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晚年曾言:之所以会失去整个江山,主要原因其实就是一个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13:49 2

摘要:蒋介石会有这种观点并不奇怪,因为白崇禧是导致蒋介石人生中第三次下野的直接原因,那么白崇禧到底是如何做到的?他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蒋介石晚年曾经说过,导致自己失去整个大陆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白崇禧。

蒋介石会有这种观点并不奇怪,因为白崇禧是导致蒋介石人生中第三次下野的直接原因,那么白崇禧到底是如何做到的?他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白崇禧是新桂系三巨头之一,而且和黄绍竑不一样,白崇禧分管的是军队方面,他在新桂系中的地位仅次于李宗仁,有些时候甚至还能超越李宗仁。

因为白崇禧过人的军事天赋,蒋介石也一直在国民党的国防部中为其保留着位置,只是蒋桂矛盾由来已久,且从未消失,只是随着时间不断的增减。

抗战期间,新桂系因为其坚定的抗日主张而得到了相当多民众的支持,出于共同抗日和维护统治的目的,蒋介石并未对新桂系进行太大的压迫。

但是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新桂系和蒋介石之间又因为副总统的人选问题重新爆发矛盾,1948年春,白崇禧坚定的支持李宗仁参选副总统。

最后李宗仁也确实击败了蒋介石亲自支持的孙科成为副总统,蒋介石为了报复白崇禧。

也为了防备权力愈发强大的新桂系,就借着改组内阁的机会免去了白崇禧的国防部长一职。

白崇禧因此不得不前往武汉充当武汉剿总司令,但是因为害怕白崇禧拥兵自重,蒋介石又将武汉剿总和徐州剿总搞成了两个互不统属的作战单位。

蒋介石的亲信刘峙,成为了徐州剿总总司令,以制衡白崇禧,同时程潜又被任命为湖南省主席,驻守长沙,就地防备武汉。

武汉剿总中的宋希濂部和黄维部更是被蒋介石牢牢的控制在手中,白崇禧还被禁止在华中招募部队,实际上被架空了。

但是徐州和武汉,实际上却是一个地理单位,蒋介石这样的安排其实是自乱阵脚。

还在南京时,白崇禧就提议武汉和徐州只设立一个战区,由他本人统一指挥武汉和徐州的大军,但是却被蒋介石拒绝。

1948年4月前后,当选副总统的李宗仁也提议让徐州和武汉合并为一个剿总,由白崇禧负责,蒋介石再度拒绝。

但是刘峙这个人虽然是蒋介石的嫡系,却根本不懂得打仗,黄埔系内部也认为刘峙不合适这么重要的一个位置。

结果到了1948年华野和中野开始会战徐州,何应钦和顾祝同纷纷上书要求让白崇禧统一指挥,蒋介石也终于慌了。

于是蒋介石告诉白崇禧,在“徐蚌会战”结束后,两个剿总会合并,还是白崇禧统一指挥。

但是等到会战结束,那恐怕黄花菜都要凉了,后来蒋介石更是答应直接让白崇禧统一指挥两个剿总。

但是这个时候,白崇禧已经不想接手了,毕竟此时徐州战局糜烂,让他上,摆明了就是要他来背锅的。

白崇禧不仅自己不上任,还不允许蒋介石调动“他的部队”,1948年11月,蒋介石想要调动宋希濂兵团,但是却遭到白崇禧的拒绝。

白崇禧的观点是,淮海已经没有救援的必要了,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保不保徐州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守住武汉的问题。

在白崇禧的设想中,他甚至没有打算保南京和上海,蒋介石看待中国的地理问题是横向的,以长江为界。

但是白崇禧看待这一问题却是纵向的,他打算以放弃东部换取更多的时间,以长江和江西至湖南边界的山脉为界限,保住湖南、湖北、广西、云贵以及四川的西南地区。

他的想法是,一旦局面有变化,可以以广西获取国际援助,为此任何在他手中的部队都是必须争取的。

宋希濂当然不会听白崇禧的,于是白崇禧开始撺掇第二十八军和第二军不要走,为此白崇禧甚至控制了武汉的所有船只。

顾祝同打电话,白崇禧不接,蒋介石亲自和白崇禧打电话,白崇禧的态度也非常强硬,其直接表示,武汉很重要,华中部队太少,不能再调了。

白崇禧的目的不是真的不让调,而是拖时间,只要拖到徐州完蛋,似乎也就没有必要调了。

双方的态度越来越坏,最后白崇禧直接对蒋介石说道:“合理的命令我服从,不合理的命令我不接受,你自己看着办吧。”

在蒋介石看来,黄维兵团之所以丢了,就是因为宋希濂兵团这支最关键的队伍没有及时到位,因为黄维兵团没了,最后搭进去了杜聿明的三个兵团。

杜聿明完了,他老蒋基本上也就完了,大陆也就丢了,所以这个责任,在于白崇禧!

那么问题来了,当时的白崇禧到底是哪里来的胆量,敢于直接和蒋介石对抗呢?

白崇禧的手段

这个原因其实不在于中国,而在于大洋彼岸的美国,1948年12月的那通电话,白崇禧和蒋介石几乎公开决裂。

而当时,美国1948年大选已经开票,杜鲁门获得连任。

在此之前,杜鲁门政府就已经做好了让蒋介石走人的打算,蒋介石虽然对其充满恨意,但是却又无可奈何。

因为对付美国不能用硬的,蒋介石唯一的办法就是在1948年11月的大选季让共和党的杜威胜选。杜威此前就已经发表了“援华六主张”,明确支持蒋介石。

因此蒋介石花了大价钱为杜威提供政治献金,然而11月杜鲁门却赢得了连任,蒋介石的所有希望全部破灭。

白崇禧也意识到了蒋介石不可能再继续得到美国的军事援助,可是国民党的半壁江山却不完全是蒋介石说了算的。

如果他打不赢内战,支持国民党的人都要完,哪怕为了保护自己,那些曾支持蒋介石的人也不得不放弃他。

那么谁才是最适合替代蒋介石的人呢?

答案恐怕不言自明,自然是李宗仁。

蒋介石本打算在元旦下野,但是却并未知会白崇禧,所以白崇禧在12月29日发了“亥艳”电。

其中明确表示:“如战祸继续蔓延,不立谋改弦更张之道,则国将不国,民将不民!”

次日白崇禧再度通电全国,要求蒋介石下野,1949年元旦,蒋介石向我党发电求和,但是却并未表明下野态度。

李白继续发力,蒋介石不得已在1月21日通电下野,这一次他又被新桂系给逼下了台。

因为白崇禧的一再拆台,以及他的“趁人之危”,蒋介石又如何能够不厌恶白崇禧呢?

在前往台湾的诸多国民党其他派系的成员中,阎锡山晚年郁郁而终,盛世才开了餐馆,杨森吃喝玩乐快乐人生,唯独白崇禧结局悲惨。

虽然没有证据,但是天下何人又不知道是蒋介石的原因?可见蒋介石从始至终对白崇禧都心怀不喜!

《白崇禧在大陆的最后日子》 郭谦益

《白崇禧在淮海会战中“临阵拆台”的真正原因》 苑朋欣

来源:趣叭叭史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