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杜聿明去世,临终前叮嘱妻子不要去台湾,竟与蒋介石有关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2-04 21:26 1

摘要:妻子曹秀清在一旁鼓励杜聿明要挺住,再等一等,孩子们马上就回来了。但是杜聿明心知肚明,他知道蒋介石不会放他们回来的。

1981年,身患胃癌的杜聿明生命进入倒计时,可他的孩子们还被蒋介石扣在台湾没有回来。

杜聿明

妻子曹秀清在一旁鼓励杜聿明要挺住,再等一等,孩子们马上就回来了。但是杜聿明心知肚明,他知道蒋介石不会放他们回来的。

临死前杜聿明牢牢抓住曹秀清的手,叮嘱她:“我死后,你千万不要去台湾,就留在大陆,政府会善待你的。”

曹秀清

杜聿明是蒋介石的心腹之一,但是在杜聿明风烛残年的时候他却狠心组织杜聿明的孩子们回北京见杜聿明最后一面。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走进历史,一探究竟。

1904年,杜聿明出生于陕西米脂县吕家崄杜家湾的一个家境殷实之家。

他的祖上是地主,父亲杜良魁是清末的举人,后来成为一名教书先生。在这样的家庭,父母自然很重视对杜聿明的教育。

父亲本希望杜聿明以后能成为一个文人,奈何杜聿明喜欢舞枪弄棒。加上父亲当时教书的地方离家远。照顾不了家,所以打理家务的重任就落到了杜聿明身上。

久而久之,杜聿明就荒废了学业。好在这件事引起了父亲杜良奎的重视。他将杜聿明带到了自己教书的榆林,继续完成学业。

1923年,杜聿明从榆林中学毕业。同年在家人的操持下,他和大他2岁的曹秀清结为夫妻,那年他才19岁。

彼时,国内军阀混战,战乱频繁。孙中山倡导的国民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许多有志青年受此感召,投入革命。

1924年,黄埔军校招生,杜聿明迫不及待的报名进入黄埔军校学习,自此便与校长蒋介石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他自身的努力,以及蒋介石的提携下一路从团长到师长再到总司令参加过淞沪会战、昆仑关战役,一远征缅甸等战役,为蒋介石立下了汗马功劳,手上沾满了共产党的。

杜聿明之于蒋介石来说就跟“救火队长”一样,哪里有战事危机就派去哪里。因为常年的征战,杜聿明的身体变得很差。

但是对于如此忠诚的心腹大将,蒋介石并没有给予体恤。反而在1948年,被任命为东北剿匪总司令去剿匪。

彼时的杜聿明因患有胆结石,被切除了左肾,身体很虚弱,但是蒋介石依然“委以重任”。就这样,杜聿明被担架抬着去战场指挥战斗。

1949年,淮海战役打响,杜聿明又被派华北战场指挥战斗。结果因为撤退不及时,被我军包围,在陈官庄被俘。

杜聿明被俘以后,蒋介石怕杜聿明向我党吐露一些与自己不利的消息,便骗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杜聿明已被我党处决,让曹秀清带着孩子去台湾,并承诺到台湾后会照顾好他们一家人的生活。

结果到台湾后一切都变了,蒋介石对她尽显冷漠和算计,承诺的一切都不算数了。

曹秀清为了生活,不得不四处找工作,靠着微薄的薪水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在曹秀清的全力托举下,她的长子杜致仁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需要一笔学费。但是曹秀清无力支持,只好去求蒋介石贷款给她。

在她的苦苦哀求下,蒋介石才发了一点善心,但是只肯贷1000美元给她,还要分期支付。

这样一来还是凑不齐学费,杜致仁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

而在功德林监狱服刑的杜聿明却对这一切毫不知情。竟然还死守着对蒋介石的忠诚,拒不交代。

因为他认为,一旦自己交代了,我党一定会处决他。但是事实证明,他在这一点上判断错误。

我党对战俘始终采取怀柔政策,优待政策。我党希望能从思想上改造战俘,而不是靠武力让他们屈服。

我党不光没有对杜聿明屈打成招,反而请医生治好了他多年的顽疾。就凭这一点,让杜聿明特别感动。想想多年为蒋介石任劳任怨,却没有得到过他一丝一毫的关怀。

如今妻子孩子都被蒋介石以人质的形式带到了台湾,想想这些年的坚持,太不值得了。在这一刻,他对蒋介石的忠诚土崩瓦解。

他决心好好交代,好好改造,早日回到妻子和孩子的身边。

1957年,曹秀清的女婿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蒋介石想利用曹秀清劝杨振宁来台湾,为台湾效力。

杨振林

曹秀清趁机提出去美国去劝说试试,就这样曹秀清到美国和女儿杜致礼、女婿杨振宁生活在了一起。

杜致礼

1959年,杜聿明由于表现良好,被我党作为首批特赦战犯释放。曹秀清获得这个消息后,在周总理的运筹帷幄下,曹秀清辗转来到了北京与杜聿明得以团聚。

当时两岸处于长期隔绝和对立状态,台湾当局对人员往来有严格管控。1981年,杜聿明病重之际想见见儿女们,但是被无情回绝。

就这样,杜聿明嘱咐曹秀清不要去台湾,也不要去美国。说罢,便带着深深地遗憾走了,享年77岁。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