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Musica Española,中文翻译过来就是“西班牙音乐”,顾名思义就是集合了西班牙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录音专辑。《Musica Española》在1992年发行的一个系列的唱片,均为双碟装,以中价形式发行。这个系列的专辑似乎在市场上很少见,我手上目前只有其
Musica Española(西班牙音乐)
Musica Española,中文翻译过来就是“西班牙音乐”,顾名思义就是集合了西班牙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录音专辑。《Musica Española》在1992年发行的一个系列的唱片,均为双碟装,以中价形式发行。这个系列的专辑似乎在市场上很少见,我手上目前只有其中一套。
我这套《Musica Española》唱片里面收录的录音分别来自1958年,1966年,1977年和1985年,有单声道录音,有立体声录音,有模拟录音,也有数码录音。其中,CD1是萨拉萨蒂的小提琴作品,CD2是竖琴作品,还有《阿兰胡斯协奏曲》。总体来说,尽管是中价唱片,但可以听得到声音品质也是很好。
在CD1的小提琴作品里面就收录了8首“西班牙舞曲”,由Alfredo Campoli演奏小提琴,在1977年录制。在录8首曲子的时候,Alfredo Campoli已经是71岁的高龄,所以未免在演奏上显得力不从心。唯独音响效果还不错,可以作为演示片段。而Ruggiero Ricci录制“阿拉贡霍塔舞曲”,“巴斯克随想曲”和“引子与塔兰泰拉”的时候才40岁,尽管是单声道录音,但因为演奏上神采奕奕,热情澎湃,而且只有1把小提琴和1台钢琴,所以我并不介意单声道录音。
至于CD2,恐怕最为熟悉的曲目就是Joaquín Rodrigo(华金·罗德里戈)的《阿兰胡斯协奏曲》,由Charles Dutoit(夏尔·迪图瓦)与伦敦爱乐团乐团合作演出。不过这版本并不是用古典吉他与乐队演奏版本,而是竖琴与乐队的版本。另外还有其他多位西班牙作曲家的竖琴独奏作品。不过相对来说,这些曲目都比较冷门,但仅仅从音响效果的角度都不错,可以作为音乐演示片段。
在封面画方面,为了对应西班牙的音乐作品。这张《Musica Española》专辑的封面画叫《Jardín de la Casa Sorolla》,直接翻译成中文就是“索罗利亚之家花园”,是西班牙近代画家Joaquim Sorolla i Bastida(华金·索罗拉)的作品。他是一位多产的画家,留下的作品超过两千幅。他成熟时期的作品被人们认为是印象派,后印象派以及光影主义的杰作。
金童&玉女
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香港乐坛打造了“四大天王”,再次创造了中国香港流行音乐乐坛的巅峰。而内地乐坛方面,广东“新时代”唱片公司把香港唱片业的艺人签约制引入内地,并成功的打造了由毛宁和杨钰莹两位歌手组成的“金童玉女”组合,红遍大江南北。这张《金童&玉女》专辑在1993年由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出版,新时代音像器材总汇发行的唱片,是一张精选专辑。《金童&玉女》专辑里面收录了两人演唱的多首名曲,包括风含情水含笑、月亮船、轻轻的告诉你、晚秋、涛声依》、蓝蓝的夜,蓝蓝的梦等。其中,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晚秋都是传唱度很高的歌曲,至今依旧朗朗上口。
在我的记忆当中,我家最早购买毛宁和杨钰莹专辑是盒式录音带,用一套南方牌的组合音响播放,每当父亲下班回家第一时间就是打开音响,听他们的歌,有时候甚至带上工友们回来听,而且当时的盒式录音带还提供一段伴奏,内附歌词,目的是让大家跟着伴奏学唱。至于这张唱片是我父亲购买了CD机之后买的其中一张CD唱片,还有一张是杨钰莹的《风含情水含笑》。当时最大的感觉就是CD唱片的音质明显更好,更清晰。久而久之原来的盒式录音带就渐渐放一边去,因为保存不当,最终送到回收站;要么就是因为当年的卡座机质量太差出现“食带”直接报废,如今就剩下这两张CD唱片。
《金童&玉女》是我近两年来重新从唱片柜里翻出来听的一张专辑,重新听熟悉的旋律和歌声,不得不说这些经典歌曲依然那么好听,拿到鉴赏活动上面作为保留演示曲目也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鸣。从录音效果方面,放到今天说不上发烧录音,但听起来的感觉是自然耐听,在当时的条件,或许这样的效果已经是很好了!
Chasing the Dragon III(追龙精选第三集)
Chasing the Dragon是英国一间小型的唱片公司,成立于2012年,追求发烧级录音制作。Chasing the Dragon直接翻译过来就是“追龙”。而“追龙”恰巧是香港的香港俚语,居然是一种吸毒的方式!音响发烧友和摄影发烧友里面往往会用中毒来形容音色漂亮和旋律优美的音乐,或者的色彩漂亮和构图独特的作品,所以就有“一听中毒”,“色彩很毒”的评语,意思就是会让人着迷,犹如吸毒上瘾。
Chasing the Dragon唱片公司的创始人叫Mike Valentine,曾在BBC电台担任工程师,也喜欢音乐,喜欢音响。Chasing the Dragon的唱片采用著名的DECCA Tree麦克风来录音,声音记录方式有模拟录音和数码录音。至于专辑的发行形式就非常多样化,有黑胶唱片、CD唱片,开盘磁带和数字音乐文档。其中,Chasing the Dragon还是当今少数制作直刻黑胶唱片的公司。所谓直刻黑胶唱片就是声音在现场收录之后做混音,然后直接进入刻片机刻成一张黑胶母盘,减少中间制作环节,大大提高黑胶唱片的音质。
《Chasing the Dragon III》精选第三集一共收录了10段来自不同专辑的选段,音响效果都相当好。目前该专辑发行的形式包括CD唱片、黑胶唱片和数字音乐文件(24bit/192kHz WAV格式)。但Chasing the Dragon公司的唱片目前是中国香港的信昌唱片代理,内地只有少量引入,在电商平台上能够找到零星的资源。但《Chasing the Dragon III》精选第三集就暂时没见着。但Chasing the Dragon公司官网的下载页面里面就已经提供付费形式的数字文件下载,个人认为价格挺贵,35英镑,折合人民币大约315元。这类发烧唱片公司推出的精选集特别适合音响代理商/经销商作为商业演示用途,毕竟音响效果有保证,而且音乐类型较为丰富,包括古典交响乐,古典室内乐,爵士音乐,人声演唱等等,一张唱片里面就能满足多位音响发烧友对音乐的喜好。
海顿C大调第一号大提琴协奏曲/D大调第四号大提琴协奏曲
我挺喜欢听巴洛克音乐,受当时的贵族和宗教影响下,巴洛克音乐听起来给人一种金碧辉煌,富丽堂皇,或者神圣庄严的感觉,仿佛身处华丽的宫廷,或者天主教教堂。论音响效果,我个人认为PHILIPS公司录制的巴洛克音乐的确是一绝,音色美得不像话。这张由Julian Lloyd Webber与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英国室内乐团)合作下的海顿大提琴协奏曲专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张专辑在1983年录制,PHILIPS公司采取数码录音,当年同时以黑胶唱片、CD唱片和盒式录音带形式发行,目前在网络流媒体平台上也能找到。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乐团演奏下的音色十分高贵华丽,甜润而有光泽,对乐曲的旋律把握得很好,可以用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来形容。Julian Lloyd Webber(朱利安·劳埃德·韦伯)在这张专辑里面同时担任大提琴演奏和乐队指挥两个角色,他录制这张专辑时为34岁,可谓年轻力壮,他演奏的大提琴的低音浑厚,反应速度敏捷,当中又略带些阴柔,总体来说比较平稳。
Julian Lloyd Webber这个名字或许对于音响发烧友来说比较陌生。他生于一个英国音乐世家。父亲William Lloyd Webber是英国作曲家和管风琴演奏家,哥哥是世界享负盛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剧作家Andrew Lloyd Webber,现任妻子程嘉欣也是大提琴演奏家,而侄子是唱片制作人。Julian Lloyd Webber早年跟随法国著名大提琴演奏家Pierre Fournier(皮埃尔·富尼埃)学习并完成音乐学业,参与录音,同时也从事音乐教育事业,曾担任曾任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校长,用咱们中国人的话来形容就是“根正苗红,背景强大”!
Julian Lloyd Webber参与录制古典音乐里面,最受英国本土推崇的其中一个录音就是他与梅纽因爵士在1986年录制的Edward Elgar(爱德华·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因为这个录音而获得全英音乐奖,也被《英国广播公司音乐杂志》评选为有史以来最佳版本。此外还参与录制跨流派音乐,也出版书籍,音乐生涯路途上非常多元化,而且影响甚大。在2021年的时候,他被国王授予的勋章和荣誉以表其对音乐领域的贡献。
未完待续
来源:影音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