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当时被烧的那根雪糕用料,我们但凡偷工减料一点,那它就绝对是化的,你想让它怎么化它就怎么化。”9月1日,钟薛高创始人林盛在视频中这样回应曾经引发广泛关注的“雪糕火烧不化”事件。
一支雪糕在火焰中依然保持形状,这不是添加剂过多,而是真材实料的表现?钟薛高创始人林盛的最新回应引发热议。
“如果说当时被烧的那根雪糕用料,我们但凡偷工减料一点,那它就绝对是化的,你想让它怎么化它就怎么化。”9月1日,钟薛高创始人林盛在视频中这样回应曾经引发广泛关注的“雪糕火烧不化”事件。
林盛解释,钟薛高雪糕中含有40%甚至接近50%的干物质,包括牛奶、稀奶油、全脂乳粉、冰蛋黄和干酪等,这与含水量高达95%的普通雪糕完全不同。在他看来,这些干物质正是“真材实料”的体现,而非消费者质疑的添加剂过多问题。
01 舆论风波,雪糕烧不化引发质疑
2022年,有网友发现钟薛高的雪糕在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甚至用火烧也不完全融化,这一现象立即引发了全网关注和质疑。
消费者普遍担心,雪糕不能正常融化可能意味着添加剂过多,或者含有不明成分。一时间,“雪糕里有胶”的说法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对钟薛高这个品牌造成了巨大冲击。
这场舆论风波最终证明是钟薛高走向衰落的重要转折点。
02 品牌兴衰,从网红巅峰到破产边缘
钟薛高成立于2018年,最初在线上平台起家,凭借独特的瓦片造型和高端的市场定位迅速走红。
品牌陆续推出了多款单价50元以上的雪糕产品,其中最贵的一款高达66元,因此获得了“雪糕刺客”的称号。
然而,曾经风光无限的钟薛高如今已陷入经营困境。2025年7月16日,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新增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为上海臻料贸易有限公司,经办法院为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法院在执行中发现钟薛高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截至目前,钟薛高线上平台仅剩轻牛乳、可可等3种口味的雪糕在售。
03 创始人回应,详解雪糕烧不化科学原理
面对持续的关注和质疑,林盛在9月1日的视频中详细解释了雪糕烧不化的科学原理。
他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当鞭炮炸在离你一米远的地方的时候,你觉得它就是个鞭炮,但是当鞭炮炸在你手心里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你像是被子弹打过去,但当这个鞭炮是炸在你眼睛边上的时候,你可能就因此变成个废人失明。”
林盛强调,对于食品企业来说,舆论问题固然重要,但食品安全才是根本问题。他表示:“如果全网铺天盖地的都在说这雪糕烧不化,都在说这个雪糕里面有胶,这个雪糕不安全,对一个食品企业来说,你觉得这是一个舆论问题吗?这是一个刨根的问题。”
04 创业反思,创始人承认责任并积极自救
2024年5月28日,林盛曾在淘宝直播中坦言,钟薛高在过去的一年中运营得不太好:“主要是我的责任,我的问题,导致资金流非常紧张,甚至有大量员工的薪水、补偿金、报销没有及时兑付。”
他表示不管公司发生了什么,都会积极反省,努力自救:“所以不管用什么方法,继续卖钟薛高、开直播或者做其他事情,希望能尽量把公司恢复到正常运营状态,一点点把欠的钱还上。”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已多次被限制高消费、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终本案件显示其未履行金额超2572万元,未履行比例达99.98%。
05 行业反思,高端雪糕的市场接受度
钟薛高的兴衰历程引发了整个行业对高端雪糕市场接受度的思考。
品牌创立初期,凭借独特的瓦片造型与“高端”定位迅速破圈。即便单价远超同类产品,仍凭借社交平台的流量红利实现线上线下热销。
然而,消费者逐渐对高昂的价格产生质疑,“雪糕刺客”的吐槽让其定价策略备受诟病。
林盛曾表示:“钟薛高最贵的一支卖66元,成本就40元,你爱要不要。”这番言论曾引发网友争论,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06 消费者理性,回归产品本质价值
钟薛高的案例反映了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再轻易为营销噱头买单。
消费者最终用钱包投票告诉市场:我们要的是好吃不贵的雪糕,不是用来发朋友圈的奢侈品。
这种消费理性的回归,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种健康的发展趋势。它促使企业更加关注产品本身的品质和价值,而不是仅仅依靠营销和包装。
钟薛高的故事可谓是中国新消费品牌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夜爆红到陷入困境,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林盛对“雪糕烧不化”的回应,从科学角度也许有一定道理。但商业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产品成分,更取决于消费者认知和市场接受度。
无论钟薛高的未来如何,这个故事已经给行业带来了宝贵启示:消费者最终追求的是产品本身的价值,而不是营销营造出的幻象。#热点观察家#
来源:萌宠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