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望湖广场的广场舞噪声重复举报,久治不愈。近日,新北区新桥街道从噪声污染源头出发,通过精准摸排、科学监测、协商共治,切实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扰民问题,让居民们跳出健康节拍,不超“声”活边界。
随着城镇化不断加速,居民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其中,对居住环境的安静舒适度尤为关注。
望湖广场的广场舞噪声重复举报,久治不愈。近日,新北区新桥街道从噪声污染源头出发,通过精准摸排、科学监测、协商共治,切实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扰民问题,让居民们跳出健康节拍,不超“声”活边界。
摸底数,溯根源
街道组建工作组,对望湖广场的4支广场舞队伍进行全面摸底调查,详细登记各队伍负责人、人员规模、舞种类型及历史矛盾等相关信息。经细致排查发现,这4支队伍因场地争夺、音量攀比等问题长期存在矛盾纠纷,部分队伍为压制对方音量,持续提升音响设备音量,导致噪声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工作组深入各队伍,耐心听取各方意见,了解实际需求和困难。同时,还广泛听取居民对广场舞噪声问题的看法和建议,确保治理方案能够真正反映民意、符合民情。
针对居民投诉集中的时段与区域,工作组携带专业分贝测量仪,对广场周边受影响的居民楼进行了入户抽测。数据显示,每日18:00至20:00期间,广场舞音量普遍超过60分贝,远超法律规定的昼间噪声限值。基于监测结果,工作组明确了噪声污染的事实,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共商议,解难题
工作组组织居民代表和广场舞队伍负责人召开多轮座谈会,通过播放噪声监测视频、展示相关法规条款等多种方式,详细阐明噪声污染对居民生活的负面影响。
经过反复协商,各方最终达成一致共识:一是优化场地布局,将4支广场舞队伍分散至广场的不同区域;二是调整音响设备的朝向,避免声音直接射向居民楼;三是统一限定音响音量上限,确保峰值音量不超过60分贝。
下一步,常州市新北区相关职能部门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检查,巩固治理成果,实现噪音扰民问题“动态清零”。
供稿:常州市攻坚办 刘剑波
编辑:李萍 乌恩奇达来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