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寒风凛冽的冬日,北京胡同深处飘来一缕浓香,那是卤煮火烧独有的烟火气。作为老北京的平民美食,这道源自光绪年间的市井佳肴,用一锅百年老卤熬煮出最温暖的冬日记忆。
寒风凛冽的冬日,北京胡同深处飘来一缕浓香,那是卤煮火烧独有的烟火气。作为老北京的平民美食,这道源自光绪年间的市井佳肴,用一锅百年老卤熬煮出最温暖的冬日记忆。
走进南城某条不起眼的胡同,推开斑驳的木门,老铜锅里翻滚的卤汤正咕嘟作响。师傅手持长勺,将大肠、肺头、炸豆腐与火烧在汤中翻搅,蒸汽氤氲间,八角、桂皮、草果的香气与肉香交织,瞬间驱散周身寒意。这里的卤煮讲究“一卤二煮三浸”:猪大肠需用盐醋搓洗七遍去腥,肺头焯水后气孔张开如海绵吸饱卤汁,死面火烧烙至外硬内虚,入锅浸煮后能吸附30ml卤汤而不散。
当粗瓷碗端上桌,红亮的卤汤裹着油亮的肠圈,肺块孔洞中渗出琥珀色汁水,井字切块的火烧棱角分明。第一口咬下,火烧在齿间爆开卤汁,大肠软糯弹牙,肺头细腻鲜嫩,腐乳的咸香、蒜泥的辛烈与韭菜花的鲜美在舌尖碰撞。老食客总会要上一勺免费棒子面粥,粗粮的质朴恰好中和卤味的厚重。
胡同里的卤煮店常是拼桌而食,塑料凳上坐着西装革履的上班族、裹着军大衣的大爷和举着相机的游客。无需拘谨,用勺崴着吃才够地道。当额头沁出细汗时,再灌一口北冰洋汽水,冰火交织的畅快感让寒冬也变得生动起来。
如今,这道平民美食已衍生出火锅、汉堡等新派吃法,但胡同深处的老味道始终未变。正如“小肠陈”非遗传承人所说:“卤煮的魂在老汤里,更在街坊四邻的寒暄中。”冬日寻一碗卤煮,寻的不仅是味觉满足,更是老北京那份热气腾腾的生活哲学。
来源:斤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