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resley CL, Militello M, Barber C, Ladd R, Laughter M, Ferguson H, Dewey J, Pulsipher KJ, Rundle CW, Dunnick CA. The History of Su
某天早上起来,准备刷牙前
你突然发现嘴唇内侧多了一层白白的膜
用手轻轻扒拉,就能扯下来
大概长这样:
丁香同事实拍
这是个啥?
眼有眼屎,鼻有鼻屎
难道嘴巴……也有嘴屎?
开玩笑的
有些机智的朋友大概猜到了
这是掉了的口腔黏膜(口腔上皮细胞)
在与唾液、细菌共度一夜后
形成了这副黏糊糊还拉丝的样子
它怎么会突然出现?
是在暗示什么身体问题吗?
莫慌!
其实咱们的口腔上皮细胞
无时无刻都在进行代谢更新
日常少量脱落的细胞
通常被你连同口水和食物一起下了肚
短时间大量异常脱落,大概率是因为:
① 黏膜受到了一些额外刺激
② 但你并不知道是什么刺激
首先,口腔黏膜是真的挺脆弱
有太多因素可以「伤害」它
比如说:
前一天吃得太辛辣了
辣椒素主攻部位就是黏膜
前一天吃太烫了
食物温度超过 60 度,黏膜就有可能受损[1]睡觉时口腔环境太干燥了
黏膜失水加速脱落
手法不对,刷牙刷猛了,刷太久了
口腔黏膜无辜躺枪
甚至可能啥也没干
只是换了个新牙膏
多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
牙膏是过敏性接触性唇炎的致病因素之一[2]意思就是说,特定人群,
对牙膏里某些成分刺激可能较为敏感
近来有部分网友发现牙膏是刺激源后
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十二烷基硫酸钠」
这一表面活性剂
(通常又被称为「月桂基硫酸钠/月桂醇」)
认为它刺激性过强
对此,口腔黏膜科医生的回复是:
有点道理,但不准确
有点道理在于
美国接触性皮炎协会确实指出过:
在由表面活性剂引起的皮炎情况中
月桂基硫酸钠和苯扎氯铵是最常见的成分[3]不准确在于
牙膏中的芳香复合剂、防腐剂、摩擦剂等其它成分
也都有刺激的可能[2]并且每个人的敏感源都不同
你没法对着别人的答案抄作业
尤其是对牙膏、漱口水等口腔洗护用品敏感的
一时半会儿可能很难排查出
到底是哪个成分对自己不友好
就像这位朋友一样:
图源小红书
因此,也没有哪个配方的产品特别值得推荐
相对更靠谱的方法
是换回你以往用过的一些牙膏
再看看情况
总之,刺激口腔黏膜的物理、化学因素繁多
有时你可能什么都不用做
凭着人体的自适应能力
这种情况就自行消失了
如果持续几天不见好
你可以逐一排查下可能性因素
比如不吃某类食物、不用某种产品
观察是否有改善
但如果除了黏膜脱落
还伴有其它不适情况
那就要找专业医生及时就诊了
比如:
1. 不能自行缓解,且逐渐加重
2. 伴有灼热、疼痛、长疱等其它症状
3. 去除黏膜时表面渗血
4. 其它任何身体不适的情况……
它们可能是某些口腔真菌感染的病理信号
靠自身免疫难以痊愈
拿不准、不放心的朋友们
都可以去医院约个口腔检查
总结来说,口腔黏膜脱落是个小问题
值得关注,但无需焦虑
如果你身边也有人被这个情况困扰过
记得一键转发给 TA 哟!
本文合作专家
参考文献
[1]中华口腔医学会. 中国人口腔黏膜健康的维护(2021).
[2]熊峰.牙膏与接触性唇炎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1.
[3]Presley CL, Militello M, Barber C, Ladd R, Laughter M, Ferguson H, Dewey J, Pulsipher KJ, Rundle CW, Dunnick CA. The History of Surfactants and Review of Their Allergic and Irritant Properties. Dermatitis. 2021 Sep-Oct 01;32(5):289-297. doi: 10.1097/DER.0000000000000730. PMID: 34524773.
策划制作
策划:ccc | 监制:Feidi
插图:喇嘛 | 封面图来源:喇嘛
口腔白膜一直不缓解?
还有渗血、疼痛等情况?
试试咨询三甲口腔科医生,新人首单 9.9 元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
来源:和你一起了解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