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说大明万历年间,临江府有个翠塘村,村里有个俏寡妇姓冯,人称冯三娘。这妇人二十出头丧夫,守了三年孝,经媒人说合,要改嫁邻村姓赵的货郎。
红颜招祸水,盐雪现冤情。
假语终揭破,天道自分明。
话说大明万历年间,临江府有个翠塘村,村里有个俏寡妇姓冯,人称冯三娘。这妇人二十出头丧夫,守了三年孝,经媒人说合,要改嫁邻村姓赵的货郎。
改嫁前夜,冯三娘特意到村口老井打水沐浴。谁知这一去竟再没回来!次日花轿临门,只见屋门大开,妆匣散乱,井台边上只留一只绣花鞋。
赵货郎急得团团转,报官后仵作来验,竟从井里捞出具女尸!正是冯三娘,浑身泡得发白,唯独手心紧攥着些粗盐粒。
怪的是,这井水突然变得咸涩难饮,井底还翻起混着盐花的浊水。村里老人连说邪门:“冤魂不散,化盐显灵哩!”
县里派来个侯师爷暂理此案。这师爷草草看了现场,竟断是赵货郎逼奸不成杀人抛尸!眼看要动大刑,赵货郎拚命喊冤:“小人那夜在镇上进货,有客栈掌柜作证!”
侯师爷却冷笑:“证据?这井水泥沙里埋着货郎担上的铃铛!”说罢真从井底摸出个铜铃。
正在此时,新任县令杜青天到任了。这位爷是举人出身,最重实证。他瞧那井水咸得蹊跷,便问村民:“附近可有盐碱地?”
老里正摇头:“咱们这儿水土最甜,倒是...」他突然压低声音,「倒是冯三娘亡夫张家,原本是贩私盐起家的!”
杜县令立即带人搜查张家老宅。在灶房暗格里找出个陶罐,倒出些泛黄的旧盐,尝了尝竟与井水咸味一模一样!
更奇的是,盐罐底压着张当票——正是冯三娘那只丢失的银镯子,当主署名竟是侯师爷!
杜县令不动声色,当夜让衙役四处散播消息,说冯三娘鬼魂显灵,在井边唱曲儿:“盐腌的心肝呦,井藏的冤...”
果然三更时分,井边摸来个黑影,抱着个瓦罐正要往井里倒东西。衙役一拥而上,拿住一看竟是侯师爷!瓦罐里满是粗盐。
公堂之上,侯师爷咬定是去井边祭奠。杜县令也不言语,只取来那罐旧盐,又舀碗井水,当堂将盐化在水中。
“诸位瞧好了——”杜县令将盐水泼在侯师爷刚交出的当票上,票上突然显出红字:“聘冯氏为妾书”!
原来这是张用矾水写的密约!侯师爷早与冯三娘有私,许诺纳其为妾,却因正室凶悍不敢兑现。见三娘真要改嫁,便狠下杀手,又伪造证据嫁祸赵货郎。那井中咸水,正是他连夜倾倒的私盐所致!
侯师爷瘫软在地,供出埋尸地点竟在张家祖坟旁。挖开一看,坟土里混着大量盐块——竟是防尸体腐烂的伎俩!
案情大白,侯师爷判了秋决。临刑前却嘶喊:“不止我一人!那井底还...”话未说完突然口吐黑血暴毙。
杜县令心知有异,重查井底。果然又捞上个油布包,里头裹着本账册,记录着全县官吏分润私盐的明细!为首的名字,竟是已致仕的老知县...
后来翠塘村井水渐渐复甜,唯每年冯三娘祭日,井台会凝层白霜,尝着仍是咸的。村民都说,这是三娘提醒世人:莫让清白,咸腌在谎里。
来源:经典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