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铁催化的配体-金属电荷转移(LMCT)过程已成为实现多种有机转化的有效策略。尽管潜力巨大,该方法在碳氮不饱和键加成反应中的应用仍待深入探索。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LMCT机制的光氧化还原/铁协同催化的脱氢甘氨酸衍生物自由基加成反应。该方法以易得的脂肪族羧酸作为自由
前言:
铁催化的配体-金属电荷转移(LMCT)过程已成为实现多种有机转化的有效策略。尽管潜力巨大,该方法在碳氮不饱和键加成反应中的应用仍待深入探索。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LMCT机制的光氧化还原/铁协同催化的脱氢甘氨酸衍生物自由基加成反应。该方法以易得的脂肪族羧酸作为自由基前体,无需预官能团化步骤即可直接实现脱羧加成反应,高效合成结构多样化的氨基酸衍生物,收率优异(最高达99%)。该策略具有广泛的底物适应性,包括对药物相关分子成功的后期官能团化修饰。
过渡金属催化的配体-金属电荷转移(LMCT)过程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实现多种脂肪族羧酸的高效脱羧偶联,且无需昂贵的贵金属光催化剂。在众多过渡金属中,铁基催化剂因其成本低廉、毒性微弱和天然丰度高等优势,在LMCT介导的脱羧反应中展现出独特吸引力。近年来,铁催化的LMCT脱羧体系在碳-碳交叉偶联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成功构建了C(sp³)-C(sp)和C(sp³)-C(sp²)键。
值得关注的是,富含C(sp³)中心的分子具有更强的三维特性,能显著提升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临床成功率。因此,发展高效的C(sp³)-C(sp³)偶联方法为药物研发提供了进入该化学空间的重要途径。目前研究人员正致力于通过Giese加成反应,将铁催化的LMCT脱羧策略应用于各类迈克尔受体,以推动C(sp³)-C(sp³)偶联领域的创新发展。
总结:
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光氧化还原/铁协同催化体系,通过配体-金属电荷转移(LMCT)过程实现醛亚胺与多种脂肪族羧酸的加成反应。该方法利用羧酸原料易得、无需预官能团化的固有优势,为高效合成结构多样化的氨基酸衍生物提供了简洁途径,且收率优异。该自由基加成策略具有广泛的底物适用性,涵盖伯、仲、叔碳羧酸、苄位羧酸及生物活性羧酸分子。
来源:云阳好先生做实事