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6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以“灵动创新·巧绘未来”为主题的深圳智能机器人灵巧手大赛正式启动。作为国内首个聚焦机器人末端执行技术的专业赛事,大赛首次开设竞技与创意双赛道,通过真实场景验证技术“可用性”,为灵巧手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按下加速键。
8月26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以“灵动创新·巧绘未来”为主题的深圳智能机器人灵巧手大赛正式启动。作为国内首个聚焦机器人末端执行技术的专业赛事,大赛首次开设竞技与创意双赛道,通过真实场景验证技术“可用性”,为灵巧手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按下加速键。
灵巧手行业涵盖多个细分领域,包括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生活服务、特种场景、科研教育和艺术创作等。这些领域在驱动方式、传动机制和感应技术上具有显著特点。例如,电机驱动是主流方式,空心杯电机和无刷有齿槽电机应用广泛;传动机制方面,腱绳+蜗轮蜗杆曾是特斯拉第一代方案,但随着丝杠技术成熟,其可能成为未来方向;感应技术上,第一代灵巧手使用霍尔传感器,第二代新增了触觉传感器,提升了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力。
全球灵巧手市场呈现强劲增长趋势。2025年预计市场规模达200亿美元,到2030年有望增至300亿美元。2021年市场规模为120亿美元,逐年上升至2024年突破170亿美元。中国灵巧手市场同样增长迅速,预计2030年达到高峰值,得益于技术进步、政策支持、产业升级和消费需求提升。
灵巧手是一种模仿人手结构与功能的末端执行器,具备高灵活性和精确控制能力,可完成复杂动作,是实现具身智能的关键部件。其特点包括高自由度、多功能性和集成多种传感器的能力,能够适应复杂操作需求。灵巧手由驱动系统、传动系统、传感器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分别负责动力提供、关节运动、外部感知和精准控制。灵巧手类型多样,如电机驱动式、液压驱动式等,各具优势和应用场景,推动机器人技术发展。
灵巧手核心零部件中,行星滚柱丝杠占据最大价值量比例,显示其在成本和性能中的重要性。无刷电机紧随其后,对动力和精度控制至关重要。行星减速器和触觉传感器占比虽小,但对提升操作灵活性和感知能力不可或缺。合理配置与高效协同这些零部件决定了灵巧手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在驱动方式中,电机驱动占比高达82%,因其高效、精准和可控性成为首选。人工肌肉驱动、气缸驱动和液压驱动占比分别为5%、5%和3%,其他方式共占5%。这一分布反映电机驱动的广泛适用性和技术成熟度,同时展示了该领域对多样化驱动技术的探索。
灵巧手产业链分为上游零部件、中游整机和下游应用三个环节。上游涉及电机、减速器、丝杠、腱绳、传感器和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供应;中游聚焦灵巧手及人形机器人的集成与制造;下游应用覆盖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关键参与者包括上游的鸣志电器、兆威机电等,中游的灵心巧手、因时机器人等,以及下游的美的、富士康等企业。
全球灵巧手行业正经历快速技术迭代和市场竞争,国内外企业在市场表现上有明显差异。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是三大主要区域,分别占据2024年市场份额的32.56%、25.25%和37.92%。国外企业如Shadow Robot、Festo和SCHUNK在高端技术和应用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产品价格昂贵,主要用于科研和高端制造。中国企业则凭借成本控制和技术本地化优势加速追赶,如因时机器人和傲意科技通过高性价比产品和政府支持在国内崛起,并逐步开拓国际市场。
从商业模式看,灵巧手在工业自动化和医疗康复领域的创新方向主要包括:首先,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灵巧手主要应用于柔性生产和中小批量生产场景,如抓治具、拣货和包装任务,强调灵活性和快速部署能力。傲意科技开发出负载30kg的产品,适用于重负荷工业场景,满足复杂任务需求。其次,在医疗康复领域,灵巧手依赖多模态感知与精准操作能力,如强脑科技推出的灵巧手重量仅540g,单手承载30kg,操作精度0.1mm,适合高精度医疗场景。灵心巧手的LinkerHand系列也在医疗领域展现潜力,兼顾性能与成本平衡。第三,灵巧手与人工智能和类脑技术深度融合,拓展应用场景并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为企业带来新盈利模式。
综上所述,国内外企业在灵巧手市场竞争格局中差异明显,国外企业以高端技术和品牌优势为主导,中国企业通过成本控制和本地化服务抢占市场。灵巧手在工业自动化和医疗康复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围绕柔性生产、高精度操作和智能化技术展开,带来新机遇。随着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的到来,灵巧手市场将迎来更大需求爆发,推动行业向更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
欢迎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查询行行查。
来源:行行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