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轰20不出来,轰6N挂载远程弹道导弹,前出西太火力覆盖美本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3 13:19 2

摘要:解放军与美军在远程打击体系上正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与作战理念。美军的B-2“幽灵”隐身战略轰炸机依托其强大的隐身能力,力求穿透敌方防空体系并实施纵深打击。然而,B-2飞行速度相对较慢,一旦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被现代防空系统发现和跟踪,其生存能力将面临严峻挑

此次,93大阅兵,中国公开了新型导弹,那就是惊雷导弹,中国在“红旗”、“巨浪”、“东风”、“鹰击”、“空地”之后再增加一种新的导弹类型。

作为空基远程导弹,惊雷的出现,难怪轰20迟迟不出来,解放军和美军已经走了两种不同的模式。

解放军与美军在远程打击体系上正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与作战理念。美军的B-2“幽灵”隐身战略轰炸机依托其强大的隐身能力,力求穿透敌方防空体系并实施纵深打击。然而,B-2飞行速度相对较慢,一旦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被现代防空系统发现和跟踪,其生存能力将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在对方具备先进雷达系统和防空导弹的情况下,这类非超音速隐身平台存在较高的作战风险。

相比之下,解放军采取了更具不对称优势的作战思路。轰-6N轰炸机虽脱胎于传统平台,但通过挂载空射型远程弹道导弹,实现了防区外远程打击能力的跃升。这些导弹射程在5000-7000公里左右,使轰-6N无需前出至敌方防空火力圈内,即可对全球范围的关键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该体系不仅大幅提升了火力投送的生存性与突然性,也更符合现代高强度对抗环境下的作战需求。

轰-6N结合远程弹道导弹的作战模式,体现出解放军以导弹而非平台为中心的作战思想。它避免了传统轰炸机深入敌后所带来的高风险与高成本问题,转而依靠导弹的射程、速度与突防能力达成战略目的。这种“以弹代机”的思路,在提升打击效能的同时也降低了有人作战平台的任务风险,代表了一种更为适应未来战场的远程打击体系发展方向。

而惊雷导弹就是在这思想下诞生的产物,空基远程弹道导弹可以说是突破了美军的认知的,我们要知道,导弹在大气层内飞行,会持续遭受巨大的空气阻力,速度越高,阻力呈几何级数增长。为了飞得更远,就需要携带更多的燃料,但燃料本身就有重量。增加燃料意味着导弹要造得更大更重,这又需要更强的发动机和更多的燃料来推动这个更重的弹体,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虽然可以通过优化气动外形(如乘波体设计)来提升升阻比,或采用高空弹道来减少空气密度,但这些手段的增益是有极限的。即使是轰炸机,它的载荷也是有限的,肯定没有办法和导弹发射车相比,因此,长期以来,空地导弹的射程最远不超过1000公里,这就是美军的的JASSM-ER(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导弹-增程型)。

美国曾经也尝试过空射弹道导弹,美国在1974年7月正式启动“空中机动发射可行性验证”计划,使用C-5A“银河”运输机进行空射“民兵”-1洲际导弹进行可行性实验,共进行了21次试验,前20次是基础性试验,其中包括两次模型弹空投,最后一次为点火飞行试验,“民兵”-1导弹一级发动机内置能以最大推力飞行10秒钟的固体推进剂。

但是利用运输机发射,首先是不够机动灵活,而且弹道非常固定,容易拦截,因此美军最终放弃了这样的尝试。

但是中国却成功了,一架挂载着空地导弹的轰炸机或战斗机,可以悄无声息地前出,在敌方防空圈之外,甚至是在公海上空就发起攻击。这意味着,导弹的实际飞行起点被大大提前了,防御方获得的预警时间被急剧缩短。你看到的同样是5000公里射程,但从移动平台上发射,感觉就像是导弹从“家门口”打过来一样,留给决策和拦截的时间窗口小得令人窒息。

而且轰炸机可以实现全方位发射,突防能力强,可对敌实施多方向打击,特别针对敌方导弹防御系统传感器和拦截火力薄弱的方向进行突防可显著缩短敌方预警时间、提高打击成功概率。发射卫星时,可发射到倾角范围很宽的多种轨道上,大大拓宽了发射窗口

它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基于固定威胁方向的防御体系布局。要知道,空中平台是“活目标”,具有强大的机动性和隐蔽性。特别是战略轰炸机,可以通过长时间空中巡逻(警戒),在接到命令后的极短时间内发射导弹,这种攻击的突然性极高。防御方很难判断空中巡逻的飞机是单纯的威慑,还是即将发动攻击的载体,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将带来和核威慑一样的极大威慑力。

轰6N在加油后航程可达到5000公里,而惊雷导弹射程大概在5000-7000公里左右,这就意味着,美国本土从此不再安全,我们随时有能力瘫痪摧毁美本土的核心价值目标。

从这角度来说,轰20的意义就不打了,如果轰20没有变革性的发展,估计我们在长时间内都不会推出。

来源:胖福的小木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