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陈近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7 17:56 1

摘要:由于金庸老先生在他的《鹿鼎记》中称陈近南是天地会的创立者,并给予了他如此高的评价,因此陈近南在如今知名度很高。

“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

由于金庸老先生在他的《鹿鼎记》中称陈近南是天地会的创立者,并给予了他如此高的评价,因此陈近南在如今知名度很高。

陈近南并非虚构的人物,历史上确有其人,并且他也是为郑明效力的。

历史上真实的陈近南名叫陈永华(1634年-1680年),是福建漳州角美镇人。

明末清初时,陈永华听说割据福建的郑成功招揽人才便主动前去投效,而郑成功对他的才华也十分欣赏于是给予了重用。

陈永华早年在大陆的事迹基本上没有留下记录,唯有公元1658年,史料记载年仅24岁的陈永华,被郑成功敕令辅助世子郑经防守后方,郑成功则亲率大军北伐南京。

从这个记录看,陈永华这时在郑成功军中地位已经非常高了,肩负起了辅弼世子的责任。由于陈永华在郑成功军中地位崇高,所以天地会被传是他奉郑成功之命创建的。不过并无确凿证据能证明,陈永华参与创建了天地会(洪门)。

公元1662年郑成功病逝,郑经成为了新的延平郡王,陈永华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他成为了郑经所发布政令的主要制定者。

不过与《鹿鼎记》里精于谋略、擅于军务的陈近南不一样,现实中的陈永华虽被誉为当世诸葛,但是他的履历未表现出太多的军事才能,他主要的才能体现在了教育、财政、建筑等方面。

《鹿鼎记》里的陈近南是韩信式的战斗在第一线的人物,但在历史中的陈永华是萧何那样的后勤人才。

陈永华为郑明规划以海外贸易拓展财源的经济路线,为了实现这一经济路线,他亲力亲为地教导台湾当地民众煮糖晒盐出口海外。在陈永华的不懈努力下,割据海岛的郑明财政收入有了极大地提高。

陈永华对郑明的贡献不仅于此,他还在台湾大力推行军屯,不但减轻了郑明的财政负担还额外收获了大量的粮食;他还教导当地居民烧砖,台湾的砖瓦房在他的努力下开始逐渐增多,台湾与内地在建筑上的差距逐步缩小。

陈永华是在台湾传播中华文明的先驱者,他也是台湾省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陈永华在台湾做得最为人称道的一件事情,是于1666年在台湾建立了当地的首座孔庙,而且这座孔庙还附带书院功能,成为了台湾当地的第一座书院。

陈永华以此为起点,为郑明建立了一整套培养、选拔人才的体制。

《鹿鼎记》里陈近南被冯锡范所刺杀,这与历史上的陈永华之死并不完全一样,但是陈永华之死与冯锡范应该也是脱不开关系的。

郑经曾经想趁着三藩之乱夺回福建的根据地,但是他却被清军所败,只得悻悻地退回了台湾。

这次失败对郑经的打击很大,回到台湾岛后的他沉迷酒色醉生梦死,擅于迎合他的侍卫冯锡范,因为总能讨他欢心而得以被重用。

随着地位越来越高,冯锡范的野心也变得越来越大。

为了揽权,冯锡范诬陷陈永华谋反,虽然郑经并未立即对陈永华采取行动,但是他对陈永华变得日益疏远。

眼见冯锡范小人得志,郑经也疏远自己,无意与冯锡范争权夺利的陈永华识趣地交出了兵权。

然而就在交出兵权不久后,陈永华便突然离世了。

对此,时人多怀疑是冯锡范暗害了陈永华,但是由于并无直接证据,因此也只能是猜测。不过也正因为这个历史传闻,所以金庸先生在《鹿鼎记》中才会写下冯锡范、郑克爽偷袭杀害陈近南这一段。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的朋友还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来源:笑香风云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