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南充市委部署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的首战之年,更是蓬安“八大攻坚行动”决胜冲刺的阶段。我县围绕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系统谋划、全面发力,在依法执政、经济发展、政府建设、司法公正以及法治社会构建等多个维度持续深耕,为县域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南充市委部署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的首战之年,更是蓬安“八大攻坚行动”决胜冲刺的阶段。我县围绕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系统谋划、全面发力,在依法执政、经济发展、政府建设、司法公正以及法治社会构建等多个维度持续深耕,为县域高质量发展铺就坚实的法治基石。
紧扣政治导向 淬炼依法执政能力
党委始终将政治导向贯穿依法执政全过程。我县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精心搭建学习平台。不仅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县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学习内容,以及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党校培训课程体系,还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泛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活动,累计达500余场次,推动法治理念在全县干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营造了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为切实扛起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县委将法治建设工作列为县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系统编制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责任清单,把法治建设成效纳入县委综合目标绩效考核体系,构建起权责明晰、分工合理的法治建设责任体系。督促全县各级党委(党组)将法治建设工作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凝聚起法治建设的强大合力。
我县以推广四川省全面依法治县“1 + 8”示范试点成果为契机,着力压紧压实法定职责与法治责任。围绕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绘制法治台账与法治导图,清晰界定责任主体、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有效破解县域法治建设过程中 “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难题。一系列务实举措的落地实施,推动县域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
打造法治沃土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护航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我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审结各类刑事犯罪案件276件。积极推动“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建设,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行动,2024年以来化解矛盾5300余件,化解率达98%。
在推动发展提质增效进程中,我县出台《2024年招商引资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围绕机械汽配、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开展招商工作。组织“送法进企”“法治体检”活动300余场,助力企业健康发展。针对部分“老字号”商标、商号保护存在盲区的情况,制定《建立“蓬安品牌”地理标志保护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加强对“蓬安品牌”地理标志及“老字号”企业的法律支持 。
在服务保障民生上,实现了县、乡、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妥善处理医疗、教育、安全生产等领域的民生案件,筑牢劳动者权益保障防线。2024年以来,共向相关单位和个人发出22份涉未成年人提示卡与指导令,为30余名涉案未成年人提供一对一精准帮扶。对27名困难人员实施司法救助,办理“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法律援助案件520余件。
锚定依法行政 筑牢法治政府防护网
在职能优化、制度建设、执法改革等方面多点突破。我县以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为切入点,调整公布32个部门权责清单通用目录(2024版),形成5552项县级行政权力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创新性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精心编制“马上办、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四办目录,推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一窗发证”。改革成果斐然,申请材料精简幅度超60%,办理环节压缩70%,办理时限缩短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显著提升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捷度与满意度。
在行政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精编决策事项目录,致力于构建程序严谨、权责清晰、衔接有序、运行高效的合法性审核机制。通过对行政决策的严格把关,2024年以来开展行政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208件,同步完成7件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及备案审查工作,从源头上为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规范性筑牢防线,保障行政决策合法合规、科学合理。
持续推动重点领域执法改革走深走实,全力完善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6大重点领域综合执法改革体系,有序推进乡镇(街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现执法力量向基层下沉。严格落实“一目录五清单”制度,积极推广“首违免罚”“微笑执法”等柔性执法模式,做到宽严相济。其中,蓬安县市场监管局“证据固定有‘力度’,柔性执法有‘温度’”的创新举措入选全省典型案例库,为全省执法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借鉴。
2024年以来,我县强化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工作衔接。新收行政复议案件79件,同比增长107.9%;办结71件;办理行政应诉案件37件,已审结24件,胜诉20件,胜诉率83.33%,行政负责人出庭率100%,有力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某早教幼儿园不服行政处罚,向蓬安县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秉持“公正高效、复议为民”原则,组建专班查阅材料、听取诉求。因原处罚决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便依法撤销处罚,维护幼儿园权益。早教幼儿园送来写有“人民司法担当,匡扶正义天使”的锦旗致谢。
坚守公平正义 奏响司法公信最强音
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县司法系统持续深化司法改革,从审判、检察、执行多个维度发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大力推广小额诉讼程序,积极推进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拓宽速裁和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简化办案流程,实现案件科学繁简分流。坚持“数字改革赋能”理念,构建审管等“六大系统”,强化“组合云”审理模式,推动“云上开庭”常态化,打破时空限制,为当事人提供便捷的诉讼服务。得益于这些举措,案件平均审理时长降至29.1天,且1篇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库,为同类案件的审判提供参考。
为助力检察监督提质增效,我县检察院立足法律监督宪法定位,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勇于监督,全面提升检察监督效能。办理的赵某诉县民政局婚姻登记检察监督案,获评“四川省检察机关行政检察优秀案例”。办案期间,研发“诉讼离婚后补领结婚证”大数据监督模型,排查出4条补领登记线索。经核实,向县民政局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整改。针对案件反映的文书移送和信息共享问题,该院牵头搭建婚姻信息共享机制,相关做法获省检察院刊发。
围绕“高效执行,共促诚信蓬安”建设,锚定解决执行难目标,打响“执行亮剑”品牌。通过简化立案材料、优化执行流程、实施繁简分流,大幅提升执行效率。依托“执行110”24小时值守机制,快速拘传被执行人,查扣冻被执行财产。与税务部门搭建定向询价机制,开通“一站式”网络拍卖。开展专项行动,对失信人员实施多领域联合惩戒,严厉打击规避执行行为。在全市法院“执行大比武”中,我县法院勇夺第一。“一把手”抓执行的经验在全省法院推广,执行工作一体化考核连续四年领跑全市。
弘扬法治风尚 涵养全民法治精神
深度融合法治文化建设与改革发展、基层治理体系,整合多方行业资源,全力打造普法阵地网络,建成500余个普法阵地。其中,笔架山法治文化广场凭借独特的设计与丰富的法治内涵,获评首届四川十大重点培育法治阵地。广场不仅是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成为居民学习法律知识的户外法治课堂,将法治元素巧妙融入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的法治素养。
紧跟时代步伐,搭建线上线下多元融合的立体宣传矩阵。线上,通过新媒体平台累计发布普法内容1.7万余条,并创新推出AI普法主播“蓬司君”。由“蓬司君”自制的法治微视频,凭借生动有趣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内容,累计浏览量突破8万次,有效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拓宽了法治宣传的覆盖面,让法治资讯触手可及。2024年,蓬安县司法局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汇聚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人民调解员等“五员”力量。围绕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精心定制“普法菜单”,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服务活动1万余场次,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让法治宣传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为推动法治理念落地生根,帮助普通群众学法、用法,一套以普通农村群众“张三”为主角的普法读本应运而生。《“张三”身边那些法律事儿》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为蓝本,按照人一生的成长轨迹与社会经历,设置“小时候”“打工”“结婚”等13个实体法章节,以及“打官司”“执行”2个程序法章节,系统解读普通群众从出生到离世可能遭遇的法律问题,把晦涩的“成文法”转化为易懂的“内心法”,引导群众养成依法办事的好习惯。目前,该读本已由法律出版社面向全国发行,助力广大群众提升法律素养,推动全社会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氛围。
蓬安县法治建设成果丰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助力产业升级、项目落地,显著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如今,蓬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未来,我县将持续深化法治建设,沿法治轨道开创发展新局面,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法治蓬安
来源:南充政法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