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胜利日回望 | 从“木刻记忆”四大单元,感受烽火岁月的图像力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14:44 1

摘要: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特殊日子里,何香凝美术馆“木刻记忆——1931-1945 年中国艺术家的视觉实践与媒介传播”展正在展出。我们希望借由展览的四大核心单元,带您透过200件木刻作品与“抗战图像”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特殊日子里,何香凝美术馆“木刻记忆——1931-1945 年中国艺术家的视觉实践与媒介传播”展正在展出。我们希望借由展览的四大核心单元,带您透过200件木刻作品与“抗战图像”,在刀痕与史料中回望抗争历程,感受艺术凝聚的胜利力量,致敬那段不屈的岁月。

行动起来:

图像为号角,看见觉醒的力量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艺术家们积极投身“文艺救亡”运动,他们不再局限于书斋创作,而是将木刻化作“唤醒大众的号角”,通过报刊、出版物等媒介,让“民族救亡”的图像穿透阶层、传遍街头巷尾。

展厅此单元陈列的当年报刊文献与代表作品,清晰勾勒出艺术家们的“行动轨迹”:泛黄刊物上的木刻图像,是“最有力的宣传工具”;作品中锐利的刀痕,是对侵略的怒斥、对团结的呼吁。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回顾这些展品,更能深刻体会到:胜利的起点,正是无数人挺身而出、“行动起来”的觉醒瞬间。

彦涵 奇袭阳明堡机场 10.15cm×14cm 纸本 1936年

连云港市博物馆藏

宋秉恒 风雪中的守望者(重拓)24.9cm×18cm 纸本 1939年

浙江美术馆藏

战争中的艺术:

木刻为档案,留存抗争的真实

战争年代,摄影摄像技术尚未普及,木刻版画凭借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创作优势,成为记录“战时实景”的珍贵档案。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木板上刻下硝烟弥漫中的坚守、废墟残垣里的抗争。每一道线条,都是“救亡”紧迫感的真实写照;每一幅作品,都定格了那个时代英勇抗争的动人瞬间。

本单元精选的“战时场景”木刻作品与历史文字,让我们透过刀痕,真切地看到前线将士的英勇无畏、后方民众的全力支援。这些珍贵的视觉档案,是胜利的坚实基石,见证了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伟大历程。

彦涵 当敌人搜山的时候 21.9cm×16.4cm 纸本 1943年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藏

汪刃锋 女政治员 24.3cm×28cm 纸本 1940年

观澜·中国版画艺术博物馆藏

漫木・人民

解码胜利的力量

80年前,艺术家成为“临时记者”,及时记录和传播中华民族的坚韧、抗争精神,也将视角聚焦于这场民族存亡之中的每一个奋起的个体。艺术之中的“人民”,让我们看见了“战时”人民的困苦,生活的艰辛。艺术家的创作行为似乎也成为了一种自觉的批判精神。苦难中的个体,以“艺术”的方式被“注视”,被转播。符罗飞铅笔之下的“人民”既是图像,也是具体的“救亡”力量的源头。此单元,我们呈现了众多的“人民”视角的漫木作品、历史图像。

廖冰兄 燃血求知 36cm×43cm 纸本 1945年

广东美术馆藏

张怀江 歉收 9.2cm×6.3cm 纸本1942年

浙江美术馆藏

此去未远:

多媒介共生,延续记忆的温度

“战时”美术,漫木无疑是流行的主体艺术媒介,但这并不意味其他的视觉艺术“不在场”。电影、壁画、摄影,甚至文学艺术,与“漫木”一同形成完整的“战争”叙述、民族记忆。我们从多种媒介和众多的“图像”中,整理出关于这场伟大的民族救亡的叙述。艺术家以其才华,将自己所经历、所见,以视觉语言的方式重组,阐释“图像”“风格”的现实意义,一种关乎历史、革命、艺术三者的图像,以“悲悯”“和平”凝聚人心!带着强烈自觉意识和观念的图像不仅可以塑造历史,同样也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动。

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走进展厅,与历史对话,解读这段记忆的深层意义:铭记历史,是对和平最好的守护,也是对先辈们最好的告慰。

李焕民 许云峰(《红岩》插图)39cm×25cm 纸本 1961年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藏

赵延年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46.8cm×44.8cm 纸本 1949年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藏

展览资讯

参观指南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30-17:00(16:30停止入馆)

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特殊情况将另行通知)

参观许可:入馆提供有效证件登记即可(原件或电子证件)

交通指南

地铁:深圳地铁1号线,华侨城站C出口(步行320米)

公车:26、101、105、204、209、222、

223、301、311、370至何香凝美术馆站

详细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013号

Visitor Guide

Opening Hours: Tuesday to Sunday: 9:30 AM – 5:00 PM

(Last admission at 4:30 PM).

Closed on Mondays (except public holidays;

special closures will be announced separately).

Admission: Valid identification (original or electronic copy)

is required for registration upon entry.

Transportation Guide

Metro: Shenzhen Metro Line 1, Exit C at OCT Station (320-meter walk).

Bus: Routes 26, 101, 105, 204, 209, 222,

223, 301, 311, 370 to He Xiangning Art Museum Station.

Address: 9013 Shenn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编辑:韩春雨

初审:易东华

审校:赵越

审定:程斌

铭记历史,是对和平最好的守护,也是对先辈们最好的告慰。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