罗斯的机密军事文件意外泄露,引发了全球震动。

文件中提到,若俄罗斯与北约爆发冲突,俄罗斯的战略计划中将首先瞄准日韩。

这一出乎意料的内容迅速成为国际间讨论的焦点,引发了关于未来战争走向的广泛猜测。

文件详细列出了俄军可能的攻击目标,其中包括日本的三泽空军基地和韩国的釜山化工厂。

这些地区的选择令外界颇感震惊,因为日韩一直是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前沿阵地。

更让人不解的是,俄罗斯为何会将目标锁定在这些看似距离冲突中心较远的国家?究竟是战略需要,还是俄罗斯故意在亚太制造更多不稳定因素?

2025年1月,英国《金融时报》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报道披露了俄罗斯29份军事机密文件的存在,这些文件的时间跨度从2008年一直延续到2014年,记录的内容让人瞠目结舌。

文件里详细规划了俄罗斯在与北约发生全面冲突时,将优先对日本和韩国发动攻击的具体方案,总共列出了160个军事和民用目标作为打击对象。

这些文件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军事活动作为佐证。

早在2013年,俄军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就亲自指挥了一场名为“东方-2014”的大型军事演习。

这场演习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展开,动用了超过10万名士兵、数千辆装甲车以及数百架飞机和舰船,规模之大在当时震惊了国际社会。

演习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模拟远东地区遭到多国联军攻击的情景,俄军在此情况下演练了核反击的完整流程。

演习中,俄军测试了从常规作战到核武器的无缝衔接,包括使用战术核武器打击敌方关键节点。

俄罗斯会有这种方案,和北约有很大的关系。

2024年,北约秘书长延斯·吕特在芬兰设立了一个新的陆军指挥部,这一举动迅速点燃了俄罗斯的怒火。

芬兰这个北欧国家,历史上长期奉行中立政策,但在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持续升级的背景下,芬兰最终选择加入北约。

俄罗斯外交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指责北约此举是对其东翼安全的严重威胁,并警告这将导致双方的对抗进一步升级。

从莫斯科的视角看,芬兰的军事化转变和北约的靠近,无疑是对其边境安全的一次重大挑战。

与此同时,吕特在北约内部推动的“2030防务计划”也在稳步推进。

这项计划的核心是将北约成员国的军费开支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3%,旨在为未来十年可能爆发的冲突做好准备。

尽管一些经济较弱的成员国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这一比例过高。

但吕特坚持推进,他认为面对俄罗斯日益强硬的姿态,北约必须展现出足够的军事决心。

除了军费的增加,吕特还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设想:将日本纳入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组成的“奥库斯联盟”核潜艇计划。

这一步棋显然与俄罗斯军事文件中提到的“斩断美军远东支点”策略形成了直接对撞,因为日本作为美国在亚太的关键盟友,一旦深度融入这一计划,将显著增强美军在该地区的投射能力。

同一年,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留斯也加入了这场博弈。

他主导的“欧洲天空之盾”反导系统开始加速部署,这一系统旨在整合欧洲各国的防空资源,构建一个覆盖整个大陆的反导网络。

德国为此投入了巨额资金,2024年军费开支已达到750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皮斯托留斯还批准向乌克兰提供“豹2”坦克,这一决定在俄乌冲突进入胶着阶段时尤为引人注目。

北约正在通过军事力量的全面升级,试图压制俄罗斯的扩张势头,确保其盟友的安全无虞。

日本和韩国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坚定盟友,在2025年曝光的俄罗斯军事文件中被直接列为首要打击目标。

韩国的浦项钢铁厂这家位于韩国东南部的工业巨头,年产钢材高达460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

更重要的是,它为美军亚太舰队提供了70%的特种钢材,这些钢材被用于制造军舰、潜艇和战斗机等关键装备。

一旦浦项钢铁厂遭到打击,不仅美军的装备补给将陷入瘫痪,韩国自身的经济命脉也将遭受重创。

日本的处境同样严峻。俄罗斯文件中提到的打击清单包括三泽基地的奥尻岛雷达站。

这座雷达站位于日本青森县,隶属于航空自卫队,负责监视太平洋上空的动态,并与美军共享实时情报。

文件计划使用图-160战略轰炸机发射Kh-101巡航导弹,对其进行远程攻击,以瘫痪日本的空中预警能力。

俄罗斯文件中还提到了釜山化工厂作为潜在目标,这一细节引发了更多猜测。

该工厂由韩华集团运营,主要生产工业化学品,但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它可能为北约生产芥子气解毒剂等物资。芥子气是一种致命的化学武器,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其解毒剂对于现代化学战防御至关重要。

如果这一猜测属实,釜山化工厂的被毁将削弱北约在化学战中的应对能力。

北约和韩国官方均未对此作出确认,这一信息仍停留在推测层面。

此外,朝鲜半岛铁路隧道也出现在清单上。

这条隧道连接韩国与朝鲜,是美韩“装甲走廊”计划的重要一环。

该计划旨在冲突爆发时,将美军的装甲部队迅速从韩国南部运往北部前线,支援作战。

俄罗斯显然看透了这一部署的战略价值,计划通过打击隧道切断美韩的运输通道,削弱其快速反应能力。

2025年的文件曝光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副教授鹤冈路人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指出,俄罗斯的打击清单显示出其意图不仅限于局部冲突,而是要通过摧毁日本和韩国的核心设施,将战争的影响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

他特别提到,如果俄罗斯将欧洲的冲突“横向升级”到亚洲,日本的预警时间将被压缩到极短,可能只有几小时甚至几分钟。

2024年12月,俄罗斯国防部长安德烈·别洛乌索夫在国防部的一次高层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俄罗斯需要在未来十年内为可能与北约爆发的冲突做好全面准备。

这番表态迅速传遍全球,成为当年国际军事领域的重大事件。

别洛乌索夫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曾在联邦安全会议担任副秘书,积累了丰富的战略经验。

他上任后不久,便开始推动远东地区的军事升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堡垒化防御体系”的构建。

这套体系以勘察加半岛为重心,这里部署了09852型潜艇,也就是外界普遍认为的“别尔哥罗德”号。

这艘潜艇在2022年正式服役,长度超过184米,水下排水量高达3万吨,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一张王牌。

“别尔哥罗德”号的核心任务是搭载“波塞冬”核鱼雷,这一武器自2015年首次曝光以来,一直被视为俄罗斯军事科技的巅峰之作。

它的正式名称是“Status-6海洋多用途系统”,采用核动力推进,能够在水下1000米深处以超过100公里的时速航行,射程可达数千公里,几乎无法被现有的反潜系统探测到。

更令人关注的是,“波塞冬”携带的核弹头威力据称高达数千万吨当量,足以在目标区域引发高达500米的海啸。

这种海啸一旦袭击沿海城市或军事基地,将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其威力甚至被俄罗斯官方宣传为“末日武器”。

早在2018年,俄罗斯媒体曾播放一段测试视频,展示“波塞冬”从潜艇发射的瞬间,尽管细节被严格保密,但其潜在威胁已足以震慑任何对手。

俄罗斯通过这一部署,向北约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息:在常规军力上可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俄罗斯将依靠“不对称威慑”来平衡力量对比。

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利用技术上的突破制造一种让对手无法承受的代价,从而迫使其在军事决策时保持谨慎。

就在别洛乌索夫发表声明后不久,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亚历山大·格鲁什科也在国际场合发声。

他提到1962年的加勒比海危机,回顾了当年美国和苏联如何在核战争边缘通过谈判化解危机。

这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官曾参与《中导条约》的谈判,深谙大国博弈的微妙之处。

他在《共青团真理报》的采访中暗示,白令海峡已经成为新型核鱼雷的部署区域。这一水域宽度仅85公里,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是俄罗斯与美国阿拉斯加之间的天然分界线。

格鲁什科的表态将军事威慑与历史经验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被称为“柔术外交”的策略。

国际社会在这场博弈中的态度错综复杂。

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但因俄罗斯和中国的否决权而未能达成决议。

欧盟发表声明谴责俄罗斯的威胁,同时呼吁通过外交途径缓和局势。

美国内部则出现了分歧,部分人士主张加强对欧洲和亚洲的军事部署,另一些则倾向于通过谈判避免冲突升级。

面对俄罗斯的军事部署和北约的强硬回应,全球各国既担忧局势失控,又在等待一个可能改变格局的关键时刻。

未来十年,这场被称为“新冷战”的较量究竟是走向缓和还是彻底摊牌,仍悬而未决。

参考资料:[1]漆海霞.新冷战还是长和平:不确定性下的未来[J].国际政治科学,2024,9(3):I0006

来源:朱竟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